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旅游行政诉讼判例评析胡斌,沈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观念落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不规范、产品不丰富、服务不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到位、旅游业态创新能力不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可持续、旅游法制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仍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之间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大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以法治的手段做好规范和促进,才能终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难题,进一步巩固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必须在理论上深化旅游法治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旅游法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旅游法学”并非传统的部门法,而是属于“行业法”,其研究理路是针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法治问题,提出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兼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环境法等综合知识储备。因此,从目前来看,“旅游法学”的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也较少。但由于旅游行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面极广,所以“旅游法学”的内涵和外延还不确定,且处于不断扩展之中,这就为学科自身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部门法学者在接触了解了旅游行业之后,或是旅游管理研究者借助一定的法学方法,都能在这一领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壮大“旅游法学”学科添砖加瓦。这也是筹划出版“旅游法治与发展文库”的初衷。“文库”会坚持以旅游行业发展为底色,秉持交叉、开放的原则,吸纳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开展旅游法治相关问题的创新研究,更好地融合学术性与应用性,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研究者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文库”的出版,进一步整合旅游法治研究队伍,不断地打造旅游法治研究平台,更好地促进旅游法治学术交流。
-
我国国际邮轮旅游法律问题研究闻银玲中国邮轮旅游兴起是近十几年的事,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需要解决。2018年9月17日,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移民局十个部门,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深入评估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政策措施。作为国际邮轮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的上海提出了很多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作为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率先做了尝试,明确规定了邮轮旅游的法律关系与纠纷解决,同时为未来我国邮轮旅游立法提供了立法范式。由于我国尚缺少邮轮旅游的全国性的立法,导致我国在邮轮旅游行业管理和邮轮旅游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困境和争议。在中国邮轮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的形势下,尽快以国家立法或行政法规形式创设我国邮轮旅游法律制度,界定邮轮旅游各方法律关系、明确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保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引导和规范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笔者多年从事海商法研究和教学工作,较早开始关注国际邮轮旅游的法律问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旅游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是浙江省内旅游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笔者进行国际邮轮旅游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也实现了笔者进行海商法与旅游法交叉研究的心愿。《我国国际邮轮旅游法律问题研究》是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2017JD33)的研究成果。感谢杭州市社科联的经费资助以及旅游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省法学会文化和旅游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胡斌博士的热心帮助。
-
旅游品牌负面事件对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研究高明本研究在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总结和提炼出旅游品牌负面事件的两种典型类型,即餐饮服务品牌负面事件是以道德型为主的品牌负面事件,主题公园品牌负面事件是以能力型为主的品牌负面事件,这为接下来深化旅游品牌负面事件对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探讨了两类旅游品牌负面事件对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思维模式、行业竞争强度、竞争企业应对策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拓展和深化了品牌负面事件溢出效应理论,有助于学术界和企业界深刻地理解品牌负面事件中消费者对竞争企业的心理反应及其后续的行为表现,这为接下来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危机防范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3)以往关于品牌负面事件溢出效应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是从联想网络理论、可及性一可诊断性理论、同化一对比理论和市场竞争理论视角出发,来阐述品牌负面事件溢出效应的作用方向和影响强度。本研究试图尝试着从消费者信任转移的理论视角出发来解释品牌负面事件对竞争品牌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不但更加深入地揭示出品牌负面事件的溢出效应机制,还大大提高了对品牌负面事件溢出效应现实情况的解释力度和影响范围。
-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马晓龙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而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2020年宏伟蓝图;此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则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按照这个时间表,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地方政府完成精准扶贫和富民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由于巨大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存在,无论是旅游投资项目还是旅游规划设计,失败的项目远远多于成功的项目,失败的规划设计远远多于成功的规划设计。这就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规划、投资的技术问题还是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问题出现了偏差,更深一步地,是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通过旅游发展的方式实现乡村振兴。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写作的原始动因,其目的就在于辨识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功能到底有多大。我们既不能因为从事旅游教学科研就把旅游的功能无限放大,又不能妄自菲薄有意压低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客观公正地给旅游业以正确的身份是保证旅游研究科学性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乡村旅游教程袁茏《乡村旅游教程》受“贵州省2017年专业建设项目——旅游管理”项目资金资助,是贵州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成果。作者以体演文化教学法中知行合一(Doing is knowing)的理念为指导,将关乎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景、规划、市场、产品、项目、形象、品牌、社区发展和运营管理等内容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六个教学模块,在吸收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十二章进行编著。《乡村旅游教程》在每一章的后面配套相应的复习思考题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获得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习得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进而拓展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此外,该书还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
旅游社区学王昕本研究强调旅游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属性主张,基于此,提出旅游社区的构建思路和内容。旅游地应该注重旅游的社会价值实现,旅游业应该注重自我“事业”属性,旅游消费的生活化,注定旅游地的发展会走向社会化。本研究希望表达以下几方面的观点:一,旅游地是一个具有社区化特点的社会空间;旅游社区是传统社区的应用拓展,由于社区人群、经济活动等的典型特征,旅游社区具有独特的社会特征、文化形态、生活状态;旅游地具有社区的基本特征。第二,旅游社区作为特殊的社会区域,有其特殊的社会要素和空间结构;为了能够实现旅游功能、服务功能、生活功能等的一体化,旅游社区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以有利于整个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行。第三,旅游社区各方面经历长期的磨合,形成了特有的社会系统和利益关系;社区居民、人群、组织之间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功能等,其在社会治理方面需要更多元、更复杂的管理体系,与传统社区的治理有较大不同。第四,旅游社区是以“旅游”为主导的社会区域;以“旅游”为纽带,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特色明显的社会空间,该社区具有季节性、临时性、开放性、社群关系多元性等特点。第五,并非所有的旅游地都能发展成为旅游社区,旅游社区具有基本经济要求和社会形态、文化特点等;需要具有较稳定的旅游规模、社会形态;需要具备旅游社区基本的要素和功能;短时性、缺乏聚集性的旅游地无法发展为旅游社区;旅游社区具有一般社区的运行规律,社会形’态已经常态化,旅游客流已经规律性,旅游产业体系发展比较稳定;社区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形态、社会文化现象。第六,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旅游开发、社会管理应该具有“社区”思维;旅游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区域,更应该是一个社会区域、生活空间;旅游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社会系统来发展和管理,让旅游地更具有社会味、生活味。
-
旅游资源管理基础栗书河,张健旅游资源的管理以资源认知为基础,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知识对社会及院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资源管理基础/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以旅游资源构成知识为主线,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以旅游资源分类构成引出8大类、23亚类、110个基本型内容,以及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110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知识评价判断能力。同时,《旅游资源管理基础/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就每个单体旅游资源基本型提供了可开发的旅游业态方向提示,从而让学生能够应用旅游资源信息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提高建设旅游资源数据库并提供开发建议的实际工作能力。《旅游资源管理基础/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特别推荐,不仅适用于旅游类管理专业高职高专教学,也适用于旅游管理工作人员培训。
-
旅游&经济戴斌本书是作者的国民旅游休闲讲稿(六),近年来关于旅游产业研究的演讲集,全面地清晰阐述了近年来旅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困难和解决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学术共同体》《数字时代的旅游集团》《传统景区的未来之路》《乡村文旅人才要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等。
-
中国旅游地理徐永红,马运彩《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立项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交通地理、中央旅游区(京津冀)、东北旅游区(黑吉辽)、黄河中下游旅游区(陕晋豫鲁)、长江中上游旅游区(川渝湘鄂)、华东旅游区(赣皖苏浙沪)、岭南旅游区(闽粤琼台港澳)、西南旅游区(滇黔桂)、青藏高原旅游区(青藏)、西北旅游区(新甘宁)、塞北旅游区(内蒙古)。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地理条件,掌握中国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了解不同区域的景观差别,熟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活动项目,为综合、全面地认识中国旅游行业并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
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调查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李瑾 徐虹 李永森主编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基础,只有摸清资源家底,才能为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本研究将休闲农业资源划分为生态资源、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以此为基础,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未来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协调发展战略、资源高效战略、跨界融合战略、转型升级战略、创意驱动战略以及绿色品牌战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该成果对全面掌握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分布和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合理确定未来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方向、挖掘休闲农业资源潜力、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