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计算机体系结构遇到深度学习: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师的深度学习概论

当计算机体系结构遇到深度学习: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师的深度学习概论

作者:[美] 布兰登·里根(Brandon Reagen) 等 著,杨海龙 王锐译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ISBN:9787111622482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深度学习入门读本。旨在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和工具来改进硬件设计和做好加速和优化,提高深度学习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布兰登·里根(Brandon Reagen) 哈佛大学博士生。他于2012年获得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计算机系统工程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学士学位,并获得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他的研究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VLSI和机器学习领域。罗伯特·阿道夫(Robert Adolf) 哈佛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博士生。他于2005年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学位,此后他就职于国防部,从事超级计算机基准测试和性能分析工作4年。研究兴趣是高性能软件的建模、分析和优化技术,目前主要关注深度学习算法。保罗·沃特莫 (Paul Whatmough)领导马萨诸塞州波士顿ARM研究院的机器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他还是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他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电路。古杨·魏(Gu-Yeon Wei)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Gordon McKay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多个层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效硬件设计工具等。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Haley Family教授。在加入哈佛大学之前,他是IBM T.J.Watson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兴趣包括针对高性能和嵌入式系统的弹性和高能效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 译者介绍: 杨海龙 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在ISCA、ASPLOS、TOCS、TPDS、ICS等国际*级/知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系统优化、高性能计算性能分析工具、大数据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云计算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高吞吐计算、GPU并行编程与优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授留学生课程“Parallel Programming”和“Computer Architecture”。 王锐 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特别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在IEEE TCAD、ACM TAAS、ACM/IEEE CGO、ACM ICS、USENIX ICAC等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ACM/IEEE CGO 2014的论文被提名*佳论文奖。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智能计算加速处理器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以及众核处理器编程方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授留学生课程“Computer Architecture”。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引言/ 1
1.1 神经网络的兴起和衰落/ 2
1.2 第三波人工智能热潮/ 4
1.3 深度学习中硬件的角色/ 7
第2章 深度学习基础/ 11
2.1 神经网络/ 12
2.1.1 生物神经网络/ 12
2.1.2 人工神经网络/ 14
2.1.3 深度神经网络/ 18
2.2 神经网络学习/ 19
2.2.1 神经网络学习的类型/ 21
2.2.2 深度神经网络如何学习/ 22
第3章 方法和模型/ 31
3.1 高级神经网络方法概述/ 32
3.1.1 模型体系结构/ 32
3.1.2 特殊化的层/ 36
3.2 现代深度学习的参考工作负载/ 37
3.2.1 深度学习工作负载集的标准/ 37
3.2.2 Fathom工作负载/ 40
3.3 深度学习背后的计算原理/ 44
3.3.1 深度学习框架的测量与分析/ 44
3.3.2 操作类型评测/ 46
3.3.3 性能相似度/ 48
3.3.4 训练和推理/ 49
3.3.5 并行和操作平衡/ 51
第4章 神经网络加速器优化:案例研究/ 55
4.1 神经网络和简单墙/ 57
4.2 Minerva:一种跨越三层的方法/ 60
4.3 建立基准:安全的优化/ 63
4.3.1 训练空间探索/ 63
4.3.2 加速器设计空间/ 66
4.4 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器:不安全的优化/ 70
4.4.1 数据类型量化/ 70
4.4.2 选择性操作修剪/ 72
4.4.3 SRAM故障缓解/ 74
4.5 讨论/ 79
4.6 展望/ 81第5章 文献调查和综述/ 835.1 介绍/ 84
5.2 分类法/ 84
5.3 算法/ 86
5.3.1 数据类型/ 87
5.3.2 模型稀疏性/ 89
5.4 体系结构/ 92
5.4.1 模型稀疏性/ 95
5.4.2 模型支持/ 98
5.4.3 数据移动/ 105
5.5 电路/ 108
5.5.1 数据移动/ 109
5.5.2 容错/ 112
第6章 结论/ 115
参考文献/ 117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