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调解员培训简明教程黄鸣鹤作者研究了多个不同法系国家的调解实践,从基层的司法需求出发,吸收国外调解培训的好经验,运用一种更灵活的体制,旨在为中国的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员提供一本zui为实用的调解教材,做到“即使是受过初中教育的调解员也能读懂”。本书的优势在于,长期基层工作的经验使作者了解一线的法官、调解员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所以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没有太多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庞杂的资料堆砌,更多的是调解过程中各种情况的应对和细节的处理。实例丰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简明实用。
-
强制执行前沿与热点问题乔宇法院执行工作虽然以适用民事诉讼法为主,但也经常涉及民事实体法问题。民事法律规范和理论虽然占据了执行法律知识构成的主体,但执行工作也离不开对其他部门法的了解与运用。执行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与灵活性需要特殊的知识结构相匹配。正因为如此,执行实务中很多现实问题难以直接在现有理论中找到答案,需要执行实践反复探索。本书分十编二十六章,梳理了作者在强制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作者就这些问题从法学理论、司法实践的角度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执行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策略研究李丽霞 著本书以中国旅游业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现状,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EBM结合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分解,对中国各地区旅游业2000——2016年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试图厘清其内在驱动机理、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终从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视角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
旅行社岗位实训教程张淑珍暂缺简介...
-
黔东南文化旅游概论蒋友财,邹雪《黔东南文化旅游概论》的内容设计和选取结合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社会培训和行业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在与相关专业学者深入讨论后,围绕“亮点是什么,要掌握什么”进行整体设计谋篇。通过以不同文化类型为模块,以各县市为脉络,相对系统全面地介绍黔东南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从自然地理、人口区划、历史人文、主要景点、风物特产、旅游接待等方面对各县市的文化旅游特色和旅游要素进行集中展示和介绍,在附录部分专门梳理了一些黔东南文化旅游的常识,并特别对旅游产业相关知识进行了通俗普及性的介绍。希望通过书中对旅游知识阐述、凝练和整理,能够让学生、旅游从业者、旅游爱好者和热爱黔东南的朋友更加便捷和全面地了解黔东南悠久历史、迷人风景和动人风情,以此增强旅游体验,铭记乡愁,珍藏记忆,唤起良知。
-
全域旅游的涉县模式汪涛,张金山河北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冀晋豫三省交界处,因涉清漳水而得名,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美称。涉县还是邯郸市的全山区县。这里风光秀美,山水怡人,森林覆盖率高达56%,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被誉为“太行山首绿之地”。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美称,今有露天博物馆之赞誉。境内拥有各类遗址、遗迹3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现存的娲皇宫是我国建筑规模大、建造时间早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这里战斗生活达6年之久,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110多个重要机关进驻或在此成立,为涉县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如何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2月,涉县被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机遇,在国家和河北省、邯郸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县委两次组织全委会开展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旅游部门的要求,打好全域旅游的攻坚战、翻身仗。我们认为涉县的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转到全域旅游发展上来,应该把旅游发展作为涉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统领。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域旅游发展上拧成了一股绳,抱成了一个团,用一条心、一个音、一股劲儿往前冲,使涉县的全域旅游发展走在了前列。
-
旅游行政诉讼判例评析胡斌,沈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观念落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不规范、产品不丰富、服务不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到位、旅游业态创新能力不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可持续、旅游法制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仍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之间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大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以法治的手段做好规范和促进,才能终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难题,进一步巩固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必须在理论上深化旅游法治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旅游法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旅游法学”并非传统的部门法,而是属于“行业法”,其研究理路是针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法治问题,提出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兼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环境法等综合知识储备。因此,从目前来看,“旅游法学”的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也较少。但由于旅游行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面极广,所以“旅游法学”的内涵和外延还不确定,且处于不断扩展之中,这就为学科自身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部门法学者在接触了解了旅游行业之后,或是旅游管理研究者借助一定的法学方法,都能在这一领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壮大“旅游法学”学科添砖加瓦。这也是筹划出版“旅游法治与发展文库”的初衷。“文库”会坚持以旅游行业发展为底色,秉持交叉、开放的原则,吸纳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开展旅游法治相关问题的创新研究,更好地融合学术性与应用性,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研究者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文库”的出版,进一步整合旅游法治研究队伍,不断地打造旅游法治研究平台,更好地促进旅游法治学术交流。
-
历史的印记周岚,朱光亚,张鑑,陈薇 编为系统研究名镇的历史演变、社会文化和遗存特征,更好地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委托东南大学开展了“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与价值”课题研究。本书将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记录了江苏省内33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历程、文化遗存、空间形态,提炼了各名镇的特色与价值,为科学制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提高保护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留存江苏集镇文化的历史记忆、面对新时代走出江苏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9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编《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9》主要由总报告、行业发展报告和热点与趋势专题三个篇章组成。首篇为总报告:2018-2019年世界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大趋势。本篇在全面回顾2018年世界旅游业与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当前北京市旅游市场特征及产业发展状况。从市场分析来看,过去一年北京市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步增长,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总体向好,入境旅游人数“回正”,全年旅游外汇收入保持增长,居民出游力持续增长。从产业发展来看,酒店业经营表现继续回升.旅行社提质升级趋势明显,景区发展迎来契机,重点景区驱动市场模式创新。未来北京旅游业应持续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境旅游方面,应促进政策扶持精准化,聚焦近程客源市场,重视国际社交媒体营销;出境旅游方面,应注重加强旅游定制等出境旅游产品创新,加大出境旅游管理;文旅融合方面,应注重盘活科技资源,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发展。第二篇为行业发展报告。本篇共由旅游景区篇、酒店篇、旅行社与旅游电商篇、会议与展览业篇四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对各自主题相关的北京市场总体发展情况及基本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分别从产品结构、服务质量、业态体系、人才结构、运营现状、发展模式等角度甄别各主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明未来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第三篇为热点与趋势专题。本年度热点与趋势专题篇主要由工业空间文化转型、老城保护与遗产旅游、康养旅游发展三个专题构成。“工业空间文化转型”专题集中探讨了新形势下北京市工业空间文化转型的空间特点与转型模式。在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产业空间变迁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工业遗产空间的五种改造模式,并结合北京市范围内的代表性案例,对上述五种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指出了当前北京市工业遗产空间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老城保护与遗产旅游”专题集中探讨了北京老城保护与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在梳理北京老城保护与遗产旅游发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北京市老城遗产旅游开发与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而从遗产传承与可持续旅游观念、景区疏导与精细化管理、居民主体与遗产社区治理、主客共享与地方价值共创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北京市可持续推进遗产与旅游协同路径的对策建议。“康养旅游发展”专题集中探讨了全国及北京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在梳理康养旅游的理念内涵及提出背景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现行的五种典型康养企业的运作模式,并指出当前北京市康养旅游发展面临的七大困难和挑战,进而提出下一步北京市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9》是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服务北京和产业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
我国国际邮轮旅游法律问题研究闻银玲中国邮轮旅游兴起是近十几年的事,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需要解决。2018年9月17日,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移民局十个部门,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深入评估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政策措施。作为国际邮轮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的上海提出了很多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作为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率先做了尝试,明确规定了邮轮旅游的法律关系与纠纷解决,同时为未来我国邮轮旅游立法提供了立法范式。由于我国尚缺少邮轮旅游的全国性的立法,导致我国在邮轮旅游行业管理和邮轮旅游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困境和争议。在中国邮轮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的形势下,尽快以国家立法或行政法规形式创设我国邮轮旅游法律制度,界定邮轮旅游各方法律关系、明确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保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引导和规范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笔者多年从事海商法研究和教学工作,较早开始关注国际邮轮旅游的法律问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旅游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是浙江省内旅游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笔者进行国际邮轮旅游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也实现了笔者进行海商法与旅游法交叉研究的心愿。《我国国际邮轮旅游法律问题研究》是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2017JD33)的研究成果。感谢杭州市社科联的经费资助以及旅游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省法学会文化和旅游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胡斌博士的热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