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虚拟社群传播

虚拟社群传播

作者:李彪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ISBN:9787511557568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虚拟社群传播/人民日报传媒书系》以媒介环境学和场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媒介生态演进变化对传统虚拟社群的影响,从社会分层角度研究了社群传播的元场域及虚拟社群群内与群际的传播机制。并从情感-关系-意义再生产等层面分析了虚拟社群传播的动力机制,后结合研究结论从社会公共治理的角度提出对虚拟社群的引导与规制建议。
作者简介
  李彪,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2001—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获新闻学学士和传媒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4部,合著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首位作者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SSCI论文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4项,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论文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派视角下的媒介生态演进
一、网络已成主流大众媒体
二、网络社会崛起
第二节 传播格局变化:从个体到社群、从大众传播到社群传播
一、从个体到社群
二、社群崛起的三个关键要素
第三节 社群传播促进话语表达格局新变化
一、从“个体对事实的争论”转变为“群氓为情感的困斗”
二、从“两个舆论场”到“社群巴尔干化”
三、从“广场式的众声喧哗”到“客厅式的窃窃私语”
四、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偏见的共同体”与“行动的共同体”
五、网民行为模式从“围观-较真”模式到“应激-遗忘”模式
第四节 社群传播成为超越五种传播类型的全新模式
一、社群传播成为全新传播类型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社群的概念
第一节 社群概念的演变
一、社区概念的出现与争鸣
二、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崛起与演变
三、虚拟社群(社区)的研究脉络
第二节 社群、社区与社交
一、社区与社群
二、社群、社区和社交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社群与场域
第一节 场域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一、“场”的提出及演变
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节 新闻场域及社群传播场域研究
一、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
二、国内关于新闻场域的研究及观点
第四章 社群传播的元场域研究
第一节 社会大环境元场域分析
一、中等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经济社会的变迁速度过快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失衡
四、基层社会控制弱化
五、社会代偿机制不健全
第二节 社会民众心理元场域分析
一、网络化生存对人类心理产生普遍影响
二、网络技术范式形塑网络化逻辑
三、超文本话语表达方式改变话语权力逻辑
四、网络社群改变了人际互动和个体存在形式
第三节 中国网民心理元场域特征
一、话语表达和社会参与需求强烈
二、具有正义感和使命感
三、有主张,少论据
四、言论感性化、情绪化
五、群体极化效应明显,群体感染性强
六、“多数人的暴政”
第五章 社群群内与群际的传播机制研究
第一节 社群内部的传播机制研究
一、基于不同关系属性的社群内部关系网比较
二、社群内部信息分享行为模式及动机
三、异常状态的社群传播:基于公共危机的社群内部传播机制研究
第二节 社群群际的传导机制研究
一、社群群际的溢出机制(Spill-Over Effect)
二、社群群际的嵌套机制(Nesting Effect)
三、社群群际的共振共鸣机制(Consonance Effect)
第六章 社群传播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一节 液态的情感黏合:社群内部情感生成与演化机制
一、情感:虚拟社群的黏合剂
二、社群内情感生产的形式
三、社群内情感生产策略与模式
四、社群情感生产中的理性、民粹与煽情
第二节 固态的关系结构:社群内部的关系建构与维系机制
一、社群关系建构的前提:对社群身份的认同
二、社群内部的关系结构:阶层差异与权利分层
三、自组织性:社群关系结构的动态演变
第三节 社会意义再生产:社群内部的仪式建构与行为表达
一、社群内部的互动仪式建构
二、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虚拟社群行为
三、仪式观视角下的社群线下行为
四、社群线上与线下行为勾连互动机制
五、社会意义再生产:社群内部行为框架分析
第四节 危机语境下的趣缘社群关系维系与意义再生产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
二、危机语境下的趣缘社群分析方法
三、危机语境下粉丝社群的空间结构及变化
四、偶像危机下粉丝社群的话语构建与社群维系
五、危机语境下的趣缘社群关系维系机制
第七章 社群传播引导与规制
第一节 解蔽与再遮蔽:隐匿社群逻辑背后的平台资本主义
一、新技术平台公司成为社群传播时代的“新贵”
二、社群传播时代的平台资本主义
第二节 宏观顶层设计:社群传播时代网络治理范式的新转向
一、思维范式转变:用“意见博弈的正和思维”代替“零和斗争思维”
二、路径选择:破除社群的“回声室”“意见气泡”负效应,建构重叠共识和最大共识
三、话语空间重构:警惕后真相与民粹主义“合谋”,打造“网络化公共领域”
四、底层技术支撑:技术的“锅”技术来背,互联网具有耗散结构属性
第三节 微观话语修辞:社群治理的思维创新与手段创新
一、治理目标创新:争取人心为最终价值取向
二、微观修辞创新:改变公共事件的命名机制
三、路径选择创新:凝聚超越社群的价值共识和族群认同
四、治理基础创新:增强社会流动和社群边界的可渗透性
五、治理对象创新: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政治认同感和幸福感
六、治理环境创新:构建有效的社会情感按摩机制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