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庭审话语立场研究
作者:罗桂花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546183282
定价:¥6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庭审话语立场研究》以真实、自然的法庭审判话语为语料,以目的导向的话语立场分析模式为分析框架,系统探索法庭互动中的立场言语行为。目的导向的立场分析模式以互动语言学理论和目的原则为理论基础,提出话语立场是互动参与双方共同协作进行的一种目的性、建构性和策略性的行为,是立场主体追求特定目的的结果。法庭互动中的目的导向立场分析模式包括评价立场、情感立场、认识立场和离合立场四个次类。《庭审话语立场研究》重点分析法庭互动中评价立场、情感立场、认识立场和离合立场的表达手段、语用功能、互动机制以及角色分布,揭示法庭互动中各方诉讼主体如何在交际目的导向下,充分运用各种话语资源,表达各自的内在情感、对事实的评价、对命题的认识,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合与相离定位。
作者简介
罗桂花,1982年生于湖南衡阳,汉族。先后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获学士学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硕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法律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各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标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及其转写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法庭话语研究
2.1.1 法庭话语特征的研究
2.1.2 法庭话语与权力的研究
2.2 立场研究
2.2.1 立场表达手段的研究
2.2.2 立场研究的语篇类型
2.3 与法庭话语立场相关的研究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互动语言学
3.1.2 目的与目的原则
3.2 理论建构:目的导向立场分析模式
3.2.1 立场的概念
3.2.2 立场与其他相关概念
3.2.3 目的导向立场分析模式
第4章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
4.1 评价立场的界定
4.2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类型
4.3 法庭互动中评价立场的表达手段
4.3.1 显性评价手段
4.3.2 隐性评价手段
4.4 法庭互动中评价立场的特征
4.4.1 预设性
4.4.2 对话性与独白性
4.4.3 强化与弱化
4.4.4 归他性与归己性
4.5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1 法官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2 公诉人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3 辩护人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4 当事人评价立场的建构与目的追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
5.1 情感立场的界定
5.1.1 情感的概念
5.1.2 情感与评价的关系
5.1.3 情感、情绪、感情的关系
5.2 情感立场的类型
5.2.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感分类
5.2.2 评价理论中的分类
5.2.3 本书的情感立场分类
5.3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元功能
5.3.1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描述
5.3.2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表达
5.3.3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唤起
5.4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表达手段
5.4.1 直接手段
5.4.2 间接手段
5.5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5.5.1 情感立场的主体分布差异
5.5.2 不同主体的情感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法庭互动中的认识立场
6.1 认识立场的内涵及其构成
6.1.1 认识情态:语义学的定义
6.1.2 认识情态与言据性
6.1.3 认识立场:互动途径
6.2 法庭互动中的信息来源类认识立场
6.2.1 法庭互动中信息来源类认识立场的类型
6.2.2 法庭互动中的信息来源与信度
6.3 法庭互动中的命题评价类认识立场
6.3.1 命题评价类认识立场的表达手段
6.3.2 法庭互动中认识立场的信度连续统
6.4 转述言语行为-一种兼表信息来源和命题评价认识立场的语言手段
6.4.1 转述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特点
6.4.2 转述引导语
6.4.3 转述话语的忠实度
6.4.4 转述言语行为的认识立场功能及其他
6.4.5 小结
6.5 法庭互动中的认识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法庭互动中的离合立场
7.1 离合立场的内涵
7.2 法庭互动中离合立场的类型及其连续统
7.2.1 相合立场的类型
7.2.2 相离立场的类型
7.2.3 立场离合连续统
7.3 法庭互动中离合立场的表达手段
7.3.1 相合立场表达手段
7.3.2 相离立场的表达手段
7.4 法庭互动中的目的关系与离合立场建构
7.4.1 辩护人与当事人/证人之间的离合立场
7.4.2 公诉人与当事人之间的离合立场表达
7.4.3 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立场离合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贡献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1 研究意义与目标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及其转写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法庭话语研究
2.1.1 法庭话语特征的研究
2.1.2 法庭话语与权力的研究
2.2 立场研究
2.2.1 立场表达手段的研究
2.2.2 立场研究的语篇类型
2.3 与法庭话语立场相关的研究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互动语言学
3.1.2 目的与目的原则
3.2 理论建构:目的导向立场分析模式
3.2.1 立场的概念
3.2.2 立场与其他相关概念
3.2.3 目的导向立场分析模式
第4章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
4.1 评价立场的界定
4.2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类型
4.3 法庭互动中评价立场的表达手段
4.3.1 显性评价手段
4.3.2 隐性评价手段
4.4 法庭互动中评价立场的特征
4.4.1 预设性
4.4.2 对话性与独白性
4.4.3 强化与弱化
4.4.4 归他性与归己性
4.5 法庭互动中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1 法官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2 公诉人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3 辩护人的评价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4.5.4 当事人评价立场的建构与目的追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
5.1 情感立场的界定
5.1.1 情感的概念
5.1.2 情感与评价的关系
5.1.3 情感、情绪、感情的关系
5.2 情感立场的类型
5.2.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感分类
5.2.2 评价理论中的分类
5.2.3 本书的情感立场分类
5.3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元功能
5.3.1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描述
5.3.2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表达
5.3.3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唤起
5.4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表达手段
5.4.1 直接手段
5.4.2 间接手段
5.5 法庭互动中的情感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5.5.1 情感立场的主体分布差异
5.5.2 不同主体的情感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法庭互动中的认识立场
6.1 认识立场的内涵及其构成
6.1.1 认识情态:语义学的定义
6.1.2 认识情态与言据性
6.1.3 认识立场:互动途径
6.2 法庭互动中的信息来源类认识立场
6.2.1 法庭互动中信息来源类认识立场的类型
6.2.2 法庭互动中的信息来源与信度
6.3 法庭互动中的命题评价类认识立场
6.3.1 命题评价类认识立场的表达手段
6.3.2 法庭互动中认识立场的信度连续统
6.4 转述言语行为-一种兼表信息来源和命题评价认识立场的语言手段
6.4.1 转述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特点
6.4.2 转述引导语
6.4.3 转述话语的忠实度
6.4.4 转述言语行为的认识立场功能及其他
6.4.5 小结
6.5 法庭互动中的认识立场建构与目的追求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法庭互动中的离合立场
7.1 离合立场的内涵
7.2 法庭互动中离合立场的类型及其连续统
7.2.1 相合立场的类型
7.2.2 相离立场的类型
7.2.3 立场离合连续统
7.3 法庭互动中离合立场的表达手段
7.3.1 相合立场表达手段
7.3.2 相离立场的表达手段
7.4 法庭互动中的目的关系与离合立场建构
7.4.1 辩护人与当事人/证人之间的离合立场
7.4.2 公诉人与当事人之间的离合立场表达
7.4.3 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立场离合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贡献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