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仙境风情史义著本书介绍迪庆香格里拉各族人民的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重点介绍藏族、僳僳族、彝族和纳西族的民族风情。
-
辉煌50年贵州《辉煌50年贵州》多媒体光盘编辑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甘肃窟塔寺庙李焰平等主编本书包括了1840年前建造的散见于甘肃各地的窟、塔、寺观(包括佛寺、道观、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庙(包括和尚庙、文庙、武庙、龙王庙、土地庙等)的有关建筑,凡在甘肃历史发展长河中激起过点点浪花的所在,都给予了一定的篇幅。凡属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作为重点篇目,力求写出份量;凡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视其历史价值有选择地编入此书;凡地面已无实物可考者或本书未专文介绍者,亦列表说明。因甘肃视全国石窟最多的省份,属于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即有7座石窟,堪称甘肃宗教文化的物质形态成果的代表,亦为辉煌灿烂的甘肃古代文化的伟大结晶。<
-
黄山谷维恒,凌军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史金波等撰著本卷共分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三部分,反映了昭觉县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云南名胜古迹辞典邱宣充主编《云南名胜古迹辞典》收录辞目2130条,以介绍各级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并被充有较高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寺庙、博物馆和民族村寨等景点,无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旅游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体例,大体与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相一致,主要撰稿人员是文物系统的成员,由于内容主要偏重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因而定名为《云南名胜古迹辞典》。本书的编写得到我省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城建、宗教、环境保护、旅游等有关部门的参与,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资料和撰稿。
-
武陵源谷维恒主编;王钟虎等摄影暂缺简介...
-
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外文《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德汉)》是从画家盛锡珊先生500余幅描绘老北京的系列作品之中精选出来的。画家从街巷市容、商贾小贩、世象风俗等不同角度上再现了30年代老北京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北京的许多景物都已成为残留在老一代北京人脑海中的记忆。盛先生以数年之辛苦将数十年的积累和记忆重现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这些作品风格平实无华、手法自然灵动。可让熟知和研究北京的人心潮起伏;可让不知和初到北京的人兴趣盎然;可让北京的建设者们得见北京的来历而领悟北京的去脉。再现了一座伟大的历史名城,留住了一页已翻过去的历史。为此我们将其选集成册,以推进一切远近游子,新老宾朋们更加关注和呵护中国的首都——北京。
-
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清)高晋等绘;张维明选编《名胜》篇是《南巡盛黄》中的精华,计有图版三百一十幅,分别绘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地的名山大川、行宫别墅、寺朝道观、园林池馆、古桥井泉等一百五十余处。画面构图严谨,笔触细致,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貌。其中许多胜迹,因迭经变故,早已湮没。例如图示江宁古刹报恩寺,布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放生池、御碑亭、天生殿、大雄宝殿及佛塔,朝貌壮严,规模宏伟。据记载,报恩寺前身即三国时孙权所造建初寺,宋称天禧寺。明永乐十年(一百一二年),成祖朱棣令工部在寺院旧址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曾重用十万军匠役夫,历时十九年,至宣德六年(一百三一年)竣工。塔为八面九层,用白色瓷砖和五彩琉璃构件砌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金轮宝刹直插霄汉,云天塔影,蔚为壮观。十八世纪欧洲人的游记称其为世界奇迹,视作中国的象征。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寺、塔毁于兵火。书中的图版,则为了解乾隆年间寺院的形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又如苏州西郊的寒册,山别墅,原为明万历年间高士赵宧光所筑,凿山引泉,杆树构堂,有千尺雪、芙蓉泉、小宛堂、云中庐、弹冠室 、惊虹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诸胜,岩壑清幽,泉沼澄碧,花木掩映,宛如仙境。弘历帝南巡时,在山中构筑行宫,多次驻*,即景题咏,赋诗三十余首,并御书勒石,极一时之盛。晚清以后,池馆日渐荒圮。但青山依旧,遗韵尚存。赵宧光亲笔篆书“千尺雪”,干隆御笔《寒山千尺雪长句》、《出阊门游守山即景》等许多明清题刻,至今尚留崖壁之间。对照图版,各处景点遗址,还能一一指认,只需稍加规划整治,就可恢复别墅旧观,成为游览胜地。即些二例,就不难看出这些图版的丰富内涵和史料价值。
-
走出西藏益希单增著这是西藏著名作家益希单增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大学生素南才仁通过亲身经历发现:西藏美丽而神秘,却又原始而落后,现代意识的引进、文化的启蒙是当务之急。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学业,投身于西藏改革开放的事业当中。这期间,六位美丽的女性都爱上了索南才仁。作品在爱与恨、文明与野蛮、开放与封闭的诸多矛盾中,演绎出一连串生动的故事。作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情节曲折动人,是展示当代西藏生活画卷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