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作者:郑师渠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1-01
ISBN:9787100163644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该书的出版,在给读者展现当年轰轰烈烈的文化思想运动宏伟图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当年运动中出现的理性声音——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它的文化思想徘徊于欧化与国粹之间,对新文化运动多持批评态度,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视为守旧势力而倍受冷落。《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一书,不仅系统地考察了欧战后世界文化由东西方对立走向对话,以及缘是引起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而且也深入地探讨了19 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人文主义的转型及以白璧德为代表的美国新人文主义的兴起。其目的是要为研究学衡派的崛起及其文化思想,提供愈形开阔的时代大背景。由是以进,本书复具体地探讨了学衡派的文化观、文学思想、史学思想、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等,作者力图对学衡派及其文化思想做出客观的评价。
作者简介
郑师渠,1946年生,男,福建福州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历史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现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著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中共传统文化漫谈》等。主编十卷本《中国文化通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大量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一、“西方的没落”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 001
二、马克思主义者、西化派、东方文化派 / 010
三、“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再认识 / 023
第二章 美国的新人文主义和学衡派的兴起
一、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 / 030
二、美国的新人文主义 / 036
三、白璧德与他的中国门生 / 048
四、《学衡》创刊与学衡派的崛起 / 054
第三章 “今古事无殊,东西迹岂两”
——学衡派的文化观
一、文化运思的理路 / 075
二、“以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为己任” / 083
三、中西文化观 / 103
四、学衡派文化思考的得失 / 125
第四章 “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学衡派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与人生 / 131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 / 153
三、旧文学与新文学 / 163
四、旧体诗与新体诗 / 175
第五章 “国可亡,而史不可灭”
——学衡派的史学思想
一、学衡派与西方史学思潮的变动 / 195
二、“中国史学之双轨” / 211
三、“钻研古书,运以新法” / 229
四、论诸子学 / 251
第六章 “教育之改造”
——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之目的,在造出真正之人” / 266
二、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宏通教育 / 276
三、“创立我国独立之教育制度” / 295
第七章 “道德为体,科学为用”
——学衡派的道德思想
一、人性二元论 / 306
二、“道德为体,科学为用” / 312
三、支持终极的信念:“宗教实为道德之根据” / 326
四、“天、人、物三界”与君子精神 / 335
五、从学衡派说到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 342
第八章 “澄清之日不在现今,而在四五十年后”
——学衡派的历史地位
一、学衡派的终结与吴宓的期盼 / 348
二、明确两个前提 / 353
三、学衡派:新文化的一族 / 360
附 录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 374
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 / 414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 443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 489
主要参考书目 / 512
后 记 / 519
一、“西方的没落”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 001
二、马克思主义者、西化派、东方文化派 / 010
三、“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再认识 / 023
第二章 美国的新人文主义和学衡派的兴起
一、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 / 030
二、美国的新人文主义 / 036
三、白璧德与他的中国门生 / 048
四、《学衡》创刊与学衡派的崛起 / 054
第三章 “今古事无殊,东西迹岂两”
——学衡派的文化观
一、文化运思的理路 / 075
二、“以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为己任” / 083
三、中西文化观 / 103
四、学衡派文化思考的得失 / 125
第四章 “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学衡派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与人生 / 131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 / 153
三、旧文学与新文学 / 163
四、旧体诗与新体诗 / 175
第五章 “国可亡,而史不可灭”
——学衡派的史学思想
一、学衡派与西方史学思潮的变动 / 195
二、“中国史学之双轨” / 211
三、“钻研古书,运以新法” / 229
四、论诸子学 / 251
第六章 “教育之改造”
——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之目的,在造出真正之人” / 266
二、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宏通教育 / 276
三、“创立我国独立之教育制度” / 295
第七章 “道德为体,科学为用”
——学衡派的道德思想
一、人性二元论 / 306
二、“道德为体,科学为用” / 312
三、支持终极的信念:“宗教实为道德之根据” / 326
四、“天、人、物三界”与君子精神 / 335
五、从学衡派说到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 342
第八章 “澄清之日不在现今,而在四五十年后”
——学衡派的历史地位
一、学衡派的终结与吴宓的期盼 / 348
二、明确两个前提 / 353
三、学衡派:新文化的一族 / 360
附 录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 374
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 / 414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 443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 489
主要参考书目 / 512
后 记 / 51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