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变迁时代的福利司法:未成年人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
作者:王广聪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ISBN:9787511899231
定价:¥8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未成年人司法与儿童福利制度密切相连。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如果涉罪未成年人没有适当的条件回归社会,那么依赖传统刑事司法程序“惩罚”的效果就会较有限。当前,我国涉罪流动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存在固有的社会性缺陷因素,应当从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责任论的视角切入,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教育矫治工作的福利立场。 《变迁时代的福利司法:未成年人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认为,应通过采取有效的社会支持措施优化司法功能,从制度基础、程序保障和实体保护等角度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落实“尽早”处置与保护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为落实个别化处遇目标和服务审前程序功能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改造羁押替代性措施,将其作为体现福利保护理念的重要程序性保障措施;通过附条件不起诉等审前程序的转处与保护,从实体上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
王广聪,山东青岛人,*高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2013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谢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学、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曾在《中国刑事法杂志》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变化与影响因素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面临的主要障碍
三、调查、替代、分流——未成年人刑事处遇措施的关键
四、走入日常生活的研究思维
第二章 犯罪社会性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福利立场
一、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有限性传统立论的拓展
(一)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有限的常规理由
(二)转型时期涉罪未成年人责任有限的独特视角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凸显的社会原因
(一)未成年人早期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因素
(二)社会联系的质量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生成
三、强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福利色彩
(一)福利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发展伴生的一般规律
(二)福利缺乏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运行的障碍
(三)构建保护优先、福利支持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本土模式
第三章 社会调查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事实基础
一、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一)社会调查制度兴起的溯因
(二)社会调查制度的本土发展脉络
(三)社会调查制度在审前程序中的基础功能
二、专业化社会调查实施主体的职权主义建构
(一)社会调查实施主体应当走向职权化专业化相契合道路
(二)检察机关在委托社会调查工作程序中的独特角色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形成过程
(一)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内容
(二)优化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三)完善社会调查内容分析与报告制作
四、社会调查报告的应用
(一)需要准确定位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
(二)审前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具体运用程序
第四章 审前保护性非羁押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涉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羁押理念的基本立场
(一)审前羁押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二)如何实现不予羁押是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三)涉罪未成年人羁押替代性措施适用双重不平等的现实问题
二、监管条件对涉罪未成年人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改造
(一)社会危险性条件实质判断的困难
(二)监管条件与社会危险性的外在控制
三、适合涉罪流动未成年人羁押替代的优先选项
(一)保证人是适合未成年人主体的羁押替代方案
(二)保证人制度适用的现实障碍
(三)原生保证人与补位保证人的二维构建
四、羁押替代性措施适用的配套机制
(一)坚持调查先行主义为羁押替代的保证人提供客观支持
(二)通过亲职教育提升监护人履行保证人能力
(三)不捕听证会的司法仪式感与教育功能
(四)信息化管控技术与电子监控措施的立场
第五章 审前司法分流措施的程序转处与实体保护
一、社会转型时期涉罪未成年人“去标签化”司法转处的特殊要求
(一)贴标签负面功能的警示
(二)司法分流包括转出与保护两个功能
二、儿童福利保护主义理念与附条件不起诉的选择
(一)审前司法分流的构造与重点
(二)审前司法分流传统方式被动的局限性
(三)附条件不起诉具有福利保护的主动性
三、福利理念下附条件不起诉的具体建构
(一)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内容的完善
(二)健全考察帮教工作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是一种力量——矫正主义教育观的体会(代后记)
第一章 导论
一、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变化与影响因素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面临的主要障碍
三、调查、替代、分流——未成年人刑事处遇措施的关键
四、走入日常生活的研究思维
第二章 犯罪社会性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福利立场
一、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有限性传统立论的拓展
(一)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有限的常规理由
(二)转型时期涉罪未成年人责任有限的独特视角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凸显的社会原因
(一)未成年人早期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因素
(二)社会联系的质量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生成
三、强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福利色彩
(一)福利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发展伴生的一般规律
(二)福利缺乏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运行的障碍
(三)构建保护优先、福利支持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本土模式
第三章 社会调查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事实基础
一、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一)社会调查制度兴起的溯因
(二)社会调查制度的本土发展脉络
(三)社会调查制度在审前程序中的基础功能
二、专业化社会调查实施主体的职权主义建构
(一)社会调查实施主体应当走向职权化专业化相契合道路
(二)检察机关在委托社会调查工作程序中的独特角色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形成过程
(一)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内容
(二)优化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三)完善社会调查内容分析与报告制作
四、社会调查报告的应用
(一)需要准确定位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
(二)审前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具体运用程序
第四章 审前保护性非羁押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涉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羁押理念的基本立场
(一)审前羁押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二)如何实现不予羁押是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三)涉罪未成年人羁押替代性措施适用双重不平等的现实问题
二、监管条件对涉罪未成年人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改造
(一)社会危险性条件实质判断的困难
(二)监管条件与社会危险性的外在控制
三、适合涉罪流动未成年人羁押替代的优先选项
(一)保证人是适合未成年人主体的羁押替代方案
(二)保证人制度适用的现实障碍
(三)原生保证人与补位保证人的二维构建
四、羁押替代性措施适用的配套机制
(一)坚持调查先行主义为羁押替代的保证人提供客观支持
(二)通过亲职教育提升监护人履行保证人能力
(三)不捕听证会的司法仪式感与教育功能
(四)信息化管控技术与电子监控措施的立场
第五章 审前司法分流措施的程序转处与实体保护
一、社会转型时期涉罪未成年人“去标签化”司法转处的特殊要求
(一)贴标签负面功能的警示
(二)司法分流包括转出与保护两个功能
二、儿童福利保护主义理念与附条件不起诉的选择
(一)审前司法分流的构造与重点
(二)审前司法分流传统方式被动的局限性
(三)附条件不起诉具有福利保护的主动性
三、福利理念下附条件不起诉的具体建构
(一)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内容的完善
(二)健全考察帮教工作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是一种力量——矫正主义教育观的体会(代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