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
世界风情小百科于京洪,曹映红 主编本书是一套面向少年儿童读者的画册,全套书共分6册,分为“风情礼仪”篇、“民族·宗教”篇、“体育·习俗”篇、“音乐·舞蹈”篇、“居住·饮食”篇和“节日·服饰”篇。画册以精美的插画、加注汉语拼音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分别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等,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无论是作为孩子们扩大知识面的课外读物,还是作为生日、节日的礼物,这套画册都不失为您的最佳选择。
-
世界风情小百科于京洪,曹映红 主编本书是一套面向少年儿童读者的画册,全套书共分6册,分为“风情礼仪”篇、“民族·宗教”篇、“体育·习俗”篇、“音乐·舞蹈”篇、“居住·饮食”篇和“节日·服饰”篇。画册以精美的插画、加注汉语拼音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分别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等,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无论是作为孩子们扩大知识面的课外读物,还是作为生日、节日的礼物,这套画册都不失为您的最佳选择。
-
你好,奥地利魏京那编著本书主要介绍奥地利三个主要城市:维也纳、萨尔靳堡和因斯布鲁克、以及奥地利旅游游实用信息、其中维也纳的旅游信息按照维也纳的皇宫,维也纳的教堂、维也纳的博物馆和展览馆,维也纳的花园、维也纳的公园、在内环城路寻找音乐灵魂分别归类介绍,读者可以按照自已的需求查找。
-
辉煌、瑰丽的玛雅(美)戴尔·布朗(Dale M.Brown)主编;张燕翻译《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涉茫的追忆。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伟大的玛雅君主在古典时期下葬时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成串玉石和嵌饰面具。对玛雅人来说,玉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装饰性上,它还象征着生命。它的色泽使人自然地联想起茁壮成长的谷物或是一潭深水发出的绿光。在玛雅词汇中,玉还是一天的名称,意思为雨。西班牙征服期间仪式上使用的文本记载,玉是“第一恩泽宝石”。除此之外,它还隐喻鲜血,象征生与死。在神圣仪式上,国王刺破身体流出的鲜血滋润了玛雅宇宙中心的圣树,打开了通往超自然世界的大门,那里的一举一动影响到尘世间的一切。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李军主编在茫茫宇宙中,蔚蓝色的地球是目前已发现的惟一拥有生命的星球。曾执行过航天任务的一位美国宇航员伤感地说过:“从观察窗向外望去,它孤零零地漂浮着,是那么的无助……”这个仅是个人的感受,也是地球处境的真实反映。地球承受着人类进化以来无休止的掠夺,自身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海桑田,森林消失,动物灭绝……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越高,对自然的破坏程度就越深,成为了荒谬的反讽。可是,作用是相互的。从两河流域到南美太平洋沿岸,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文明被湮没了,无法挽回,无可替代。今天,就在我们的身边,水土流失引起的长江特大水灾、整个春季北方连绵不断的沙尘天气,让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所追求和珍视的,除了物质和感情,还应有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为了自己的将来,正在不断地修缮与保护,使地球上的万物都能够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长久地拥有自己的位置,不被风沙掩埋、不受灭顶之灾,把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珍贵遗产保存下来,并郑重地传给下一代,以期借助国际力量来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设立基金,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之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个概念超越了国界,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世界遗产契合了大众对自身环境的关注和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更有相关部门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可预见利益的预期,成了热门的话题。我们这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为普通读者而做,只想带给您一份认知、一份震撼、一份纯粹与阅读有关的乐趣。本书精心选取全球最具震撼力的各处世界遗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让读者能够尽情领略每一处遗产的精彩与珍贵,本书采用生动的文字叙述与精美的图片展示,充分展示每一处遗产,尤其是对中国所有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了全面介绍,相信能为读者带来一份阅读的快乐。
-
澳大利亚(美)罗夫·马丁·史密斯(Roff Smith)著;卢燕,王勃然主译;马明[等]译如果您正计划下一次旅行,工想找一个新鲜的目的地,不妨考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融会大自然胜景和现代都市生活,聚合多元文化,既和谐协调又形成强烈对比,趣味层出不穷。在澳大利亚,您可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体验繁华璀璨的生活,也可驾吉普车勇闯神秘的内陆地带;或在热带岛屿度假村内优哉;也可住高山滑雪,刺激一番;或在袋鼠的陪伴之下,挥打高尔夫……国家地理学会的“旅行家”系列,将带领你畅游澳大利亚,亲历这激动人心的探险和发现过程,其中选取的特色景点,包括著名的以及鲜为人知的,有助你从一新的角度体验这个国家。◆景点介绍详尽、背景知识丰富;◆在历史、文化和当代生活介绍方面均有独到之处;◆250多幅生动的彩色照片;◆29幅详尽的彩色地图;◆徒步旅行路线附有地图说明;◆由专家设计的编排方式;◆本书编写以简明易用为原则;◆旅馆、餐厅、购物、娱乐等旅游资讯一应俱全。罗夫·史密斯原为美国新英格兰人。自从1982年他23岁时作为地质学研究生来到澳大利亚以后,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在他敏锐地认定旅行写作是比敲打岩石更令人愉快的职业以后,就开始做《悉尼晨报》的记者,后来又成为墨尔本《星期天时代》的专栏作家。1993年他加盟《时代杂志》。作为获奖的资深作家,他的报道范围涉及了整个澳大利亚,甚至远及新几内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南极洲。《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旅行家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澳大利亚最美好的一切是献给您。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以历史与文化概述为起始。然后是作者精选的有关九个各具特色的地区的章节并着重介绍区内重要景点。每章的前面都有该章的内容目录。所有地区和区内景点的内容均按地理顺序排列。有些地区又进一步分成小的区域。各区域都有一个区域图。图上特别标明重要景点的位置。所标注的徒步旅行和汽车旅行线路提供发现景区的路径。特写和边注提供有关历史、文化或当代生活方面能够激发旅游者兴致的细节。最后的旅游资讯部分为旅游者列出了必需的信息-行程规划、交通往返、通讯工具、财务事宜以及紧急情况处理-外加选择旅馆、餐厅、商店及各种活动的信息资料。
-
纵情美洲刘记晃,邬宏编著我们知道,对大自然美妙风光的向往,就是对生命家园的宿命回归。自然是一种永恒的等待,山水是一种有形有色有声的召唤,我们只是她的游子。所以,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就会依恋自然的博大胸怀,陶醉于她的气息,感染于她鸟语花香的乐观情调。于是我们向往,我们倾听,我们感喟,我们崇拜自然风光之美。最终,我们还将投入她的怀中,做不是梦的梦,叙不是情的情,成为大自然中别样的生命形式,与天地长存。你爱山吗?让我们去攀爬。你爱水吗?让我们去啜饮或沐浴。美洲,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是美丽的、河湖广布,山峰竞美,平原博爱,岛海怡情。纬度跨度大,地形变化多,使美洲的气候呈现出变化多姿的美,如风情万种的女郎,喜怒娇媚,冷热温凉,众情皆备。本书将带您一同游览这一美丽的国度。<
-
深入非洲彭建泽,王妮娜,钱华旸编著非洲,又名阿非利加洲。这个有着壮观的自然景观,众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充满着迷惑和神秘的世界处女地,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这我们便能看到真正的黑非洲,这片有着丰富自然遗产的神奇美丽的土地。来吧,我们的非洲之旅就此开始了。随着南非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又一个目的地国家,国人开始认知非洲的更深处。游历在非洲原始森林里看“五大兽”,沼泽里寻找河马、鳄鱼,在原始部落体验绚丽多姿的班图黑人文化,在浩渺沙漠体味烈日风沙的抚摩……在这我们便能看到真正的黑非洲。这片有着丰富自然遗产的神奇美丽的土地,我们现在不能一一走迹,难以只言道尽。只有在以下的足迹和文字中飞扬激荡,带大家领略这些令人神往的壮观景色。来吧,我们的非洲之旅就此开始了!
-
古印度(美)戴尔·布朗(Dale M.Brown)主编;李旭影翻译《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涉茫的追忆。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本书是失落的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珍贵的文物照片以及详尽的文字,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被称为黄金时代的古印度的历史。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对那已逝去的日子有一个生动全面的了解、认识。大约70万年前,吃苦耐劳的石器时代的人们就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印度河谷和一些孤立的定居点。大约公元前7000年时,他们的一些后裔便在印度河谷一个叫迈尔戈的偏远之地定居下来。在这里,他们建造了一个坚固的泥砖小城。在数千年的过程中,迈尔戈和其他类似定居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手工艺的文明,他们为后来在整个次大陆上崛起的伟大的城市文化和帝国奠定了基础。这是一辆两头公牛拉的牛车的模型,一个运送贮物罐的古代驾车者坐在上面。这辆哈拉帕式的陆上运输车的模型是用现代的木条和绳子将莫亨焦达罗出土的赤陶玩具车连接在一起做成的,它与至今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使用的效率很高的牛车在设计上有着惊人的相信似之处。
-
嗨,墨西哥何淇,孙扶民著灿烂的玛雅文明史阅儿突然的断裂而成为一个“世界之谜”,一百多座繁华的都巾均被废弃,成为死城,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异现象引得众多人类学家对其原因穷究不已。一些将飞碟、外星人、百慕大、尼斯湖怪兽等神秘事件结集出版的书籍也将之收入其中。玛雅人比欧洲人早800年即开始在数学运算中使用“零”的符号(那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图形组合,上面是一个眼睛的形状,里面有几个条纹,下面像一朵有三个花办的花朵)。他们还发明了20进位法。他们的天文知识惊人,还有丰富的占星术,在其他民族处于蒙昧时期便已知晓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规律,他们的精确历法比古希腊、罗马尤胜,就是与现代人计算的地球年误差也只有0.0002天,他们的建筑成就辉煌,设计精密,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现代人也由衷叹服。他们的文化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发现或许不过是玛雅文明的“冰山一角”呢,更多非凡的发现还在等待着人们去探求。与这种种伟绩相左的是,玛雅文化基本上可说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然他们很早就有了“象形文字”,可见于“写本”(也称“手抄古籍”)和碑铭文中。但据我们对目前世上仅存的几册玛雅人“写本”复制件的观察,他们的“象形文字”大多为构图复杂、线条繁多的象形“图画”,不具文字所应有的简约与抽象的特点。墨西哥和国外的许多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以求地对这种“象形文字”进行钻研和琢磨,力图破解更多的内容。已被破解的内容据说包括神话传说、祈祷义和编年纪事。玛雅社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结束于1521年,即西班牙殖民中美和墨西哥的年代,分布于现今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及墨西哥的坎佩切、恰帕斯、金塔纳罗奥、塔巴斯科和尤卡坦州,共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为前古典时期,即起源和发展时期;公元250年至公元900年为鼎盛期;公元900至土521年为衰落期,这一时期从墨西哥高原南下的托尔特克人与尚存的玛雅人结合,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复兴了玛雅文化,被称为后玛雅文化,但那已完全是另外意义上的玛雅文化了。玛雅社会的特点被总结为这样几点:被人口稠密的城市国家所控制的帝国;以职务和职业划分的阶级并周密组织起来的社会金字塔,顶端是得到僧侣、贵族和军人支持的最高统治者“大帝”,下面是建筑师和商人,然后是雕刻匠、制陶匠和其他手工艺人,最底层是农民、佣人和奴隶;使用象形文字书写法、树皮纸和独特的历法,一为太阳历,每年365天,18个月,每月20天,外加5个忌日,还有一专为日常生活、宗教活动和占卜所用的历法,每年260天,他们将两个历法结合使用;艺术和医学发达,商业繁荣;是以种植玉米为基础的农业社会,部分地区已有灌溉网络;建立在对宇宙和自然崇拜基础上的宗教,尊崇太阳神、月亮神、雨神和玉米神等诸神;在城市中心和祭祀中心修建规模宏大的寺庙和金字塔,精心布局的城市建设以寺庙和金字塔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态,有序地向四外辐射。他们发明的科尔贝尔(KORBEL)拱,也称玛雅拱,即以石料从四面墙壁向斜上方中心点汇砌,最后在中心形成一个尖顶,是玛雅人对世界建筑学的重要贡献,后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建筑都采用这种穹顶。玛雅人的雕刻崇尚自然风格,又极为生动传神,制陶技艺和纺织也很精湛。如果想在墨西哥境内走访玛雅文化遗址,首选应当是金塔纳罗奥的奇琴伊察。它是玛雅古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始建于公元514年,13世纪时突然被废弃。它离旅游名城坎昆203公里,赴坎昆者几乎没有不游奇琴伊察的。“奇琴伊察”在玛雅语中意为“玛雅人的井口”。遗址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0米,当年有建筑物数百座,现存的最主要的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土庙”、“千柱群”、“蜗牛观象台”、“祭祀井”等。“库库尔坎金字塔”是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筑,在玛雅语中意为“羽蛇风神”。塔基每边长55米,塔高30米,分9层,四面都有台阶,正面台阶的角缘饰有两个硕大的羽蛇头。每年春分,金字塔出现蛇影奇观,约在下午3点,阳光将金字塔西北角的阶梯棱角投射到北坡西墙上,波浪状的投影与蛇头石雕连成一体,宛如一条从塔顶向大地爬行的巨蟒。而这一奇观并非巧合,乃是玛雅人精心设计的结果,与他们丰富的天文知识密切相关。有幸观赏到此一奇观的旅游者无不啧啧称奇,并牛发㈩许多遐想。坎昆南边127公里的图伦城邦遗址,是玛雅文化另一个重要遗迹,始建于公元12机纪,理到16世纪一直是繁华的玛雅城邦。它区别于其他玛雅文化遗址的最大特点是东临加勒比海,其余三面筑有双重围墙,因而得名“图伦”,即玛雅语的“围墙”、“城墙”之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正是图伦最为迷人之处,古城堡映衬着碧蓝的大海和美丽的棕榈树,组成图伦特有的如诗如画的风光。图伦古城沿加勒比海绵延6公里长,城内为市政、宗教建筑,主要有金字塔城堡、壁画神庙、降神庙、海神庙、风神庙、祭坛、柱房等,城外是住宅区。这些建筑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处处的残墙断壁犹如对玛雅曲折文明史的无言诉说。金字塔城堡位于城内最东部,顶端有祭祀的庙宇,站在塔顶可尽情饱赏加勒比海风光。每天都有一辆辆旅游大客车满载着兴致勃勃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没有历史”的美国人,常到这两个遗址游览凭吊。墨西哥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即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墨西哥人出门没有火车坐了。2001年6月,墨西哥政府正式宣布了撤消国家铁路局建制的决定。有的墨西哥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冠以如下宣言式的标题:《列车消亡——一个时代的终结》。这引起我们这些在国内生活离不开火车的中国人强烈的失落感,虽然我们在墨西哥工作十多年而并没有坐过墨西哥的火车。目前墨西哥全国仅存两段客运线路,一段是从奇瓦瓦市到太平洋岸边的托波洛班波市客运铁路(这段直线距离500多公里的山区旅游列车路段因为没有公路替代而幸存),还有就是更短的一段从瓦哈卡市到特瓦坎市的100多公里的旅游列车路段。全国19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26622公里铁路线大部分已私有化并用于货运,且私有化进程还在继续。国家不再办客运业务。如果没有任何私人企业家愿意承包或购买铁路线用于客运,那么墨西哥人将在某个未来时日,再也坐不到火车了。这个消息很使我们困惑:不论比墨西哥发达的国家还是落后的国家,铁路客运都好好的,是客源极为丰富的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列车还不断更新换代,直至发展到目前的磁浮列车。为什么墨西哥的火车客运却日益萎缩乃至消亡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也是墨西哥人普遍认同的原因,就是管理问题。据坐过火车的墨西哥人说,墨西哥的火车即使在比较“火”的年代里,也没有正点发车的时候,哪怕推迟一、两个小时也算:“正常”,但乘客却不敢迟到啊,这样,他们就总要被“罚坐”,在车上焦急地长时间地等待开车,最糟糕的是心里没数,不知要等多久,这种滋味有多难受恐怕人皆知之,真的太烦人了!还有火车没有快慢车之分,一路上站站都停,要办事想图快的人不敢坐。车厢倒是分了三等,一等号称“豪华车厢”,有包间,但设备已老旧,厕所还有气味,无“豪华”可言;二等车厢尚给提供餐饮服务;三等车厢则一无所有,座位也简陋,吃喝自备,乘客都是携带大筐大包的穷人们,禽畜也允许带上车——这种顾贫惜穷的“群众观点”倒是值得赞许,但车上鸡鸣鸭叫猪哼哼,气味可以想象。一些职业的或利用乘车机会顺便经一把商的“业余小贩”,不时穿插于乘客之间兜售自制的小食品和饮料,车上乱糟糟,治安情况堪忧,顾客丢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包括一、二等车厢的乘客。尽管如此,三等车厢倒总是人满为患,对穷人来说毕竟便宜第一呀。但随着时代的前进,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二等车厢的乘客逐渐放弃了火车。问起我们身边的墨西哥朋友,最后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全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绝大部分城市青年自然根本没有乘坐火车的体验。在这种管理滞后、不思改革的情况下,再加上腐败现象、职工私自倒卖火车票等原因,大大加速国有客运业的亏损,线路一条接一条停运,直至发展到今日的全面瘫痪,“寿终正寝”。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历届政府对铁路客运的衰落持无所作为的态度,心灰意冷,知难而退,从未拿出过任何振兴铁路的重大举措,任其自生自灭。最后终于在萨利纳斯执政时期宣布铁路私有化,一卖了之。而买铁路的人全搞货运,没人愿意经营客运。然而,这些原因毕竟还是表层的,我们的一位墨西哥朋友有如此说法:“墨西哥的铁路走到这一步,恐怕还得说‘得益’于美国人。”他说,墨西哥的铁路也有过辉煌时期,像所有其他国家的铁路一样在国家经济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873年第一条长65公里的铁路剪彩通车,到1910年就达到了19280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1公里铁路,每1万人有13公里铁路。这个时期的铁路均为美、英、法三国修建,那些大资本家当然不是来墨西哥行善的,那是资本主义扩张所需要的商业行为,铁路主要用于将墨西哥的矿石运到美国和欧洲,所以这些铁路多为南北走向。1937年卡德纳斯总统实行铁路国有化,到20世纪80年代,铁路总长度达到了26000多公里,以后则基本没有再增加。因为20世纪中叶,一股强大外力的介人使墨西哥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畸变。美国正在起飞的汽车业亟需开拓海外市场,他们最先瞄卜的就址近邻墨西哥。美国人想尽各种办法向墨西哥大量推销汽车,所有的名牌车厂都倾注巨资在墨西哥建厂,利用墨西哥廉价的土地和劳力扩大生产,就地销售。汽车这一时尚商品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墨西哥,公路建设自然也随之“发烧”。火车日益遭到冷落,成了“后娘养的孩子”。据说,美国人曾通过政治、经济、技术、商业等各种手段的巧妙“运作”,支持墨西哥修建公路而遏制其铁路的发展。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墨西哥人要是向美国贷款修公路,给;修铁路?不给!他们还可以把墨西哥同改进铁路有关的专利买了去,然后让它躺在保险柜里睡大觉。其中种种深不可测的内幕和商业秘密,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一个基本常识是,资本的血腥本性使它可以不择手段。铁路从当年美国人巨额投资的“宠儿”变成后来的“弃儿”,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资本扩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