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作者:杨爽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ISBN:9787519451042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入手,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为主线,按照“高等职业院校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逻辑思路,来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这一结构性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路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横向分析和比较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并纵向考察我国自清朝末期以来至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的演化历程及其对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借鉴总结了中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影响的经验与不足。为了进一步考察在微观层面青年教师职业道路的选择行动,本研究又从教师个体行动入手,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选取30名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通过访谈的方式,对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制度及其它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作用。
作者简介
杨爽2013年9月-2017年6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学博士;2006年9月-2008年6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硕士;2002年9月-2006年6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务英语文学学士。工作经历:2017年9月至今,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产生的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
(二)职业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
(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三、文献综述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二)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一、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
(一)高职院校组织目标: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现代高技能劳动者
(二)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从“类官僚”型向多元类型转变
(三)高职院校组织功能拓展:与普通高校建立松散耦合关系
(四)高职院校组织形象构建:一项有待完善的综合性工程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涵义
(二)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构成
第三章 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其与教师制度的关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规模逐步稳定
(二)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为稳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三)女教师数量持续增长,占据“半边天”
(四)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五)“双师型”教师比例持续增加
二、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的内涵和构成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三、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制度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规范和约束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教师决策——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体力量
(三)教师职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个体决策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四章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德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德国高职院校师资认证的构成特征
(二)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美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美国高职院校教师的构成及其特征
(二)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三、日本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日本高职院校教师的构成及其特征
(二)日本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日本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四、德、美、日三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启示
(一)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要求多元,准入制度严格
(二)高职院校具有较大的聘任自主权,聘任方式灵活多样
(三)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侧重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教师待遇较为优渥,工作环境稳定
第五章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中国近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清末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建立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职教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新中国建立后至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三、 21世纪至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21世纪至今各项高职院校教师制度
(二)21世纪至今高职院校教师制度改革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以天津市为例
一、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分析
(一)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三)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四)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
(五)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薪酬制度
二、天津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选择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路选择的准备阶段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道路选择中的决策
(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职业发展道路选择结果的调整
三、制度性因素与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一)结构的力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对职业道路选择行为的解释:超越理性选择理论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发现和贡献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作用:强制规约还是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样态:一个持续动态的历程
二、政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
(二)提高师资培养培训制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实施契合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师资评价制度
(四)突破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三、研究反思与修正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决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修正后的研究框架:从理性选择理论到结构化理论
四、研究局限
五、后续研究
附录A 《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B 受访者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产生的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
(二)职业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
(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三、文献综述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二)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一、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
(一)高职院校组织目标: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现代高技能劳动者
(二)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从“类官僚”型向多元类型转变
(三)高职院校组织功能拓展:与普通高校建立松散耦合关系
(四)高职院校组织形象构建:一项有待完善的综合性工程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涵义
(二)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构成
第三章 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其与教师制度的关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规模逐步稳定
(二)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为稳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三)女教师数量持续增长,占据“半边天”
(四)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五)“双师型”教师比例持续增加
二、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的内涵和构成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三、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制度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规范和约束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教师决策——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体力量
(三)教师职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个体决策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四章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德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德国高职院校师资认证的构成特征
(二)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美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美国高职院校教师的构成及其特征
(二)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三、日本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日本高职院校教师的构成及其特征
(二)日本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其特色
(三)日本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四、德、美、日三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启示
(一)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要求多元,准入制度严格
(二)高职院校具有较大的聘任自主权,聘任方式灵活多样
(三)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侧重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教师待遇较为优渥,工作环境稳定
第五章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中国近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清末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建立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职教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新中国建立后至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及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三、 21世纪至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一)21世纪至今各项高职院校教师制度
(二)21世纪至今高职院校教师制度改革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以天津市为例
一、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分析
(一)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三)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四)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
(五)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薪酬制度
二、天津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选择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路选择的准备阶段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道路选择中的决策
(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职业发展道路选择结果的调整
三、制度性因素与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一)结构的力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对职业道路选择行为的解释:超越理性选择理论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发现和贡献
(一)高职院校教师制度的作用:强制规约还是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样态:一个持续动态的历程
二、政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
(二)提高师资培养培训制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实施契合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师资评价制度
(四)突破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三、研究反思与修正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决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修正后的研究框架:从理性选择理论到结构化理论
四、研究局限
五、后续研究
附录A 《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B 受访者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