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徐俊峰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01
ISBN:9787511736666
定价:¥9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稿梳理挖掘了马克思市场批判的相关思想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资源;重点剖析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相关模式,挖掘了社会主义探索“去市场——反市场——近市场——亲市场”的逻辑结构,剖析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特征与经验教训,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建构提供实践指南。
作者简介
徐俊峰,男(1971.9——),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攻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规划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专著3部,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直机关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多项。
目录
目 录
绪 论 4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研究的多维解读 4
二、本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8
三、本书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15
四、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7
第一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结构意蕴 19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19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衍生逻辑 29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结构内涵 37
第二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向度 56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渊源 56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起点 58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内核 68
四、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趋向 76
第三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反市场”模式 81
一、“反市场”实践模式形成的时代语境 81
二、“反市场”实践模式的主要特征 85
三、“反市场”实践模式的基本评价 90
第四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近市场”模式 96
一、绝对的“近市场”模式——自治的市场经济模式 96
二、温和的“近市场”模式——新经济体制模式 108
三、保守的“近市场”模式——以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例分析 117
四、“近市场”模式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130
第五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亲市场”模式 140
一、“亲市场”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140
二、“亲市场”模式建构的主要类型 159
三、“亲市场”模式设计的基本评价 173
第六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中国探索 178
一、限制市场的计划经济形态 17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态 182
三、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形态 191
四、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形态 202
第七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 207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路径特征 207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主要突破点 217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借鉴启示 221
后 记 231
参考文献 233
绪 论 4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研究的多维解读 4
二、本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8
三、本书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15
四、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7
第一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结构意蕴 19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19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衍生逻辑 29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结构内涵 37
第二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向度 56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渊源 56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起点 58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内核 68
四、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趋向 76
第三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反市场”模式 81
一、“反市场”实践模式形成的时代语境 81
二、“反市场”实践模式的主要特征 85
三、“反市场”实践模式的基本评价 90
第四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近市场”模式 96
一、绝对的“近市场”模式——自治的市场经济模式 96
二、温和的“近市场”模式——新经济体制模式 108
三、保守的“近市场”模式——以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例分析 117
四、“近市场”模式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130
第五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亲市场”模式 140
一、“亲市场”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140
二、“亲市场”模式建构的主要类型 159
三、“亲市场”模式设计的基本评价 173
第六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中国探索 178
一、限制市场的计划经济形态 17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态 182
三、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形态 191
四、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形态 202
第七章 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 207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路径特征 207
二、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主要突破点 217
三、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创新的借鉴启示 221
后 记 231
参考文献 23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