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薛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ISBN:9787301301593

定价:¥5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共十三章,每章约2万字,绪论和结语约3万字,全书共约29万字。 本书前五章,从几个侧面探讨现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路径、思想深度、文艺格调、文化累积、文本形态、精神品格,从“思想、历史、文化、审美、心态”的多元视角揭示现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复杂面貌。本书第六章至第十章,注重探索批评中国电影的实际方法、本土经验与理论命题,考察对象既包括电影导演、电影明星与电影商人,又涵盖影人群体的跨地迁徙、跨界流转、世代更迭,从“风格、表演、产业、离散、代际”的不同侧面探讨批评中国电影的实践方法与理论内涵。第六章从“人间情怀”与“性情美学”的角度接续中国古典文艺批评崇尚品评人物性情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传统,为电影研究领域的“风格批评”注入新活力。本书结尾三章合纵连横,从“现代性”、“概念创造”和“传统脉络”来探讨中国电影批评的西方视域、理论资源和美学特色。
作者简介
  薛峰,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奥克兰大学(新西兰)访问学者。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博士论文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目录
目录

绪论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维度与开放视角1
第一章思想批评: 中国电影批评公共空间的开创18
第一节《影戏话》的市民文化思想史意义19
第二节从《新青年》的视野看《影戏杂志》26
第三节西潮的反诘平台: 《真光电影剧场评论特刊》34
第二章历史批评: 中国电影批评传统的复线格局43
第一节创造“过去”,疗救“现在”: 《说伦理影片》45
第二节传统文明的现代药方: 历史影片之讨论51
第三节开启“地域批评”的史述传统: 《电影月报》58
第三章文化批评: 现代中国电影批评的日常生活想象67
第一节《银幕上的真眼泪》与银幕外的日常观念69
第二节岂止“开心”: 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指南74
第三节《银灯琐志》: 现代日常文化生活的传统想象80
第四章审美批评: 现代中国电影艺术批评之建立86
第一节审美观念的转向: 从思想批评到视觉诗学88
第二节批评实践的转变: 《晨报·每日电影》的风向标96
第三节从反思批评秩序到中国电影艺术批评之建立104
第五章心态批评: 中国电影批评的抒情传统与启蒙心态115
第一节苍生情怀、自省意识与“市井启蒙”116
第二节文化胸怀、探索精神与“审美启蒙”121
第三节知性品格、诗意理趣与“印象散文”127
第六章风格批评: 中国电影导演的人间情怀与性情美学136
第一节浩气长流: 跨地流转的动荡人生137
第二节好玩与彷徨的性情魅力与艺术风格141
第三节影剧圈里的文人骨格与诗人气息145
第七章表演批评: 中国电影明星的文艺道德与文化传统150
第一节“左翼”与“软性”托举出的黄金时代151
第二节银幕之外: 道德与自由、规训与惩罚155
第三节本色表演、性别反串与文化传统的复杂性159
第八章产业批评: 中国电影创立初期的影院建设与类型提升167
第一节从茶楼戏园、影戏院到雷玛斯游艺公司168
第二节国片影院托拉斯与夏令配克的黄金时代171
第三节雷玛斯游艺公司的制片绝响与类型提升174
第九章离散批评: 中国电影严酷时代的跨地流转与多元视角179
第一节内迁: 民族史、政治史的批评视域180
第二节留守: 个体人生、文艺心态的批评视角183
第三节新生: 双城交汇、影剧互动的批评视野187
第十章代际批评: 中国电影创作传统的接力与转型194
第一节调和、变奏与转折: 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195
第二节流浪、坚守与转向: 张元、王小帅、贾樟柯197
第三节雅俗共赏: 在历史与传统的往复与回环中拓新200
第十一章现代批评: 西方理论与中国电影批评的三维视野203
第一节隐匿叙述: 技术现代性的工具理性与间离效果205
第二节诗意镜头: 审美现代性的可变永恒与瞬间意象214
第三节反思批判: 文化现代性的多元立场和价值深浅217
第十二章概念批评: 西方电影批评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创造221
第一节从“意识形态机器”到“白话现代主义”222
第二节观众的位置与想象: “感官反应场”与“再现体系”225
第三节文本细读的理论通道: “视觉世界”与“结构过程”228
第十三章批评传统: 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视线与启蒙视角234
第一节传统文艺与中国电影批评的本土眼光235
第二节历史视线与“通俗文化演义”的独特传统238
第三节从“改良现实主义”到“公民启蒙”241结语中国电影批评的方法探索与理论方向246
参考文献263
后记27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