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天平山黄镇伟著暂缺简介...
-
街巷·戏园王瑞年编著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编辑出版。
-
宁夏旅游手册宁夏画报社编这是一本精美的旅游手册,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夏的行政区划、地理气候、回族风情、交通运输、资源优势、专业市场、观光旅游、风物特产、风味小吃等等。是广大在宁夏旅游、投资的读者必备的指南。
-
黄山刘英等主编;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旅游出版社编简介 黄山概览黄山,震旦国中第一奇山,雄峙皖南,瑰丽延纾五百里,中居北纬301,东经1181。精粹所亘154平方公里,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起二龙桥,南至汤口。山故称黟,唐天宝六年敕名黄,缘轩辕黄帝炼鼎升任十兹,峻极而险幻,三十六大峰,崛巍巍以峨之;三十六小峰,郁纷提以翠微,莲花、天都、光明顶诸峰,海拔逾1800米,温泉、云谷、松谷、北海、天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殊异,各擅其胜。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 “四绝”,林寺古而烟霞深,潭洞杳而龟蛇寿,域中自然分布植物1450余种;动物470余种;古寺庙亭阁,碑碣石刻达200余处黄山天下奇,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1993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黄口“全国环境卫生管理达标风景区”(卫生山)称号;1995年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达到“全国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达标”(安全山)单位;1996年安徽省政府授予黄山“省级文明风景区”称号;1997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黄山“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文明山)称号。
-
西双版纳旅游集萃杨胜能编著本书分为“回归自然之旅”、“名胜游览”、“边境赏奇”、“民族风情欣赏”等部分,“回归自然之旅”,集中地介绍了迤逦的群山、莽莽的森林、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地热温泉等,其中又重点介绍了森林探险、溶洞奇观和温泉度假等,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自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而感受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乐趣。“名胜游览”,主要介绍西双版纳总佛寺、曼飞龙笋塔、景真八角亭、景洪城区一日游的各个景点,使人们对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边境赏奇”,集中地介绍了中缅一日游、中老边境三日游中国外的各个景区、景点和异国风情,使读者对缅甸、老挝的国情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有所了解。“民族风情欣赏”,主要介绍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和基诺族的婚姻、家庭习俗,如:傣族的披毯谈情、“拴线”仪式;哈尼族的“抢亲”、“护亲”习俗;布朗族的三次婚礼;基诺族的“婚恋三部曲”等,同时也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美食,使未到过西双版纳的人,读了这本书以后,对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有所了解;使做过、多次到过这里的人读后,对西双版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
丽江之旅和建全编著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及各项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丽江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区拥有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旅游开发总公司,50余辆旅游专用汽车,1500多辆出租汽车及一批旅游涉外小餐馆、旅游涉外饭店、旅游购物商店、民族歌舞演出场所、歌舞厅等服务设施。扑克1990年开始,丽江游客平均以每年34.8%的速度递增,至199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2.35亿元人民币。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这对于推动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丽江旅游业的全面兴盛,把丽江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和滇西北商贸中心,使丽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丽江将以崭新的面貌,接受世界人民的检阅。
-
旅滇指南金思维编暂缺简介...
-
大关·黄连河旅游指南蔡朝东编著大关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滇东北乌蒙山区,总面积1692一部分公里,辖11个乡镇,共有77个行政村(办事处)1716个社。总人口23万,有汉、苗、回、彝等15种民族。县城设在翠华镇,海拨1100米,年平均气温16°C,县城距地区行署驻地昭通69公里,距四川宣宾市213公里,距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个大城市几科是等距离,都是500-600公里。大关历史悠久,从县内天星场等地发现的石刀、石斧和石锛等文物来看,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居住。
-
云南旅游之最牛崇荣编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把云南建成旅游大省、强省,把云南建成世界旅游胜地,云南省各地州县旅游部门兴建了不少旅游项目,并做了一些宣传自己的图片或小册子,有的还写了介绍自己旅游资源的书这种小范围的各家宣传各家的做法。人力财力投入得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国内外旅游者很遗憾没有一本客观而全面反映云南旅游荟萃的著作。《云南旅游之最(2010修订版)》自1995年出版以来,深受中外游客欢迎,并且连续八次再版。此书经公众推选和中国专家委员会研究评定,被选入《中华国粹国宝金皮书》,同时授予作者国粹国宝发现奖,此书能连年再版和得奖我很高兴。
-
增补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龚自珍有句诗说:“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大抵在北京生活得久的人,对于这个地方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本书作者虽不是北京祖籍,但是自祖上供职京曹,前后也经过了三四代。作者在行文当中,在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艺苑风烟,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历历如在目前。作者幼年,时常亲聆父母追述京华胜处,这是作者写作的一个来源。而后来作者更广泛披阅涉及旧京风物的旧籍,收罗至广。每述一事,必强加考订。这就使得书中许多记叙源流派别,脉络分明。在十余年前,作者有机会为一家新闻单位写有关京华旧事的专栏外稿,文章虽短,但发稿量大,几年当中写了上千篇这样的短文,充分抒发了对京华的眷恋之情,满足了在胸中埋藏已久的创作欲。约莫七、八年前,作者又在写短文的基础上按类别重新编写了一些有关燕京风土的文字,汇为一书,是为《燕京乡土记》。梓行以后,海内外学术界朋友均予以很大程度的重视。这部书还被日本学术界著名的波多野太郎先生翻译成日文出版。以是作者复鼓其余勇,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百多篇新写的文章,使原来欠缺未写的部分更完满一些;另一方面,则使原先比较粗略的部分更加细致一些。这就成了读者今天所见到的《增补燕京乡土记》。相信无论是对于专业的社会史研究者,还是一般文史爱好者,这都是一部值得相当程度注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