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
作者:暂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122338884
定价:¥4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庞大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是让你无从学起;中药、方剂成千上百个,你是不是记了这个忘了那个;理论基础不扎实,疾病的诊断、治疗更是空中楼阁!《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是一本有态度、有取舍的书:阴阳五行、藏象、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高效培养中医思维;精心挑选临床常用中药,不求大全;内外妇儿,只选中医治疗效果好的;再加上中医特色——经络与艾灸,简、便、廉、效,养生祛病;以上内容,均用大量图表直观呈现,速学速记;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专。初学中医,这一本就够!
作者简介
曲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主任 纽约州立大学药学院 客座教授 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专科负责人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分会 副会长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特约专家郑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曾先后师从朱生樑教授和朱跃兰教授 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讲 中医入门七堂课
第1课:阴阳
什么是阴阳 2
阴阳的变化规律 3
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4
第2课:五行
什么是五行 6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第3课:藏象
藏象学说 14
五脏 15
六腑 18
奇恒之腑 21
脏腑之间的关系 22
第4课:精气血津液神
精 28
气 29
血 32
津液 33
神 35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35
第5课:病因
六淫 37
疠气 39
七情内伤 39
饮食失宜 40
劳逸失度 40
病理产物 40
第6课:病机
基本病机 43
疾病传变 45
第7课:疾病的防治
疾病的预防 46
疾病的治则 46
第二讲 中医诊断治病先识病
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 50
望诊 50
闻诊 55
问诊 57
切诊 58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的核心 64
第三讲 中药中医治病的制胜法宝
中药学总论 72
中药的采集 72
中药的炮制 72
中药的性味 72
中药的配伍 74
中药的用法 74
常用中药的功效及用法 76
解表药 76
清热药 79
泻下药 86
祛风湿药 87
利水渗湿药 90
化湿药 93
理气药 95
消食药 96
止血药 98
活血化瘀药 102
化痰止咳平喘药 106
安神药 110
平肝息风药 112
开窍药 114
补虚药 115
收涩药 123
第四讲 中医内科
感冒 128
咳嗽 129
哮病 131
胃痛 133
腹痛 134
泄泻 136
便秘 138
不寐(失眠) 140
心悸 141
眩晕 143
头痛 145
中风 146
淋证 148
遗精 150
阳痿 151
汗证 152
痹证 154
腰痛 155
第五讲 中医妇科
月经过少 158
月经过多 159
月经后期 160
月经先期 161
闭经 162
痛经 164
经行头痛 165
经行乳房胀痛 166
带下病 167
不孕症 169
第六讲 中医儿科
感冒 172
咳嗽 174
泄泻 175
食积 177
遗尿 179
第七讲 针灸化病于无形
经络总论 182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182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184
腧穴总论 185
腧穴的分类、命名及作用 185
腧穴的定位 186
刺法和灸法 190
附:拔罐 196
常见病证的针灸疗法 197
感冒 197
咳嗽 197
哮喘 198
呕吐(附:呃逆) 198
泄泻 199
便秘 199
耳鸣 、耳聋 199
不寐 200
眩晕 200
头痛 201
中风 201
遗精 202
阳痿 202
痿证 202
痹证 203
痛经 203
痫证 204
牙痛 204
坐骨神经痛 204
扭伤 204
附录
附录1:本书所用方剂 205
附录2:本书所用穴位定位及功效 214
附录3:人体主要经络穴位图 223
第1课:阴阳
什么是阴阳 2
阴阳的变化规律 3
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4
第2课:五行
什么是五行 6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第3课:藏象
藏象学说 14
五脏 15
六腑 18
奇恒之腑 21
脏腑之间的关系 22
第4课:精气血津液神
精 28
气 29
血 32
津液 33
神 35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35
第5课:病因
六淫 37
疠气 39
七情内伤 39
饮食失宜 40
劳逸失度 40
病理产物 40
第6课:病机
基本病机 43
疾病传变 45
第7课:疾病的防治
疾病的预防 46
疾病的治则 46
第二讲 中医诊断治病先识病
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 50
望诊 50
闻诊 55
问诊 57
切诊 58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的核心 64
第三讲 中药中医治病的制胜法宝
中药学总论 72
中药的采集 72
中药的炮制 72
中药的性味 72
中药的配伍 74
中药的用法 74
常用中药的功效及用法 76
解表药 76
清热药 79
泻下药 86
祛风湿药 87
利水渗湿药 90
化湿药 93
理气药 95
消食药 96
止血药 98
活血化瘀药 102
化痰止咳平喘药 106
安神药 110
平肝息风药 112
开窍药 114
补虚药 115
收涩药 123
第四讲 中医内科
感冒 128
咳嗽 129
哮病 131
胃痛 133
腹痛 134
泄泻 136
便秘 138
不寐(失眠) 140
心悸 141
眩晕 143
头痛 145
中风 146
淋证 148
遗精 150
阳痿 151
汗证 152
痹证 154
腰痛 155
第五讲 中医妇科
月经过少 158
月经过多 159
月经后期 160
月经先期 161
闭经 162
痛经 164
经行头痛 165
经行乳房胀痛 166
带下病 167
不孕症 169
第六讲 中医儿科
感冒 172
咳嗽 174
泄泻 175
食积 177
遗尿 179
第七讲 针灸化病于无形
经络总论 182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182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184
腧穴总论 185
腧穴的分类、命名及作用 185
腧穴的定位 186
刺法和灸法 190
附:拔罐 196
常见病证的针灸疗法 197
感冒 197
咳嗽 197
哮喘 198
呕吐(附:呃逆) 198
泄泻 199
便秘 199
耳鸣 、耳聋 199
不寐 200
眩晕 200
头痛 201
中风 201
遗精 202
阳痿 202
痿证 202
痹证 203
痛经 203
痫证 204
牙痛 204
坐骨神经痛 204
扭伤 204
附录
附录1:本书所用方剂 205
附录2:本书所用穴位定位及功效 214
附录3:人体主要经络穴位图 22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