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中国苏州周治华 主编,孟焕民,苏简亚 副主编在中国上海西药10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古老的水城:苏州。悠久的历史,给苏州留下了迷人的人文古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典雅的园林,高耸的古塔,蒙蒙细雨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美丽多姿的湖光山色,灿若群星的名胜古迹,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永恒的诗一般的魅力。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吳国的都城。公元前514年,吳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城廓周长47华里,有水陆城门各8座,称阖闾大城。至隋朝,始称苏州,又称姑苏城。二千五百多年,沧海桑田,星转斗移,城坦座落至今未有更动,实为罕见。苏州的中心地理位置为东径120.36度,北纬31.19度,属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温和润湿,气候宜人。
-
昆明山川风物传说王定明主编在这本《昆明山川风物传说》中汇集了152个传说故事。诸如历史悠久的拓东城、充满神奇色彩的金马碧鸡坊、古幢公园的大理国经幢……,还有那气势磅礴的乌蒙轿子山、巍然矗立的梁王山、清澈的阳宗海,都是闻名三迤的名山大川。昆明城是何来历,她为什么是块福地;青年猎手何以化成小黄龙,并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昆明坝子这一片青山绿水;仰卧滇池边的睡美人情系何方;年轻石匠何以为龙门石雕献出了青春和生命;梁王山为什么会有九十九个顶;天下第一奇观——石林是如何诞生;从哪里走来天仙般的阿诗玛;吴井水咋个会变成醇浓扑鼻的美酒;峭崖上为什么会有那永不干涸的孝牛泉;一眼之地和一马之地如何成为地名;苗女为什么挽起发髻、有格高浮的头饰;白族、彝族为何过火把节;那云南白药、过桥米线、宝珠梨、金线鱼有什么不凡的来历,等等,等等。这本美妙的传说会形象生动地回答你。我们还为一些重要的篇目作了附记,以便立体地介绍这些风物名胜的沿革与历史演变,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和风俗民情。这本《昆明山川风物传说》不仅可读性强,而且具有史料、民俗、文学、收藏等多方面的价值,亦可作为导游指南。
-
西藏脚步声刘伟著读不尽者,天下之书;走不尽者,天下之路,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刘伟在西藏一百二十万平公里的土地上,走了很多,看了许多,写了许多。本书是刘伟自选的新闻通讯集,是他多年笔耕的精选。所选8个广播专题,都是在中央台播过的,并分别获中央台一、二、三等奖;通讯类的文章,大多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其中十几篇获过《人民日报》奖和各种省部级奖。写作时间集中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今,正是西藏“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关键时期,所以说这个集子足以反映西藏当前政治经济发展的概貌,也足以引起关心西藏的读者的兴趣。因为西藏的这一页历史本身就是十分斑斓多采的。
-
澳门总览黄汉强,吴志良主编;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编本书是一部浩繁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取材与编写均力求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资料亦力求新鲜翔实。本书内容分史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过渡时期、对外关系、人物和附篇(现行常用法规)九大部份,采用篇、章、节、条的层次编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以资料为主。本书收录的情况和资料,一般截止于1992年12月31日,除编撰人员的实地调查外,主要来源于:1.澳门统计暨普查司的调查统计;2.澳门政府其他部门的出版物;3.澳门报章书刊等。由于论述的角度不同,个别资料可能在书中重复使用;又由于同一资料的来源或者版本不同,个别数据可能稍有差别。至于某些观点,则是撰稿者个人的。
-
新编中国旅游必读王正华主编;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编《中国旅游必读》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编著出版的我国一本较为全面、系统的旅游基础理论专著,出版以来受到广大旅游工作者和旅游爱好者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旅游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又有了新的发展,正在越来越显示这个无烟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国际国内旅游事业又形成许多新的思路和观念,探索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编中国旅游必读》就是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向中为适应客观需要而重新编写的另一本更为全面、系统的旅游专著。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许多旅游知识,更是旅游工作者、特别是导游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一本好教材、一位好教师。她是为旅游爱好者增添旅游情趣,更好实现旅游价值的必备之作,也是旅游工作者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丰富资料。
-
西双版纳旅游会话手册李刚 著,玉皎,岩三龙,岩化 等翻译暂缺简介...
-
广州百科全书广州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广州百科全书》是一部汇集广州市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的工具书,是广州知识的总汇。它作为《中国地区百科全书的一本,是这一套书中最早编纂的城市百科全书,又是广州有史以来第一部百科全书。《广州百科全书》为一卷本。分概述文章和条目两大部分。通过概述文章(总述和分述)条目、图照、大事年表等,全面地反映广州的历史和现状,综合地叙述广州的市情,系统地介绍广州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风情习俗、名胜古迹、名优特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城市建设、科学·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会和当代人物10个分编,共11篇概述文章、5000多个条目,约230万字,配有彩色、黑白图照1000多幅。在《广州百科全书》编纂过程中,强调了4个方面:1、全面性,即涵盖面要“全”。尽可能全面地覆盖广州上下几千年、纵横数百里、横跨各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对每一个知识主题,又尽可能地概括它的历史和现状,讲清其核心内容。2、科学性。尽可能准确、公允、客观地汇集有着广州的知识和各方面情况;引用事实尽量找到原始出处,使用数据尽量取最新的权威统计;凡有争议的观点和事实,或并列,或存疑,不主观妄定。3、地方性。从条目的设置、概述文章的设篇到叙文的撰写,都注重突出广州特色;还从城市百科全书的角度,比较注意反映广州城市建设与市民风情方面的知识和情况。4、实用性。它紧密结合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充分反映广州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全国先行一步的经验、做法(比较稳定的);而且专门编制了“分类目录”、“笔画索引”、“广州大事年表”、“广州研究书目”等,供读者系统阅读和查检之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朱惠荣主编;《云南省》编纂委员会编片断:1990年全省有普通中学2030所,职业中学228所,中等专业学校138所,小学53556所。文化馆128个,公共图书馆148个,电影院和影剧院890座。医疗卫生机构6671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492所,民族医药还有傣医和藏医。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24座,地面卫星接收站228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65%。云南是民族歌舞之乡,各少数民族歌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地方剧种有滇剧、花灯、白剧、彝剧、傣剧、壮剧、傩戏。云南山川奇秀,民族风情浓郁,纪念地、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元谋猿人遗址、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崇圣寺三塔、南诏铁柱、地藏寺经幢、太和宫金殿、曼飞龙塔、景真八角亭、广允缅寺、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聂耳墓等1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有昆明滇池、路南石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玉龙雪山及三江并流等6个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有11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昆明、大理、丽江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巍山、保山、腾冲、威信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的地名,反映了中原王朝在边疆设治的过程。这类地名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滇和昆明都是先秦时期的族名,也是本省保留至今最早的地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录了庄跃开滇的历史,近年考古发掘出土汉王朝赐给滇王的金印,滇国创造的青铜文化被人们叹为观止。古人多释“滇”与滇池有关,一说“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一说滇与颠同,“顶也,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另说释为奇河倒流,谓水源与出口河道颠倒,因名。近年又有民族语说,谓滇为彝语的“甸”,意即大坝子,因滇池坝子得名;或谓滇系羌人中一个有影响的部落首领的姓氏,后来用作部落名。省名云南是西汉所设益州郡24个县之一,三国蜀汉设云南郡,唐代封南诏统治者为“云南王”,设云南安抚司,宋代封大理统治者为云南节度使,唐、宋时期人们习称全滇为云南,元代因以云南为省名。云南县名的由来,一说“元狩间,彩云见南中,云南名始此”;一说因县西北有山特高大,与云气相接,此山或谓为点苍山,或谓为鸡足山。汉代县名保存至今的还有双柏、连然。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内附,在滇西和滇南广大地区置永昌郡,至今在当年永昌郡治的保山市仍设永昌镇。为了纪念“永平中置”永昌郡和博南县的难忘历史,元代用“永平”的年号名县,改博南为永平,沿用至今。晋宁是西晋末年宁州首郡的名称,晋宁州、晋宁县、晋城镇相沿至今。唐、宋时期滇东有三十七部,后来在它们的基础上遍置州、县,其中一批保留至今,嵩明即嵩盟部,寻甸即新丁部,思茅即思摩部,普洱即步日部,还有弥勒部、师宗部等。唐代设姚州都督府,成为经营滇西的重镇,因有大量内地迁入的汉族人口,以姚姓居多得名,即今姚安。政区设治变迁的痕迹也常保留在政区地名上。如广南是元代广南西路的省称,宋时为特磨道,属广南西路,元初属云南,因设广南西路宣抚司,以原所属的政区名为其名。富宁县系以宋以来的富州和元代设的安宁州各取一字组成。昌宁县由保山县和顺宁县析置,从原二县所属的永昌府和顺宁府各取一字得名。云南自古就是多民族地区,民族语地名丰富多彩,全省27万条地名中,约有25%是民族语地名,被誉为“地名博物馆”。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全省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以本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同一民族内的不同支系,同一支系内的不同方言土语,还有不同的地名称谓。云南也是民族语地名语种最多的省,全省少数民族语地名分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和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仅藏缅语族就有八个语支,彝语又分为六种方言。各民族语都有特殊的通名,以藏缅语族最为复杂。彝语的“甸”、“底”为平坝,“米”、“迷”为地方,“卡”为村,“龙”、“弄”、“鲁”为城,“白”为山,“者”为山梁,“鲊”、“腊”为箐。傈僳语“底”、“王底”、“王地”为小平地、地方,“王基”为山梁,“王培”为垭口,“曲”为箐,“卡”为寨。纳西语“迪”为坝子、地方,“昌”为村,“各”为牧场,“洛”为箐。拉祜语“邦”为地方,“夺”为平地,“卡”为寨,“扼”为河,“科”为山,“喀力”为垭口。哈尼语“垤”为地方、田坝,“埔”为村寨,“罗”为河,“谷主”为山,“航台”为山梁,“阿脉”为垭口。白语“赕”为平地,“登”为地方、村,“局”为河,“卓”为箐,村寨依山坡而居或村边有小土坡称“和”、“河”、“禾”。景颇语“冒”为地方,“瓦”、“东”为寨,“召”为街,“硔”、“崩”为山,“广”为坡,“卡”为河,“弄”为塘,“出”为温泉。藏语“塘”为坝子,“依”为牧场,“谷”、“仲”为村,“曲”为河,“错”为湖,“日”为山,“冈”为山梁,“拉”为坡,“嘎”为山口,“隆”、“龙巴”为箐。怒语“当”为地方,“究”、“甲”为平地,“孔”为村,“旺”为河,“洛”为箐,“益”为山脊,“嘎”为坡。壮侗语族中,以傣语地名和壮语地名为主。傣语“勐”为平坝,“曼”、“芒”为村,“景”、“姐”为城,“嘎”为街,“南”为河,“弄”为水塘,“回”为箐,“雷”为山,“磨”为井,“蚌”为温泉。壮语“者”、“里”为地方,“洞”为小平坝,“板”为村,“那”为田,“南”为山梁,“弄”为山山弄,“渭”为箐沟,“莫”为泉,“安”为垭口。孟高棉语族中有佤语、德昂语和布朗语地名。佤语“东”为坝子,“班”为平地,“永”为寨,“格浪”、“戈”为河,“公”、“翁”为山,“农”为箐。民族语地名的语音长短相差很大,聚落名最短的仅一个字,如藏语地名义,独龙语地名班,最多的达五六个字,如傈僳语地名肯期米王地、腊马嘎王基,佤语地名永格龙得不老。有的自然地名用字更长。各民族语通名和专名的排列顺序也不一样,傣语、壮语、佤语等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在云南,各民族根据自己的习惯,用自己的语言命名同一个地方,一地多名的情况突出。如金沙江,元代有六个名称八种写法,藏族称犁枢,磨些族称漾波江,蒙古语称不鲁思河,又作不鲁失、不里郁思,白蛮因物产称金沙江,有人因源出犁牛石下称犁牛河,又被误认为丽江。有些民族语地名一音多义,同一地名有不同的解释。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我们尊重当地的释义,也酌情保留一些不同的解释,如个旧、喜洲等。各民族语地名虽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往往出现相同的专名和通名,反映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吸收。由于各民族相互影响,产生大批混合语地名,仅地名普查记载的混合语地名即达2000多条。长期以来民族语地名多用汉文录记,由于部分民族语语音和汉语语音很难完全一致,记录者所操的方言不同。
-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著本书为《中国礼制史》第三卷(原名《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旨在勾勒魏晋南北朝礼制的大体轮廓,并从礼制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凡五章,第一章“魏蜀吴三国礼仪”,第二章“两晋礼仪”,第三章“南朝礼仪”,第四章“北朝礼仪”,第五章“馀论(北朝之外少数民族之礼与二氏礼)。本书对传统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包括石刻文字)的综合考察,对佛门与道教礼仪的简明论述,对前人成说的适当取舍,均具胜义。
-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收录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土族、羌族、怒族、京族、蒙古族、布衣族、朝鲜族、土家族、哈尼族、僳僳族、高山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仫佬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独龙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民情内俗辞条五千三百余条。本辞典所收辞条按内容用分为饮食起居、服饰冠履、恋爱婚姻、生养丧葬、占卜禁忌、宗教祭祀、岁时节令、交际往来、文艺体育、民间工艺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