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调查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李瑾 徐虹 李永森主编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基础,只有摸清资源家底,才能为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本研究将休闲农业资源划分为生态资源、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以此为基础,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未来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协调发展战略、资源高效战略、跨界融合战略、转型升级战略、创意驱动战略以及绿色品牌战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该成果对全面掌握天津市休闲农业资源分布和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合理确定未来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方向、挖掘休闲农业资源潜力、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边世平,兰措卓玛《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是以青海藏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借鉴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与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思路:首先,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在梳理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本次研究也得出了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的特征;其次,利用突变级数法,分析出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再次,根据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力的总体评价结果,运用空间理论结合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初步构建了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两核、三轴、三区组成的思路并且提出青海藏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最后在实证研究方面,选取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热贡文化的发祥地——黄南同仁地区作为研究地,从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
旅游研究进展保继刚《旅游研究进展(第10辑)》从属于保继刚主编的《旅游研究进展》丛书,收录2016年完成的6篇博士论文辑要,其中既有对旅游影响的细化研究,包括旅游与野生动物、旅游与女性家庭权力、旅游与乡村城市化,也囊括了近年来旅游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旅游与流动性的研究,涉及第二居所、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和季节性退休移民三类常见的群体。
-
中国旅游评论中国旅游研究院本辑旅游人茶座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市场关注自驾车游客时空行为、旅游地形象感知,旅游产业关注冰雪旅游哈尔滨模式、亲子旅游研究进展、国内游艇旅游发展、目的地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旅游治理关注旅游用地概念与分类、旅游警察体系构建、中美旅游贸易、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内容较为专业、新颖,具有行业指向性。
-
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梁学成《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立足西部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均衡发展为主线,运用资源价值、旅游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通过对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遗产类资源及遗产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和评述,分析了开发与保护的20种典型模式,并对16处文化遗产景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的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内容对于促进西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和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旅游销售杨芸本书是一本专门讲授旅游行业销售特点及技巧的专著。作者杨芸,专职为旅游销售培训讲师,从事旅游行业20多年,从旅行社销售一线工作做起,她从自身经历及培训实战的相关经验出发,就旅行社销售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方面,通过案例加实战技巧演绎的方式向每一位旅游从业者或即将踏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展示出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更专业、更合格的旅游销售人员,对读者来说实用性非常强,具有很强的实战参考价值。
-
2019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王晓芳,胡静,谢双玉 等《报告》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组成。“总报告”沿用“盘点分析一综合评价一对策建议”的逻辑路线,基于全国、省域、副省级城市三个不同空间尺度,从旅游发展的供需双方、旅游支撑环境等方面,综合、深度、动态地盘点与评价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水平、潜在能力、环境条件,继续发挥《报告》为观察全国旅游发展提供的“放大镜”和“望远镜”功能。“专题报告”立足于区域旅游发展问题,开展了两项专题研究:“专题一”聚焦“一带一路”中的区域旅游发展问题,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三个层面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专题二”聚焦旅游满意度问题,从旅游环境、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要素三个方面评价湖北省的游客满意度。
-
渔雁小镇宋晓杰本书稿为政府基金项目,通过对渔雁小镇的定点田野调查,深入挖掘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二界沟,位于辽东湾畔、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生活在那里的古渔雁先民像大雁等候鸟一样春来秋往,追逐洄游的鱼虾而生存、繁衍。如今,这座渔雁小镇却以丰富的水产和渔雁文明良好的传承而声名远播。在这座居民不足万人的小镇里,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又有“手工排船技艺传承人”张兴华。小镇既保留了沿海地区传统的神话、传说及过往渔人生活样貌和文化现象,又科学性、开拓性地运用海洋带来了诸多收获。该书从历史沿革、技艺传承、风土人情、湿地文化、现代文明等多角度、多侧面,较系统地再现了的渔雁小镇的前世今生。既是对渔雁小镇地理、人文全景式的扫描,又是对盘锦市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的概括与总结;既是对古老技艺的再现,又是对即将消逝的文明的拯救。
-
内蒙古乡村旅游周永振《内蒙古乡村旅游:现状·案例·实践》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上篇“现状:内蒙古乡村旅游概况”,包括第一章、第二章,以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解读为核心,并对内蒙古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第二部分为中篇“案例: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包括第三章、第四章,以区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案例解读为核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内蒙古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三部分为下篇“实践:内蒙古乡村旅游实务”,包括第五章、第六章,以当前内蒙古正在开展的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建设为核心,对乡村旅游具体实务工作——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运营做详细解读。第四部分为“附录”,选取了5份涉及乡村旅游的资料,主要为有关通知和标准,是对正文有关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正文和附录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内蒙古乡村旅游:现状·案例·实践》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
全域旅游的涉县模式汪涛,张金山河北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冀晋豫三省交界处,因涉清漳水而得名,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美称。涉县还是邯郸市的全山区县。这里风光秀美,山水怡人,森林覆盖率高达56%,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被誉为“太行山首绿之地”。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美称,今有露天博物馆之赞誉。境内拥有各类遗址、遗迹3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现存的娲皇宫是我国建筑规模大、建造时间早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这里战斗生活达6年之久,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110多个重要机关进驻或在此成立,为涉县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如何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2月,涉县被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机遇,在国家和河北省、邯郸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县委两次组织全委会开展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旅游部门的要求,打好全域旅游的攻坚战、翻身仗。我们认为涉县的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转到全域旅游发展上来,应该把旅游发展作为涉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统领。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域旅游发展上拧成了一股绳,抱成了一个团,用一条心、一个音、一股劲儿往前冲,使涉县的全域旅游发展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