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
作者:王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ISBN:978752010534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主要从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体系和路径实现机制,为解决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作者简介
暂缺《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一节 课题意义/00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中的概念及关系界定/006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计/012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017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演进/018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文献调研的观点/045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运行效率与规模报酬的判断/055
第四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城乡居民微观调研的基本判断/078
第五节 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路径:城市适度人口选择/089
第三章 适度人口理论再认识:兼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098
第一节 国内外适度人口理论回顾与再认识/098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概念框架/117
第四章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方法构建:从静态走向动态/124
第一节 适度人口测度方法:回顾、评述与启示/124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思想:基于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条件/151
第三节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模型:基于多目标下短板效应决定/157
第五章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2010年与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对比/164
第一节 基于适度人口外生影响因素的城市综合分类/165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过程:以2013年A1类城市为例/172
第三节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适度人口测度结果分析:2010年和2013年/178
第六章 城市适度人口偏差诊断:基于不同短板条件下的影响检验和原因分析/199
第一节 城市适度人口偏差:产生逻辑与影响因素/199
第二节 不同短板条件下的城市人口承载压力影响因素分析/212
第三节 中国城市适度人口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232
第七章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的机制与对策/237
第一节 城市适度人口实现的可行性分析/237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设计原则/244
第三节 实现城市人口自然适度:微观行为和宏观政策协调的机制/246
第四节 降低城市人口承载压力:一个路径对策的基本框架和思路/261
第八章 结论/274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274
第二节 政策应用:回归新型城镇化“质”的发展过程/282
第三节 对本研究的进一步展望/285
主要参考文献/287
第一节 课题意义/00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中的概念及关系界定/006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计/012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017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演进/018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文献调研的观点/045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运行效率与规模报酬的判断/055
第四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基于城乡居民微观调研的基本判断/078
第五节 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路径:城市适度人口选择/089
第三章 适度人口理论再认识:兼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098
第一节 国内外适度人口理论回顾与再认识/098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概念框架/117
第四章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方法构建:从静态走向动态/124
第一节 适度人口测度方法:回顾、评述与启示/124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思想:基于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条件/151
第三节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模型:基于多目标下短板效应决定/157
第五章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2010年与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对比/164
第一节 基于适度人口外生影响因素的城市综合分类/165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过程:以2013年A1类城市为例/172
第三节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适度人口测度结果分析:2010年和2013年/178
第六章 城市适度人口偏差诊断:基于不同短板条件下的影响检验和原因分析/199
第一节 城市适度人口偏差:产生逻辑与影响因素/199
第二节 不同短板条件下的城市人口承载压力影响因素分析/212
第三节 中国城市适度人口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232
第七章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的机制与对策/237
第一节 城市适度人口实现的可行性分析/237
第二节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设计原则/244
第三节 实现城市人口自然适度:微观行为和宏观政策协调的机制/246
第四节 降低城市人口承载压力:一个路径对策的基本框架和思路/261
第八章 结论/274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274
第二节 政策应用:回归新型城镇化“质”的发展过程/282
第三节 对本研究的进一步展望/285
主要参考文献/28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