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美学精神(修订本)

中国美学精神(修订本)

作者:潘知常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ISBN:9787214193674

定价:¥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西美学的比较为背景,对中国美学的理论价值加以阐发、诠释;采用一种特定的叙述方式:把对中国美学理论价值的阐发、诠释(横向的、一般性的),融化在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纵向的、一般性的)的把握、描述之中。描述了在中国美学的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国美学的根本内涵及其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
作者简介
  潘知常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国际休闲学院校监,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贵州铜仁学院兼职教授以及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聘为教授。历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届、第二届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等。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在《今日头条》文化频道的全国六亿电脑用户大数据调查中名列 “全国关注度*的五位红学家”(排名第四),世纪之初提出的政治学、传播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被媒体称为:政府高参、企业顾问、媒体军师。出版学术著作30部,编著7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言 美学的天命

第一篇 中国美学的本体视界

第一章 终极关怀

本体论的自觉

西西佛斯:超验的追问

夸父:超越的追问

第二章 道之为道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中国美学的“道”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从“向下之道”到“向上之道”

生命的还乡

本源性·超越性·遍在性

第三章 本体诠释

从自在到自由

“为道日损”

美根源于食

生命的谢恩

思维机制

基本范式

学科形态

第二篇 中国美学的价值取向

第一章 “物物而不物于物”

美学不再神圣

“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

从“是什么”到“怎么样”

第二章 诗性的人

“今古风流,唯有晋代”

“心远地自偏”

“一切放下”与“一切提起”

第三章 自然境界

超越的世界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阳刚之境与阴柔之境

第四章 为人生的艺术

爱艺术但不唯艺术

诗能穷人

艺术与人同在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言—象—意—道

秘响旁通

妙不可言

第三篇 中国美学的心理定位

第一章 妙悟之出场

壶中天地

“本来无一物”

跨文化的美学思考

第二章 “终极话题”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非思量

站到存在的澄明中

第三章 妙悟的内涵

物我双会

我看故我在

澄怀味象

诗穷而后工

别是一家春

第四章 美学的智慧

“平常心是道”

“古今一大关键,灼然不易”

审美活动的纯粹属性、自由属性

第四篇 中国美学的感性选择

第一章 明中叶启蒙美学的崛起

英雄失路

时代弯弓上的响箭

“一条界破青山色”

第二章 启蒙美学的狂呼猛进

深刻的片面

新的起点

“推故而别致其新”

戛然而止的最强音

第三章 美学范畴的演进

从"意境"到"趣味"

从“以幻为奇”到“不奇之奇”

从“乐而玩之”到“惊而快之”

第四章 走向世界

启蒙美学的夭折

“别求新声于异邦”

百年后的猛醒

附录一 神圣之维的美学建构——关于“美的神圣性”的思考

附录二 从终极关怀看中国艺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