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
作者:蔡凌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ISBN:9787030587039
定价:¥8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在田野调查获得的大量图像和测绘图纸基础之上,首先在建筑文化遗产视角下,对侗族聚居区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梳理,归纳总结侗族的建筑遗产特色及分布特征;其次从侗族文化的时间、空间意义上重新架构侗族建筑遗产的评估体系,并归纳其文化分布的层级与规律;最后探讨在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侗族建筑遗产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与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
暂缺《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侗族乡土聚落 8
1.1 聚居的地理环境类型 8
1.1.1 山麓河岸型 9
1.1.2 平坝田园型 9
1.1.3 山地型 10
1.2 聚落的社会文化类型 11
1.2.1 团聚型 13
1.2.2 均质型 18
第二章 侗族乡土建筑 20
2.1 住宅 20
2.1.1 干栏式住宅 20
2.1.2 地面式住宅 24
2.2 鼓楼 28
2.2.1 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 28
2.2.2 穿斗式鼓楼 31
2.3 风雨桥 37
2.4 寨门 41
2.4.1 屋宇式寨门 41
2.4.2 “连阙”式寨门 43
2.4.3 牌楼式寨门 46
2.5 其他类型建筑 47
2.5.1 萨坛 47
2.5.2 戏台、禾仓(禾晾) 49
2.6 鼓楼、寨门中的“斗栱” 51
2.6.1 三分件斗栱 51
2.6.2 两分件斗栱 54
2.6.3 斗栱特例 55
第三章 侗族建筑遗产分布特征 58
3.1 三种聚居模式 58
3.2 南部侗族聚居区的三个典型区域 61
3.2.1 公共建筑类型分布 62
3.2.2 鼓楼建构技术分布 64
3.2.3 风雨桥分布 67
3.2.4 干栏式住宅类型分布 69
第四章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制度 72
4.1 文物保护 72
4.1.1 文物的确定 72
4.1.2 文物的保护措施 74
4.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75
4.2.1 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 76
4.2.2 保护措施 79
4.3 传统村落保护制度 80
4.3.1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 80
4.3.2 保护措施 86
4.4 侗族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87
4.4.1 现有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 87
4.4.2 侗族聚居区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88
4.4.3 侗族聚居区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93
4.4.4 传统村落保护评估建议 96
4.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01
4.5.1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01
4.5.2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保护 104
4.6 保护制度的完善 105
第四第五章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108
5.1 产业与职能变化导致聚落空间异化 108
5.2 农村人口流动与聚落管理弱化 111
5.3 观念转变与聚落更新“现代化” 112
5.4 考虑不周的保护或建设措施 114
5.5 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117
5.5.1 经济发展 117
5.5.2 保护与利用中的社区权益 119
5.5.3 村民参与式管理 122
5.5.4 聚落空间控制与引导 124
第六章 规划设计的案例 126
6.1 旅游开发:肇兴侗寨 126
6.1.1 肇兴概述 127
6.1.2 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128
6.1.3 规划设计 130
6.1.4 建设实践 136
6.2 聚落激活:高步侗寨 139
6.2.1 高步概况 139
6.2.2 建筑学的“原型” 141
6.2.3 设计实践 142
附录1 侗族村落、建筑田野调查明细表 150
附录2 插图目录与资料来源 159
后记 163
绪论 1
第一章 侗族乡土聚落 8
1.1 聚居的地理环境类型 8
1.1.1 山麓河岸型 9
1.1.2 平坝田园型 9
1.1.3 山地型 10
1.2 聚落的社会文化类型 11
1.2.1 团聚型 13
1.2.2 均质型 18
第二章 侗族乡土建筑 20
2.1 住宅 20
2.1.1 干栏式住宅 20
2.1.2 地面式住宅 24
2.2 鼓楼 28
2.2.1 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 28
2.2.2 穿斗式鼓楼 31
2.3 风雨桥 37
2.4 寨门 41
2.4.1 屋宇式寨门 41
2.4.2 “连阙”式寨门 43
2.4.3 牌楼式寨门 46
2.5 其他类型建筑 47
2.5.1 萨坛 47
2.5.2 戏台、禾仓(禾晾) 49
2.6 鼓楼、寨门中的“斗栱” 51
2.6.1 三分件斗栱 51
2.6.2 两分件斗栱 54
2.6.3 斗栱特例 55
第三章 侗族建筑遗产分布特征 58
3.1 三种聚居模式 58
3.2 南部侗族聚居区的三个典型区域 61
3.2.1 公共建筑类型分布 62
3.2.2 鼓楼建构技术分布 64
3.2.3 风雨桥分布 67
3.2.4 干栏式住宅类型分布 69
第四章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制度 72
4.1 文物保护 72
4.1.1 文物的确定 72
4.1.2 文物的保护措施 74
4.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75
4.2.1 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 76
4.2.2 保护措施 79
4.3 传统村落保护制度 80
4.3.1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 80
4.3.2 保护措施 86
4.4 侗族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87
4.4.1 现有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 87
4.4.2 侗族聚居区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88
4.4.3 侗族聚居区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93
4.4.4 传统村落保护评估建议 96
4.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01
4.5.1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01
4.5.2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保护 104
4.6 保护制度的完善 105
第四第五章 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108
5.1 产业与职能变化导致聚落空间异化 108
5.2 农村人口流动与聚落管理弱化 111
5.3 观念转变与聚落更新“现代化” 112
5.4 考虑不周的保护或建设措施 114
5.5 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117
5.5.1 经济发展 117
5.5.2 保护与利用中的社区权益 119
5.5.3 村民参与式管理 122
5.5.4 聚落空间控制与引导 124
第六章 规划设计的案例 126
6.1 旅游开发:肇兴侗寨 126
6.1.1 肇兴概述 127
6.1.2 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128
6.1.3 规划设计 130
6.1.4 建设实践 136
6.2 聚落激活:高步侗寨 139
6.2.1 高步概况 139
6.2.2 建筑学的“原型” 141
6.2.3 设计实践 142
附录1 侗族村落、建筑田野调查明细表 150
附录2 插图目录与资料来源 159
后记 16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