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建筑结构抗震

建筑结构抗震

作者:吕西林,熊海贝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ISBN:9787040518344

定价:¥35.7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以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形式编写而成。《建筑结构抗震》围绕地震和房屋的抗震减震设计方法,共分11章,包括:绪论,概念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场地、地基与基础,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以及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本节纸质教材各章均有问题的提出、关键知识点、思维导图、拓展知识和思考题,各章节相互关联且各具特色。《建筑结构抗震》设置了视频、课件、图文等数字资源,并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紧密相关。《建筑结构抗震》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希望学生可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综合素质。《建筑结构抗震》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者的专业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吕西林,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牵头“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结构抗震研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成果“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组合剪力墙及简体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编上海市技术标准5本,参编国家技术标准7本,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实验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及秘书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委员等。198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首届青年教师奖、1993年和201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汶川地震后分别获得中国科协和住建部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纽马克奖”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成因
1.1.1 地球构造
1.1.2 构造地震
1.1.3 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1.1.4 人为地震
1.1.5 震源及震源深度
1.2 地震波及其传播
1.2.1 体波
1.2.2 面波
1.2.3 地震记录及其主要参数
1.3 震级与烈度
1.3.1 震级
1.3.2 烈度
1.3.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1.3.4 基本烈度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4 地震分布与震害特点
1.4.1 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与分布
1.4.2 中国地震活动分布
1.4.3 地震震害
1.4.4 中国地震震害特点
1.5 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1.5.1 抗震设计理论的四个阶段
1.5.2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1.5.3 中、美、日、欧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
思考题
第2章 概念设计
2.1 抗震设防目标
2.1.1 抗震设防烈度的概率分布
2.1.2 三水准设防与两阶段设计
2.1.3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
2.2 房屋高度和高宽比
2.2.1 砌体结构
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
2.2.3 钢结构
2.3 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3.1 不规则性的定义
2.3.2 防震缝设置
2.4 结构延性
2.4.1 砌体结构
2.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2.4.3 钢结构
2.5 多道抗震防线与结构整体性
2.5.1 多道抗震防线
2.5.2 结构整体性
2.6 抗震性能化设计
2.6.1 主要思想
2.6.2 破坏等级划分
2.6.3 建议的四种抗震性能目标
2.6.4 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目标
2.6.5 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
思考题
……
第3章 抗震设计方法
第4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6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7章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8章 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9章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第10章 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
第11章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