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
色拉寺简介洛桑贡钦 著色拉寺简介以藏语的形式介绍了色拉寺 西藏人民出版社
-
土耳其王锦荣著土耳其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地跨欧亚两洲,面积77.945万平方公里,约是意大利的2.6倍、英国的3倍多。其中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通常被称之为安纳托利亚;3%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土耳其西与希腊、保加利亚为邻,东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接壤,南毗伊拉克、叙利亚。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环抱土耳其。土耳其国土的形状基本上呈长方形,自爱琴海海岸到东部边界,东西长达约1600公里,但自黑海到地中海,南北宽不足700公里。<
-
日本大卫·斯科特著;谢磊译日本探险:日本传统文化的中心、昔日皇城京都;现代金融城市东京;白雪皑皑、高贵迷人的富士山。本书由一流旅游作家大卫·斯科特精心撰写。探险家旅游系列丛书《日本》带你深入领略日本底蕴。深入介绍日本所有最佳景点、生动描述它的人发、历史和风俗、对所有景点进行评级、步行游和驾车游路线、旅馆和饭店、景点平面图和各地地图、旅游基本资讯等等。
-
吃懂法兰西(英)彼得·梅尔(Peter Mayle)著;乔艾译本书作者彼得·梅尔是一位在法国定居多年的英国人,曾以《普罗旺斯一年间》、《山居岁月》、《一条狗的生活》等以法国生活为主题或背景的散文、小说名震欧美文坛,其主要作品的中译本近年来陆续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出版,在崇尚异国情调的都市白领读者群中激起较大反响,彼得·梅尔亦因此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作为彼得·梅尔的最新力作,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法国美食文化的散文集,材料翔实生动,文笔摇曳生姿,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利伐洛干酪之异馥,吐纳波尔多佳酿之奇香,品评青蛙、蜗牛与牡蛎之真味,珍藏法兰西美食文化之精髓……
-
巴黎的地下世界(德)贡特·里尔(Gunter Liehr),(法)奥里维埃·费伊(Olivier Fay)著;吕叔君译编辑推荐:在巴黎的城市街道下面另外还有一个被禁止通行的地下城:地下30米的深处,有数不清的洞穴、隧道和大采石场时期形成的地下坑道。在超过770公顷的面积内,它们纵横延伸长达285公里。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些地方总是不可思议地吸引了众多的走私犯、密谋策划者、革命者和抵抗运动战士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青年洞穴爱好者(Kataphilen)。尽管通向地下的入口自1955年以来就已经关闭并由警察当局派专人看管,但是每年仍然有约一万五千人秘密地潜入地下,他们或是企图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神秘世界里从事艺术创作,或是为了享受那里的寂静的氛围,或是为了在那里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在本书中,贡特·里尔和奥里维埃·费伊成功地再现了深藏巴黎地下的隐秘生活,详细地叙述了地下墓穴及其博物馆的历史、纳粹占领者的地下防空洞,人们因地制宜设计建造的巴黎地下铁道以及不朽的《歌剧院幽灵》的传奇故事。
-
你好,墨西哥郭伟成著《你好,墨西哥》一书是作者的最新著作。通过他可亲可信的指引,读者可以了解到关于墨西哥这样一个与中国一样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种种传说、历史、艺术、文化与现状的故事;了解到墨西哥充满生机的今天及其寻求现代化与经济增长、造福全体人民的强烈愿望。
-
飞行探戈邱一新著自序:“环游世界15天”是由全球15家知名航空公司组成的“星空联盟”想出来的点子。为了向世人证明“一张环游票玩遍世界”的方便性(全球有800多个航点),他们就想找个作家来试验,于是就找上我了。就这样,我成行了。从亚洲(曼谷)飞到欧洲(法兰克福),又飞到南美洲(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中美洲(墨西哥城),再飞到北美洲(旧金山、温哥华、洛杉矶),接着又飞到大洋洲(奥克兰、悉尼、墨尔本),再经新加坡飞回台北。这一圈,共有九家航空公司为我“接力”飞行,算一算有59165公里,大概是赤道一圈半的距离。这对“星空联盟”或我而言,都是一项飞行记录。我过去虽然飞了很多国家,但从没一鼓作气飞这么多航空公司,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多的国家。但首行声明,机上的生活可不是各位想像的那么无聊。运气好的话,会有一窝空姐来倒酒陪笑。此外,一些机长还邀请我进入驾驶舱观摩,尤其是澳洲安捷航空还让我全程鸟瞰起飞和降的过程(可惜在编排本书时,澳洲安捷已因财务问题而歇业了)。因此,这让我有机会一窥机上最令人想入非非的空间,甚至,我还坐上了机长的位置,嘿嘿嘿……不过,我还是累瘫了。由于要在15天内绕赤道一圈半,根本没时间调整时差,所以我只好拿牙签撑住眼皮去体验时差在体内的变化。后来,我发现,时差愈长,胡子好像就愈长。此外,我白天也会长胡须,不定时地长,结果下巴常常如杂草一堆。本书里的30篇故事,记载了我在机舱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包括我在各大城市的旅游经历-没事先安排行程的乱逛-增添了几许探险的意味,也遇到了一些难得的机会,如探戈艳遇,淫窟奇遇等等。换言之,本书是,我的旅行,我的浪漫。要再次感谢“星空联盟”接力飞行的九家航空公司在台经理人,是他们大力促成了此次环球之旅。此外,还要谢谢《TVBS周刊》的栽培与同仁们的支持,我才完成了环游世界的美梦。还有,也要谢谢一些善心人士促成了本书的出版。虽然此行有负众望,没能像《环游世界80天》这本文学名著的主角霍格先生拐得美娇娘回家,也没能像他和人打赌赢了两万英磅(1873年的价码),但我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
有趣的商店魏来等编著意识总是在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其实就是对思维束缚的一种修改,所以提高意识是提升或保持创作能力的好办法。很多年前,社会开始需要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群被拼凑起来的孩子,除了漫无边际的理想之外,再没有任何更实际一些的本事。因国受到眼界的局限,当时的行业标准很低,也没什么竞争,所以那时候工作起来很快乐,以至于很多有才华的孩子都被宠坏了,过早地丧失了进步的能力。伴随行业一起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过程,几年中我们更换过很多门庭去拜师,首先是崇尚台湾设计的民族气质;然后沉醉在香港设计师营造的“文化”感觉里;后来兴趣又跑到日本和韩国的一边。等到真正开始关注欧美设计的时候,我们和我们的客户都已经对“民族性”和“文化感”失去了兴趣。依我看,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设计所能产生的真实的商业价值,设计师的设计目的也从为了得奖变成了赚钱,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进步,大家变得越来越实际,工作就会越来越严谨,漫无边际的理想没有了,行业才能越来越纯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眼界的局限,于是到处托朋友从国外带资料回来,阅读的书籍也逐渐从中文变成了西文,我们想通过这个办法获取最新鲜的信息,就这样,我们发现,开阔眼界是提高意识的一条捷径。我们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几年来,脑袋里装了越来越多没有答案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纽约的大街上,满眼会是有趣的设计和广告的时候,我感觉似乎是看到一些答案,激动得赶快用照相机一张一张地拍下来。《设计师眼中的海外设计丛书》是一套开阔眼界的丛书,我们希望它能对提高年轻设计师的意识有一点帮助。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拿来消遣,如果大家需要或者喜欢,我们会一直编辑下去。感谢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曲家东先生与项力福先生,给予我们的支持,为设计师提供了这们一个交流遥途径,不久大家就会看到这个工作所带来的意义。该丛书会对今天更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在意识的提升上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我希望他们成长起来,还能留一口饭给我们吃,当然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但还是想把这几本书当成一份礼物,就算是行个“贿”吧。作者简介:魏来,平面设计师。早晨平面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专业从事商业设计的经营与研究工作,是近年来活跃在北京平面设计、建筑环境装饰、多媒体视学传达等设计领域的青年师。先后从事过美工、推销员、伴奏乐手、撰稿人等工作。1998年创建北京早晨平面设计工作室以来,在平面设计及设计经营方面取得了优异的业绩,目前“早晨设计”已经成为北京商业设计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余雁,1961年生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现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专业教师,副教授。曾主编专业丛书《最新企业形象视学识别系统设计》;编著《招贴精萃》;主编教材《书籍设计》。多次在国内外发表设计作品及论文,同时为各类企、事业并机构创作了大量的平面设计。部分设计作品获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王同兴,1962年10月生于洽尔滨,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现任哈尔滨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多次参加国内学术活动,部分作品获奖。曾出版或发表著作、论文、作品200余件。
-
幽黯国度(英)V.S.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著;李永平译“运输准证!运输准证!” 我走进一条长长的走廊,看见那儿聚集一群锡克教徒。他们是货车司机。 “洋酒准证!洋酒准证!” 好不容易,我终于找到了这间办公室。它坐落在底层一间低矮的长方形房舍,躲开天上那一轮火热的日头,整间屋子阴阴暗暗的,就像伦敦城里的地窖,但四处弥漫着老旧纸张散发出的一股暖烘烘、灰扑扑的霉味——文件堆满各个角落:在那一排排直伸到灰色天花板的架子上、在办公桌和椅子里、在办事员和身穿咔叽制服的信差手中。那一叠叠卷宗被翻阅过无数次,皱巴巴、软趴趴的,几乎每一页都打起了折角,许多档案贴着早已褪色的粉红纸条,一样皱巴巴、软趴趴,上面标示着“速件”、“急件”或“立即办理’。在这一堆堆、一叠叠和一捆捆文件中,一群面无表情的办事员不分男女四处散坐着。他们拱起肩膀,垂着头,躲藏在办公桌上堆叠的卷宗后面,脸色显得十分苍白——印度人特有的那种苍白。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独自坐在房间角落一张办公桌后面,脸庞有点浮肿——我猜,大概是消化不良的缘故吧。别看他这副德性,若不是这位老先生坐镇在这间办公室,说不定,他手下那群办事员早就被堆积如山、无所不在的文件淹没了。 “运输准证?” 《薄伽梵歌》以一种近乎宣传的热忱,强力推广的种姓阶级制度,可被视为古代印度务实主义的一部分。它是古典印度的“生命”。如今,它已随着社会腐朽、僵化,而它的产物——上文所探讨的种姓阶级“功能”——变成厂它现在惟一拥有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工人的欠缺效率和商人短视、无情的作风,又如何能避免呢?最近印度政府设立奖学金,奖励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青少年,却面临找不到候选人的窘境。孩子们都不敢让父母亲知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别人。但你不能因此一口咬定,印度人是懦弱的民族,不懂得欣赏见义勇为的美德。真正的原因是: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别人,是军人的“功能”,别人不应该越俎代庖,多管闲事。一个陌生人失足掉人河中,快被淹死了,在河岸上野餐的印度人会装作没看见,继续吃喝玩乐。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都是一座孤岛,人人只为自己的“功能”负责,而功能是每个人和上帝之间的私人契约。实现一己的功能,就是实现《薄伽梵歌》所倡导的无私精神。这就是种姓阶级制度。毫无疑问,刚开始时,它是农业社会的一种有效的分工,但如今它却分隔“个人功能”和“社会义务”、分隔“职位”和“责任”。它变得欠缺效率,充满破坏性,它创造一种心态,阻挠所有的改革计划。它使印度人热爱演说,它使印度人耽溺在身段、姿态和象征性的行动中。喀什米尔天气凉爽,色彩缤纷:满田金黄的芥菜花、白雪皑皑绵延天际的群峰、顶头那一片蔚蓝的苍穹——在喀什米尔的天空中,我们又看到那一球球变幻莫测、仿佛在演戏的云朵儿。男人们身上裹着褐色手毯,伫立在迷濛晨雾中:头上戴着毡帽、遮住耳朵,打着赤脚的牧童出没在那一座座陡峭湿滑、乱石满布的山坡上。,卜逾我们亿卜齐宫镇(Qazigund)停车,打尖歇息。阳光下满镇尘土飞扬,巾场乱糟糟闹哄哄,沁凉的空气中四处弥漫着木炭、烟草、菜油、陈年垃圾和粪便的气味。铺着泥巴的屋顶上,野草丛生——我记得在我小时候阅读的《西印度读本》(West lndian Reader)中,有一则故事提到,一个愚蠢的寡妇把她家的母牛牵到屋顶上去。现在我终于明了,她为什么会这么做。一辆辆巴士载着一群群胡须染成红色的男子,朝南边开去。(刚才我们就是从那个方向进入这座城镇。)又有一辆巴士驶进城中,停下来。守候的群众纷纷拔起腿来,蜂拥上前,推推挤挤聚集在车窗前:车中一个满脸倦容、两眼布满血丝的男子伸出枯瘦的一只手,向大伙挥别。他和车中其他乘客一样,要去麦加朝圣。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山谷,礁岩密布、处处险滩、把湛蓝的海水转变成翠绿色的阿拉伯进香客港口——吉达港,显得多么遥远啊。城中那一间间炊烟缭绕的茅舍里,胡须浓密、眼睛淡灰色的锡克人——不久前他们还是喀什米尔的战士和统治者——坐在地板上煮东西。每一家小吃摊上都挂着花哨而醒目的招牌。笨重的白色杯子布满裂缝;桌子摆放在露天中,上面铺着格子花纹油布;桌下的地面早已经被吃客踩踏成烂泥巴了。这种特质,固然使英国人博得某些人的好感,但也招来另一些人的批评:英国人太虚伪。在这个时期,代表大英帝国的粉红色宛如痱子一般,在世界地图上迅速蔓延、扩张,英国神话也随着演变,就像—个发展中的语言。母音长度改变了,新的成分加入了,而字典的编纂总是跟不上变化的速度。预估的、随时可以调整的神话——辛普森餐馆的亚当斯牧师、在乌干达或印度操劳的帝国建立者——和现实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段差距。滑铁卢战役结束后很久,英国才出现一个军国主义时期——肇始于克里米亚战争,终结于英国在南非的挫败。直到大英帝国建立后,商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帝国建立者的观念才产生,而我们的小说家吉卜林,却板起脸,一本正经地号召全世界的统治者,参与这项伟大的建设。这是清教徒搬演的一出戏。在“老家”英国,它创造了伦敦市斯特兰德街的辛普森餐馆。在印度,它创造了西姆拉城——英国殖民政府的夏都。在《守护者》(The guardians)一书中,菲立普·吴德鲁夫(Philip woodruff)告诉我们,那个时候聚集在西姆拉城的官员们“纷纷表态,假装对印度一无所知,刻意避免使用一个百分之百的英国人”。 印度人不愿正视他们的国家面临的困境,免得被他们看到的悲惨景况逼疯。这种心情我们能体谅。同样的,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印度人欠缺历史意识——有了历史意识,他们还能够继续蹲在古迹和废墟中,照常过他的日子吗?哪一个印度人能够抱着平常心,阅读他们国家最近一千年的历史,而不感到愤怒和痛苦呢?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人只好退缩到幻想中,躲藏在宿命论里。把人间的一切交给上天——好几所大学开设占星学的课程——然后站在一旁,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眼睁睁看着世界其他国家日愈进步,心里安慰自己说,这一切我们早就经历过了,没啥了不起。飞机、电话和原子弹这类玩意儿,在古代印度就已经存在了——不信,你就翻开印度的史诗看一看吧。外科手术在古代印度是一门高度发展的医学——我手边有一份全国性大报,你翻翻看吧,上面有一篇报道证明我绝不是在吹嘘。印度的造船技术,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民主政治也是古代印度的一大成就,每一座村庄都是一个自治共和国,自给自足,井然有序;乡村议会有权惩罚犯罪的村民,把他吊死或砍掉他的手。今天,印度人的当务之急就是重建这个宁静祥和、宛如田园诗一般的古代印度。1962午,中央邦(Madhya Pradesh)率先推行“乡村自治”(Panchayati raj)。大伙兴高采烈,准备复兴古代印度光辉灿烂的文化;政客们兴致勃勃,谈论古代印度的刑法——看来,在印度的这个邦,犯罪的村民肯定会被乡村议会吊死或砍断双手。 18世纪的印度内政不修,乱成一团,引起列强凯觎。但在印度人眼中,情况并非如此。每一个印度人都会告诉你,英国人来临之前,印度非常富裕,工业发展正面临重大突破;曼锡在他那本书中说,那时每一座村庄都有一间学校,印度人对历史的诠释,几乎跟印度历史一样充满悲情;更让人感到沉痛的是,以往的脏乱又重现在今天的印度,这些年采,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乱象: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建国;印度内部纷纷扰扰,为语言、宗教、种姓和行政区的划分,争吵不休。印度这个国家似乎永远需要一个征服者,担任仲裁人,摆平他们内部的纠纷。具有历史意识的民族,不会用这种方式处理他们的内部问题。这就是印度历史的悲哀:它欠缺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历史只告诉我们一件事:人类会一代一代活下去。在印度历史中,你看到一连串开始,却看不到终极的创造。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印度那样适合接纳征服者,人类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征服者,像英国那样受到欢迎。这桩美好的情缘,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岔错呢?有人归咎于当年的兵变事件:有人说,白种女人来到印度后,英印关系就变质了。这可能都是原因。但是法国人,不管有没有白种女人陪伴在身边,对亲法的孟加拉人,肯定会采取不同于英国人的态度。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印度。而是在英国:在某一个时期(确切的时间很难判定)。英国人的情操和价值观忽然产生急遽的转变。吸引印度人的那个英国文明,被另一个英国文明所取代。情况非常混乱——伦敦市斯特兰德街辛普森餐馆为大英帝国培育的官员,从外貌上看来.跟更当斯牧师和汤姆·琼斯竟然颇为神似——这个时候许多印度人,从奥洛宾度到泰戈尔、尼赫鲁和周度里,都把心中的迷惑记录在他们的著作中。也许,直到现在我们才看清楚,英国殖民政府悖离过去的英国价值观,究竟有多彻底。英国殖民者拒绝融入印度社会。他们从不曾像蒙兀儿人那样宣称:如果地球上有乐园,它肯定就在这儿——就在印度。英国人统治印度,但同时却又对印度表示轻蔑和不屑。他们把英国投射到印度这个国家,印度人被迫退缩到民族主义中,而这种民族主义,最初看起来还是模仿英国人的。为了看清自己的面貌,为了以新的、征服者带来的价值标准衡量自己,印度人必须从自己的文化中跳脱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自渎。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在麦克斯·缪勒之流的欧洲人和其他外国学者——他们的著作被印度民族主义作家大量引述——帮助下,印度人才能够获得比较正面、令他们感到欣慰的自我评价。 ……
-
土豆Dori中日旅行记(韩)金英珠著;飞思动漫产品研发中心译火爆东南亚的韩国土豆Dori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青年朋友的倾心喜爱一直是我们纳闷的问题。一个长着大饼脸,五短身材,整天穿着红袍,时而通天无厘头,时而让人为他不着边际的一句话感怀半天的卡通形象,他靠什么赢得大众的欢迎?在本书出版后读者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一系列土豆旅行记中将能更充分地感受到土豆的幽默和机智。系列土豆旅行记所讲述的是单纯而可爱的土豆周游世界各国的故事。在游历过程中土豆遇到种种不同的风俗习惯,浏览各地名胜古迹,而他免不了会与当地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趣事。读者在随着土豆Dori进入奇妙异域之余,土豆Dori出人意料的言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欢笑、感怀的同时,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