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
王冠上的宝石(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杨梅译一只小艇将托马斯·罗爵士从他的船上送往岸边。此时,托马斯·罗爵士挺了挺腰板,让自己坚强点,因为他此行身负重任。詹姆士一世派遣罗前往印度,同莫卧儿皇帝达成协议,以获取一项不受任何妨碍的贸易特许条约。罗知道这绝非易事,在他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到这片土地做过努力,但均遭失败。不过,罗已经胸有成竹。罗上了岸,踌躇满志地大步向本地官员等候他的帐篷走上。但此时他看到所有的官员都坐在地毯上等他,于是便打发一个随从去告诉这些人,他们必须起身欢迎詹姆士国王的代表。印度官员便遵照罗的要求站起来,罗这才继续向前,进入帐篷里。接着,官员们便告诉这位大英帝国派来的使者,他和他的随从们必须接受检查。罗知道他的前任们都曾屈从这项规定,一个代表团承认他们曾被“翻了个口袋朝天”。但皇家使者托马斯爵士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侮辱行为的,他毫不犹豫地返回船上。事实证明,罗存心想要获得敬意的要求为他赢得了来自印度代表团方面的尊敬。双方达成了妥协,英国人同意见面时与印度人互相拥抱——且不管这是问候的一种方式,还是印度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查看他们是否携带走私品的一个借口。这种行为不仅代表着罗的个人立场,而且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也同样使罗和他的国家因此而获益匪浅。《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是时代-生活图书公司为您推出的世界历史丛书《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中的一种。本卷讲述了意志坚决的英国代表托马斯·罗爵十的故事,引人入胜,充满了传奇色彩;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与罗同属一个时代的其他许多生活在英属印度的男人女人的故事,并将目光投放在自1600年起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从那时开始,伊丽莎白女王授予英国商人一份王室许可证,让他们在同“印度人”贸易时执行贸易特权。这份特权通过总督柯曾勋爵的统治加以实施,其时他统治着身为印度女皇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世界上最为广大的一块殖民地。从同时代的书信、回忆录、杂志、政府文件及其它历史资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妙趣横生、引入入胜的故事,其中不乏海员、士兵、传教士、企业家、公司职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蚀刻凹版画和水彩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印度建筑的宏伟壮观及次大陆土地上那让人瞠目结舌的自然风光。传统的油彩肖像画让人一瞥英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及其周围环境的,而素描和手绘雕版画则捕捉到了日常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如画如诗般的瞬间。与此同时,那个时代的相片更是能让人一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生活方式。与时代相随的手工制品,例如涂了彩饰和用珠宝装饰的水烟壶,用印度擦光印花棉布做成的合身的欧洲女裙,这些都更使一系列的画面锦上添花,愈显完美。
-
踏寻古罗马文化的故乡——意大利黄国平编著本书描述了意大利闻名遐迩的美中极致,也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大小景点,同时还点出了使景色具有光彩的文化意蕴。本书不仅保留了诸如交通、住宿、开放时间等传统项目,而且还在介绍完景点之后,向读者推荐了几套游览路线,方便选择。
-
巨舰横行(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邓庆平译本书资料来源广泛包括现存的备种旅行家、教廷官员宫廷作家的文字记载,以及现居冰岛的海盗后裔所写的北欧海盗传奇故事。本书基于这些材料讲述了一个个动人故事其中国王与奴隶.战士与移民.商人与盗贼个个人物形象鲜活。在这些传奇人物中有金友王哈拉尔德他是一位在彻底征服挪威之前拒绝理发的著名国王有深思者奥德,她趁着黑夜从敌对的苏格兰人手中救回了自己的孩子;还有莱夫·埃里克逊即幸运的莱夫,他向洁瀚的、未知的海洋航进,成为第一位抵达美洲新大陆的维京人。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快捷的长船、浓荫掩盖的大层繁忙的城镇、残酷的战场,偏僻的农庄和远方的殖民地、那些精巧的木刻品、用金字装饰的手稿以及色彩斑润的挂毯使历史上的这块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栩栩如生地复活在读者眼前。书中展示的文物有:北欧海盗袭击英格兰海岸时一个逃走的修道士携带的一车宗教物品;斯拉夫人向统治基辅的北欧海盗进奉的贡品:载有对盗窃船只行为进行惩罚的条文的冰岛法典;用兽骨制成的冰刀;精美绝伦却足以置入于死地的刀剑;光彩耀目的珠宝,以及描绘着荒凉的峡湾和险恶的海岸的图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物都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为编纂这套丛书,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的同仁们饱览了学者旅行家博物馆和大学的藏品,不但给每一本书都配了丰富的芝术品和工艺品的插图,以期编写的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再现逝去的生活,还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复原图,以期重建故事发生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开卷的概览是一篇有深度的史论配以大事年表,让您首先对所述时代的概貌了然在胸。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
金字塔的召唤——埃及张玲玲编著本套丛书既描述了闻名遐迩的美中极致,也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大小景点,同时还点出了使景色具有光彩的文化意蕴。如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白宫,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澳大利亚的阿瑟顿高地,法国的卢浮宫,德国的莱菌河等。为突出实用性,本书不仅保留了诸如交通、住宿、开放时间等<
-
走进黑非洲艾周昌,沐涛著当前,关于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1年为“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年”,提出要加强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化,加深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共同合作解决一些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组织合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圆桌会议,为明年“对话年”作准备。作为圆桌会议的参加者之一,我深感国际社会对开展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的必要性已逐渐形成共识。
-
走近埃菲尔铁塔——法国黄国平编著这里,阿尔卑斯山的白雪皑皑,比利斯山奇峰耸立,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静谧,地中海蔚蓝的海岸沙细波平;这里,有着闻名于世的花都之城,也有着驰名遐迩的乡野风光,有珍藏着无数文化瑰宝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更有着豪华的封建王宫和蔚为壮丽的古代建筑;这里,世界文化相聚相融,交流展览一年数以百计;这里,土地得天独厚,人民质朴豪爽,酝酿出醇香甘美的葡萄酒,也烹制出脍炙人口的法式大菜;这里,领世界时装潮流之先,世界顶级模特多诞生在这里,她们的表演更令世人瞩目;这时,有着永远撷取不尽的风貌,有着赏阅不完的美景;这里,就是法兰西共和国。好,收拾行装,即刻起程,和我一同走进西欧最大的国度。
-
爱丽舍宫100年内幕鲁仁著片断:戴高乐与中国20世纪中叶以来,戴高乐是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占据一定位置的少数几个西方领袖人物之一。戴高乐1940年踏上抗德救国征程时,中国人民已经在抗日救亡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多年。毛泽东和戴高乐阶级立场迥异,而反抗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方向却是一致的。1940年6月20日,上海《晨报》以“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决心将抗战进行到底”为题报导说,雷诺政府原国防部次长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电台发出号召继续进行战争,并摘要报导了“六·一八”号召的部分内容。这是戴高乐的名字第一次见诸中国报端。1943年6月,戴高乐到阿尔及尔同吉罗握手,共同组成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6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以“法兰西的曙光”为题,报导了戴高乐与吉罗合作抵抗法西斯的消息。8月1日,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断绝同维希政府的外交关系,并于8月27日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当时的《中央日报》、《新华日报》都报导了这个消息。1944年8月巴黎解放,蒋介石以中国总统的身份致电戴高乐以示祝贺。8月29日,《中央日报》和《解放日报》以“蒋介石总统致电戴高乐将军祝贺巴黎解放”为题作了报导。可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与法国人民是息息相通的。作为两国的民族英雄,作为两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实际领导人,毛泽东同戴高乐之间肯定会有许多共同的感慨。法国解放后,中国又发生了内战,在野的戴高乐比较关注中国的形势。1948年9月4日,他与蓬皮杜纵论天下大势,认为法国历经大风大浪而“成功地生存下来,这的确有点像中国”。此言不谬。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引退”的消息传开,戴高乐认为,“这是美国人的错误”,是“杜鲁门这个可怜的老牌资产阶级政客、胆小鬼”“出卖”了蒋介石。戴高乐的说法跟许多资产阶级政客是一样的。5月1日,他又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看看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吧。美国指望的不是国民党分子的突然进攻。他们指望毛泽东被腐蚀掉。毛泽东在前进中会遇到种种腐败现象。他可能会被战胜。”但事实很快教训了他。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海南岛。4月25日,他说,“3000共产党人赶跑了15万国民党人,真不可思议!”戴高乐对所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都抱有偏见,称之为“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共产主义国家”,“恢复了奴隶制”,“窒息人的精神”。但他是注重实际的资产阶级政治家,赞成以国家利益为准绳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1957年5月,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夫妇应中国外交学会的邀请访华,周恩来总理热情会见了他们。富尔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龟与蛇》,书名取自毛泽东1956年6月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书中,富尔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在两国之间建立一种“外交联系”的想法。富尔将书寄给了戴高乐。戴高乐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看法”,因为,“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并让它了解我们,我们应当承认它。这样可以防止中国误入歧途,我们要从老虎变成朋友。”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同外交部长顾夫·德姆维尔多次谈到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1960年,戴高乐专门请富尔前往爱丽舍宫,给他讲中国问题。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中法两国外长在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期间,进行了多次会晤,顾夫·德姆维尔外长和陈毅外长都表示了准备建交的愿望。到1963年初,戴高乐已作出了同中国建交的原则性决定。7月29日,他同记者谈到中苏分歧时,对中国仍旧成见很深。他说:“中华帝国——它有7亿人口,是一个不可摧毁的、野心勃勃的、什么都缺乏的帝国。”他认为,中苏分歧是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必然发生的冲突。但为利益所使,戴高乐加紧了中法建交的步伐。1963年10月21日,戴高乐以个人名义派埃德加·富尔为特使访问中国,并让他将一封信转交给中国领导人。富尔在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思来总理的热情接待。11月2日,周恩来总理和富尔签署了“备忘录”。富尔在归国途中落脚新德里,先将会谈情况及“备忘录”报告了戴高乐。中法建交的关键问题,是戴高乐必须克服美国的压力,只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断绝同蒋介石台湾当局的“官方政治关系”。这在磋商和接触过程中已经解决,戴高乐的态度也很明确。在中法之间频繁来往、接触的过程中,台湾当局和美国都加紧活动,企图阻挠中法建交。1963年11月、12月,美国驻法大使波伦,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在会见戴高乐时都表示对中法接近表示不安,询问是否打算建交,何时建交。12月24日,蒋介石给戴高乐写信,询问法国是否打算改变现有关系的形式。1964年1月7日,法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夏尔·吕塞约见美国大使波伦,通报中法即将建交的决定。紧接着法国驻美大使埃尔韦·阿尔方也向美国国务院通报了这一决定。1月14日,戴高乐复信蒋介石,对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友表示敬意和友谊,但明确通知:“的确,用不了多久我的政府将同建立在北京的政府缔结外交关系。……法国再也不能长期无视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了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此,中法关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月3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奥的文明,谈到了近代以来中国曾遭受西方国家多次凌辱和瓜分。他再次向蒋介石表示敬意,并承认新中国进行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成就”和“成果”。不过,在他看来,这些成就和成果的取得,代价太大了。“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一部分是由于极权机构的行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个自豪民族的热情所取得的”。他明确表示,两国互派大使,“在我们这方面,这个决定丝毫不意味着对于现在统治中国的政治制度表示任何赞同”,“法国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2月初,周恩来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公开赞扬:“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政府,采取了与某些西方国家不同的态度,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树立了一个勇于面对现实、勇于独立自主的榜样。”1964年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法两国各自对外关系的一个突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决定给美国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和美国在西欧的盟主地位以沉重打击,符合中法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并为战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范例。顾夫·德姆维尔在1984年纪念两国建交20周年时撰文指出:“1964年的决定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同北京的关系。这就是法国的主动行动产生的效果。”当然,戴高乐作出这一重大决定,并不意味着他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戴高乐对中国有着中国人民不能同意的评价和看法。但是,戴高乐的明智之处在于,他讲求实际,他从不同中看到了“同”,求同存异,中法两国以及世界均会受益。戴高乐二次下野后,中国打算邀请他访华,他也很想来华访问,但未能成行。1970年3月24日,戴高乐收到法国驻华大使艾蒂安·马纳克写于3月2日的信。马纳克是自由法国老战士,与戴高乐私交极深,曾长期担任法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这次来信,他谈到中国领导人对戴高乐的敬意。他相信,如果戴高乐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这对法国、对历史,都是一件大事,会使法国处在未来局势的中心,历数十年而不衰。马纳克甚至说:“有了这样一件大事,当代历史就完整了。”4月25日,马纳克在北京收到戴高乐4月10日的信,表示“已经把这件事记录在案了”。7月30日,马纳克又给戴高乐写信,通报了中国领导人对戴高乐的崇敬之情。8月1日,马纳克在巴黎同黄镇大使商谈顾夫·德姆维尔访问中国的准备工作,并谈到戴高乐访华的计划。9月9日,戴高乐的外甥女玛丽一泰雷丝·德科尔比到科龙贝辞行,她将赴法国驻华使馆任参赞。戴高乐对外甥女谈到马纳克对他的建议,“到中国去,对我来说是一个美梦!”他询问哪个季节去中国最好,他需要接到正式邀请,他要同毛泽东主席交谈。他认为毛泽东具有威望,才使中国取得了成就。中国政府在发出正式邀请前,希望得到戴高乐肯定接受邀请的答复。10月20日,英国作家韩素音女士受周恩来总理之托,前往巴黎设法向戴高乐转达这个信息。可是,时间不允许了,戴高乐中国之行的“美梦”随他长逝了。1984年,在为庆祝中法建交20周年向法国人民发表的广播电视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指出:“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20年前,戴高乐将军代表贵国人民作出这个重大外交决策时所表现的勇气和远见卓识,中国人民至今深为敬佩。”1990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见法国前总理雷蒙·巴尔时重申了这一高度评价。1993年在上海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国际讨论会,戴高乐时期的财政部长、后来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许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还被记者,在法国比如戴高乐将军,人们知道他,尊敬他。在中国,对毛泽东也是一样。”是的,真正对国家、对人民、对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
浪漫的花都翟象乾著纳入这套书系的诸著述不是对某一国际大都市的一般地泛泛介绍,也不是有关这个都市的旅游指南。尽管这样的书籍对我们了解、认识国际大都市同样有所裨益,但我们更愿意用“走近点、细腻点、文化点”作为我们编撰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走近点,是撰写这套书系的前提。细腻点,是撰写这套书系的基本要求。文化点,这是确保整套书系质量的精髓之所在。
-
纵情游遍美利坚—美国黄国平编著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地处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湾。打开美国地图,你会发现美国本土的轮廓大体呈不规则的四方形。其国土主要位于北美洲的中部。本土由北到南全长2570公里,从东至西宽为4500公里,加上远离本土的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面积为9372614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另外,美国至今还统治着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以及太平洋的中途岛、威克岛、约翰斯敦岛、东萨摩亚、马尔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关岛及其他一些小岛。其中有些虽冠以美国“租界”、“托管”等名称,实际上这些地界都是美国的殖民地。
-
西北之旅潘健撰文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紧张繁忙的工作还是您生活的全部吗?放松自己,投身自然,到异地去旅游吧!神州处处皆美景:连绵起伏的雪山、广袤无际的草原、历史悠久的寺庙、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成都地图出版社竭诚为您服务,组织人员编制了《21世纪中国旅游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为《华北之旅》、《东北之旅》、《华东之旅》、《华中之旅》、《华南之旅》、《西南之旅》、《西北之旅》七本,系统介绍了各地主要的旅游城市、著名景区景点的各类资料。为收集尽可能详尽的资料,我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在2000年夏秋,东到鸭绿江边,西到喀什城外,北到兴安岭上,南到云贵高原,做了大量艰苦的细致工作,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您的快乐之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书仅为普通参考性读物,所涉及内容不得作为计价、决策或行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