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
作者:余陶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ISBN:9787520308854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在查阅文献和“点面结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挖掘与梳理了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内容,分析了这些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及现实处境,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有效传承与利用这些文化的对策。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化带来土家人生活的巨大变迁,但该地农业、林业、饲养业依然在发展,民众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特定生存框架的约制,传统生活逻辑依然在延续,传统生态知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应该在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实现活态传承。
作者简介
姜爱,女,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北荆门人,博士。现为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武陵地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民委项目一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一项,湖北省民宗委项目一项。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相关理论与学术史回顾
(一)生态人类学的发展轨迹
(二)土家族生态研究的相关成果
三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内容
四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五 相关术语的界定与辨析
(一)“本土知识”“地方性知识”与“传统知识”
(二)“生态知识”与“生态文化”
(三)“传统生态知识”
章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形成背景
节 地理环境
一 复杂多样的山地地形
二 纵横交织的河流水系
三 温湿多雨的立体气候
四 贫瘠多石的土壤土质
五 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
六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第二节 历史文化背景
一 复杂多元的先民文化的影响
二 交织互动的多民族文化的熏染
第三节 人口背景
一 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二 相对偏低的文化教育水平
三 不均衡的分布格局
第四节 政治经济背景
一 发展缓慢的经济条件
二 不断变换的政府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认知与适应:土家族传统观念型生态知识
节 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一 热爱之心——亲近自然
二 感恩之心——回报自然
三 敬畏之心——崇拜自然
第二节 传统历法气象认知
一 传统计时制度
二 传统气候预测
第三节 动植物传统认知分类系统
一 植物认知与分类
二 动物习性认知与利用
第四节 朴素的传统生态系统认知
一 因时因地制宜
二 “用”与“养”相结合的平衡生态认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与约束:土家族传统规约型生态知识
节 强制性公约制度规束
一 山林树木保护制度
二 河流水源管理制度
三 野生动物适度索取制度
四 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
第二节 约定俗成的习俗约制
一 人生礼仪与“栽树栽竹”
二 衣食住行与生态适应
三 节日习俗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神秘的信仰禁忌控制
一 生产禁忌与索取节制
二 生活禁忌与生态保护意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与治理:土家族传统技术型生态知识
节 常态适应型生态技能
一 刀耕火种,轮歇恢复
二 间作套种,密植高收
三 植树造林,适地适树
四 精于储存,保质保鲜
五 排水灌水,节水巧用
六 擅用竹木,巧于编织
第二节 抗风险适应型生态技能
一 自然灾害的防范技术
二 “驱乌兽”技术
三 作物病虫害传统防治技术
四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第三节 改造补救型生态技能
一 开土造田,治山治水
二 积肥施肥,改良土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
节 教育内化机理
一 个体实践教育:“人家怎么做,咱就怎么做”
二 集体记忆与民间叙事教化
第二节 仪式强化机理
一 “谢果树”与“牛王会”: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强化
二 “封山护林”与“梅山神祭祀”:生态保护规约的传承
三 建房仪式:传统生态技艺知识的传承
第三节 人际网络引导机理
一 “换工互助”与“拉家常”的意外收获
二 村落评价尺度的引导
三 “权威”人士的指引与推动
第四节 外部环境制衡机理
一 生存环境的长期稳定性
二 政治环境的控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境遇
节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现代价值
一 生态价值:生态维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 经济价值:山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三 科技价值:弥补现代科学技术的缺憾
四 产业开发价值:生态产业与绿色产品
五 社会价值:生态管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当代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传承现状及流失原因
一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传承现状
二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流失原因探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期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有效传承的思考
节 加深人们对传统生态知识的理性认知
一 克服对传统生态知识的文化偏见
二 认清传统生态知识传承的特殊性
第二节 传统生态知识内容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一 挖掘与整理:传统生态知识的系统化
二 发展与创新:“弱生态知识”一“强生态知识”
第三节 实现传承途径的多样化
一 历史传承方式的继承
二 现代传播手段的充分利用
三 开发利用中活态传承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传承的保障体系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 政府与学者的支持
三 经费保障
四 人才队伍保障
第五节 吸收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
一 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
二 建立生态学校
三 发展有机农业,建设农业生态园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独特魅力
二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声声不息”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相关理论与学术史回顾
(一)生态人类学的发展轨迹
(二)土家族生态研究的相关成果
三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内容
四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五 相关术语的界定与辨析
(一)“本土知识”“地方性知识”与“传统知识”
(二)“生态知识”与“生态文化”
(三)“传统生态知识”
章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形成背景
节 地理环境
一 复杂多样的山地地形
二 纵横交织的河流水系
三 温湿多雨的立体气候
四 贫瘠多石的土壤土质
五 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
六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第二节 历史文化背景
一 复杂多元的先民文化的影响
二 交织互动的多民族文化的熏染
第三节 人口背景
一 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二 相对偏低的文化教育水平
三 不均衡的分布格局
第四节 政治经济背景
一 发展缓慢的经济条件
二 不断变换的政府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认知与适应:土家族传统观念型生态知识
节 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一 热爱之心——亲近自然
二 感恩之心——回报自然
三 敬畏之心——崇拜自然
第二节 传统历法气象认知
一 传统计时制度
二 传统气候预测
第三节 动植物传统认知分类系统
一 植物认知与分类
二 动物习性认知与利用
第四节 朴素的传统生态系统认知
一 因时因地制宜
二 “用”与“养”相结合的平衡生态认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与约束:土家族传统规约型生态知识
节 强制性公约制度规束
一 山林树木保护制度
二 河流水源管理制度
三 野生动物适度索取制度
四 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
第二节 约定俗成的习俗约制
一 人生礼仪与“栽树栽竹”
二 衣食住行与生态适应
三 节日习俗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神秘的信仰禁忌控制
一 生产禁忌与索取节制
二 生活禁忌与生态保护意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与治理:土家族传统技术型生态知识
节 常态适应型生态技能
一 刀耕火种,轮歇恢复
二 间作套种,密植高收
三 植树造林,适地适树
四 精于储存,保质保鲜
五 排水灌水,节水巧用
六 擅用竹木,巧于编织
第二节 抗风险适应型生态技能
一 自然灾害的防范技术
二 “驱乌兽”技术
三 作物病虫害传统防治技术
四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第三节 改造补救型生态技能
一 开土造田,治山治水
二 积肥施肥,改良土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
节 教育内化机理
一 个体实践教育:“人家怎么做,咱就怎么做”
二 集体记忆与民间叙事教化
第二节 仪式强化机理
一 “谢果树”与“牛王会”: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强化
二 “封山护林”与“梅山神祭祀”:生态保护规约的传承
三 建房仪式:传统生态技艺知识的传承
第三节 人际网络引导机理
一 “换工互助”与“拉家常”的意外收获
二 村落评价尺度的引导
三 “权威”人士的指引与推动
第四节 外部环境制衡机理
一 生存环境的长期稳定性
二 政治环境的控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境遇
节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现代价值
一 生态价值:生态维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 经济价值:山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三 科技价值:弥补现代科学技术的缺憾
四 产业开发价值:生态产业与绿色产品
五 社会价值:生态管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当代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传承现状及流失原因
一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传承现状
二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流失原因探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期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有效传承的思考
节 加深人们对传统生态知识的理性认知
一 克服对传统生态知识的文化偏见
二 认清传统生态知识传承的特殊性
第二节 传统生态知识内容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一 挖掘与整理:传统生态知识的系统化
二 发展与创新:“弱生态知识”一“强生态知识”
第三节 实现传承途径的多样化
一 历史传承方式的继承
二 现代传播手段的充分利用
三 开发利用中活态传承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传承的保障体系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 政府与学者的支持
三 经费保障
四 人才队伍保障
第五节 吸收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
一 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
二 建立生态学校
三 发展有机农业,建设农业生态园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独特魅力
二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声声不息”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