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
作者:刘立云,赵崇华 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ISBN:9787519029234
定价:¥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民主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中国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在羸弱危难的近代中国,他与一群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知识分子一道,上下求索,探寻着国家、民族的出路。从早期创办“少年中国”、“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终走向了“音乐救国”的道路。《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以史实为依据,分为五个章节: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王光祈的音乐思想、王光祈的教育思想、王光祈的外交思想、王光祈与五四时期著名人物的关系,结合人物研究与纵向比较,分析王光祈社会、教育、艺术等方面的观点、主张和思想,加以归纳分类。同时,理清这一时期王光祈与各先进知识分子如宗白华等人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王光祈的社会活动及其思想基础,以期从更多的方面来还原五四爱国运动的全貌和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状况,为当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暂缺《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概述 回眸与展望
一、王光祈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王光祈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 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
第一节 以“少年中国”运动图中华民族复兴
一、“少年中国”理想的渊源
二、“少年中国”的内涵
三、“少年中国”的“两个坚持”
四、“少年中国”发展及其影响
第二节 以“菜园新村”构想发扬工读互助主义
一、“菜园新村”的时代背景
二、“菜园新村”的思想渊源
三、“菜园新村”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以“工读互助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王光祈工读互助主义思想的内容
二、工读互助主义思想的实践及其失败
三、工读互助主义思想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
第四节 以社会改造理想重塑民族文化
一、重塑文化的基本路径
二、社会改造与民族文化重塑相结合的学理分析
第五节 以“妇女解放运动”促导社会平等
一、王光祈的妇女解放思想
二、王光祈对妇女解放的实践活动
三、王光祈妇女解放运动的评述
第六节 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比较研究
一、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简介
二、王光祈和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的分野
三、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差异产生的因素分析
四、从王光祈与瞿秋白看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思想分流
第二章 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第一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一、王光祈音乐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王光祈音乐思想形成的缘由探究
三、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实践
一、系统介绍德国音乐教育体系
二、创编《小学唱歌新教材》
三、开辟中国比较音乐学
四、大力倡导现代意义的民族音乐教育
五、积极普及国民音乐教育
第三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评价
一、音乐思想之核心
二、音乐思想之“音乐救国”
三、音乐思想中“国乐之旨”
四、音乐思想的开拓性
五、“音乐救国”思想的局限性
六、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启示
第四节 王光祈与中国音乐文献学
一、王光祈与《中国音乐史》
二、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提供基本方法
三、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四、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研究提供蓝本
第五节 王光祈的歌剧观
一、从事中西歌剧比较的起点
二、两种歌剧著述
三、《西洋音乐与戏剧》对国人认识歌剧的影响
四、从《歌剧之进化》到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
第六节 王光祈的戏曲思想
一、戏曲思想之形成历程及阶段
二、戏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戏曲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节 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
一、民族主义与音乐:政治与艺术的现代性互动
二、王光祈音乐研究的动力:民族主义政治理想“少年中国”
三、对音乐民族主义的建构:目标与内涵、路径和方法
四、价值分析:彰显现代中国音乐与政治关系的典型个案
第八节 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的音乐文化意义
一、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二、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文化意义的当代阐释
第三章 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教育思想的背景
三、教育思想的主旨
四、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影响
第二节 王光祈与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之比较
一、王光祈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四、蔡元培与王光祈对教育的研究
五、蔡元培与王光祈教育思想比较
第四章 王光祈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外交的根本宗旨:民族复兴
第二节 外交的基本原则:胸怀世界顺应潮流
第三节 立国之本:实力外交
第四节 外交拓展的首要途径:文化和国民交流
第五节 弱国外交的生存之道与谈判策略
第五章 王光祈与五四时斯名刊名人的关系
第一节 王光祈与《每周评论》
一、王光祈与《每周评论》发起人之考
二、《每周评论》时期王光祈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王光祈与左舜生
一、少年中国学会的中坚分子
二、“小组织”问题的讨论
三、个人思想的分化
第三节 放眼世界的伟大儒者——《王光祈文集》有感
一、现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呼唤者与音乐文化的自觉者
二、全球视野音乐文化研究的中国音乐学先驱
附录一:纪念王光祈先生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王光祈学术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二、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
三、王光祈时政思想探讨
四、王光祈与五四时期著名人物的关系
五、王光祈音乐思想探讨
附录二:王光祈研究文献总汇
一、新中国成立前(1924-1949)
二、新中国成立后(1949-2015)
三、国外(2001-2015)
参考文献
后记
概述 回眸与展望
一、王光祈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王光祈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 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
第一节 以“少年中国”运动图中华民族复兴
一、“少年中国”理想的渊源
二、“少年中国”的内涵
三、“少年中国”的“两个坚持”
四、“少年中国”发展及其影响
第二节 以“菜园新村”构想发扬工读互助主义
一、“菜园新村”的时代背景
二、“菜园新村”的思想渊源
三、“菜园新村”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以“工读互助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王光祈工读互助主义思想的内容
二、工读互助主义思想的实践及其失败
三、工读互助主义思想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
第四节 以社会改造理想重塑民族文化
一、重塑文化的基本路径
二、社会改造与民族文化重塑相结合的学理分析
第五节 以“妇女解放运动”促导社会平等
一、王光祈的妇女解放思想
二、王光祈对妇女解放的实践活动
三、王光祈妇女解放运动的评述
第六节 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比较研究
一、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简介
二、王光祈和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的分野
三、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差异产生的因素分析
四、从王光祈与瞿秋白看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思想分流
第二章 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第一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一、王光祈音乐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王光祈音乐思想形成的缘由探究
三、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实践
一、系统介绍德国音乐教育体系
二、创编《小学唱歌新教材》
三、开辟中国比较音乐学
四、大力倡导现代意义的民族音乐教育
五、积极普及国民音乐教育
第三节 王光祈音乐思想的评价
一、音乐思想之核心
二、音乐思想之“音乐救国”
三、音乐思想中“国乐之旨”
四、音乐思想的开拓性
五、“音乐救国”思想的局限性
六、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启示
第四节 王光祈与中国音乐文献学
一、王光祈与《中国音乐史》
二、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提供基本方法
三、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四、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发展研究提供蓝本
第五节 王光祈的歌剧观
一、从事中西歌剧比较的起点
二、两种歌剧著述
三、《西洋音乐与戏剧》对国人认识歌剧的影响
四、从《歌剧之进化》到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
第六节 王光祈的戏曲思想
一、戏曲思想之形成历程及阶段
二、戏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戏曲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节 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
一、民族主义与音乐:政治与艺术的现代性互动
二、王光祈音乐研究的动力:民族主义政治理想“少年中国”
三、对音乐民族主义的建构:目标与内涵、路径和方法
四、价值分析:彰显现代中国音乐与政治关系的典型个案
第八节 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的音乐文化意义
一、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二、王光祈中华民族“根本思想”文化意义的当代阐释
第三章 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教育思想的背景
三、教育思想的主旨
四、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影响
第二节 王光祈与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之比较
一、王光祈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王光祈的教育思想
四、蔡元培与王光祈对教育的研究
五、蔡元培与王光祈教育思想比较
第四章 王光祈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外交的根本宗旨:民族复兴
第二节 外交的基本原则:胸怀世界顺应潮流
第三节 立国之本:实力外交
第四节 外交拓展的首要途径:文化和国民交流
第五节 弱国外交的生存之道与谈判策略
第五章 王光祈与五四时斯名刊名人的关系
第一节 王光祈与《每周评论》
一、王光祈与《每周评论》发起人之考
二、《每周评论》时期王光祈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王光祈与左舜生
一、少年中国学会的中坚分子
二、“小组织”问题的讨论
三、个人思想的分化
第三节 放眼世界的伟大儒者——《王光祈文集》有感
一、现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呼唤者与音乐文化的自觉者
二、全球视野音乐文化研究的中国音乐学先驱
附录一:纪念王光祈先生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王光祈学术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二、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
三、王光祈时政思想探讨
四、王光祈与五四时期著名人物的关系
五、王光祈音乐思想探讨
附录二:王光祈研究文献总汇
一、新中国成立前(1924-1949)
二、新中国成立后(1949-2015)
三、国外(2001-2015)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