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教育戏剧:对儿童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焦阳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ISBN:9787552022926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以戏剧性游戏、戏剧性扮演、剧场及戏剧认知等形式引导儿童自发性地共同探索诸多议题、事件与各种关系(家庭、社会、法律、政治、健康、环境等),以拓展儿童的认知,建立相关概念的价值判断,培养社会技能为教学目的的戏剧形式。教育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干预方式,以戏剧的结构将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囊括其中,又因其对生活的高度模仿,因此,被认为是*契合“全人教育”与“终生教育”的艺术教育方式。本书基于2012-2015年期间,焦阳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四川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多所小学所进行跨文化的、以提升儿童素质核心能力为研究目的的教育戏剧研究项目。本书试图突破传统人口素质的“两要素”“三要素”论,从儿童的核心能力视角出发,拓展儿童素质的概念,丰富其内涵与外延;并且从艺术教育、教育戏剧的视角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对儿童素质的影响,运用循证研究与三角互证研究的方法,对儿童素质在教育戏剧干预下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焦阳,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 从事戏剧教育十五年,始终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互动共享的舞台,其教学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曾执导多部戏剧作品,荣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数十次;以第—作者身份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负责并参与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2011、2012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度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2014——2015年度四川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奖”等多项教学。 焦阳博士作为戏剧教育研究学者,在英国Warwick大学访学期间,师从当代教育戏剧家Jonathan Needlands和Joe Winston,从事教育戏剧与应用剧场研究。归国后仍致力于教育戏剧在实践领域的推动与研究领域的发展,其*新研究成果获邀参加第九届国际戏剧教育研究大会(2018年新西兰)
目录
目 录
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2
一、 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
二、 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2
三、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显著改善◆3
四、 儿童教育基本普及◆3
五、 儿童营养状况提升,身体素质下降,能力性问题突出◆3
六、 儿童心理问题呈现普遍态势◆3
第二节 研究视角的选择◆4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界定◆5
一、 儿童◆5
二、 人口素质◆6
三、 儿童素质◆7
四、 艺术教育◆9
五、 教育戏剧◆10
第四节 研究意义◆11
一、 理论意义◆11
二、 实践意义◆11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主要内容◆13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13
二、 研究内容◆13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14
一、 循证实践研究法◆14
二、 三角互证法◆15
三、 文献分析法◆15
四、 问卷调查法◆15
五、 实证研究法◆15
第七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16
一、 概念的理论拓展◆16
二、 研究视角的创新◆16
三、 研究方法的创新◆16第二章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17
第一节 国外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18
一、 国外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研究项目成果综述◆18
二、 国外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19
第二节 国内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23
一、 国内艺术教育政策研究综述◆23
二、 国内学术界研究文献综述◆25
第三节 研究述评◆30
第三章 儿童素质与艺术教育的关系◆31
第一节 西方古典时期的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32
一、 艺术教育激发儿童学习动力,培养儿童身体素质◆32
二、 音乐教育在儿童身心和谐中的重要地位◆32
三、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儿童美育◆33
四、 “闲暇的理性享受”的艺术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34
五、 以感性的艺术教育培养“自然人”◆35
六、 以艺术教育为桥梁迈向“审美王国”◆36
七、 艺术教育塑造“自由完整的人”◆37
第二节 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38
一、 幼儿园儿童早期艺术教育◆38
二、 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儿童艺术教育◆39
三、 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教育转向◆40
四、 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培养与心智成长◆41
第三节 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42
一、 “天人合一”的身心关系与“中和论”的美学思想◆42
二、 以“礼乐教化”为主要手段的艺术教育举措◆43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44
一、 “美育救国”◆44
二、 培养童心、构建儿童完整身心灵统一体的中国现代艺术教育◆46
第五节 小结◆47
第四 章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历史变迁◆49
第一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萌芽阶段◆50
第二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成熟阶段◆51
第三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繁荣阶段◆56
第五章 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的理论与方法◆59
第一节 作用于儿童素质的教育戏剧干预理论原理◆60
一、 多元智能理论◆60
二、 脑科学理论◆61
三、 认知与情绪健康◆62
第二节 作为主动探究学习过程的教育戏剧理论机制◆63
第三节 教育戏剧干预策略◆65
一、 什么是教育戏剧干预策略(习式)?◆65
二、 教育戏剧干预的活动方式◆65
三、 不同教育戏剧干预活动的关系◆68
四、 教育戏剧干预原则◆70
第四节 教育戏剧对儿童素质干预实例◆70
一、 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于儿童素质发展的实践方法——以“母语交流能力”“社会与公民能力”为例◆70
二、 教育戏剧干预策略与儿童素质的可能关联◆74
第六章 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对照实验案例◆83
第一节 研究基本概况◆84
一、 成都市金苹果公学◆84
二、 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85
第二节 研究假设◆86
一、 对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核心能力的假设◆86
二、 在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下,各人口社会特征对儿童素质的核心能力产生影响的假设◆86
第三节 研究方法◆86
一、 研究对象◆86
二、 干预◆87
三、 比较/对照◆88
四、 结局◆88
五、 研究设计◆88
第四节 数据采集时间及类型◆88
一、 儿童素质核心能力自评问卷◆89
二、 班级教师填写的关于每个儿童的问卷◆90
三、 对教育戏剧干预的结构化观察◆90
四、 对教育戏剧干预的质性观察◆90
五、 儿童及班级教师的访谈◆90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90
一、 研究对象◆90
二、 调查内容◆90
第六节 基线调查结果◆91
第七节 教育戏剧干预的实施◆92
一、 干预措施◆92
二、 干预措施执行人及开展过程◆93
三、 基线数据收集与评价指标◆94
四、 干预数据收集及评价◆94
第八节 结果◆94
一、 儿童素质核心能力自评分析◆95
二、 教育戏剧干预对儿童素质各种核心能力影响的教师评价结果◆105
三、 访谈调查研究◆106
第九节 小结◆109
第七章 教育戏剧对儿童素质核心能力干预实验结果分析◆111
第一节 样本基本状况描述◆112
第二节 影响儿童素质的变量分析◆114
一、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母语交流能力的回归分析◆114
二、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学会学习能力的回归分析◆117
三、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社会与公民能力的回归分析◆119
四、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进取精神能力的回归分析◆121
五、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文化表达与审美能力的回归分析◆124
第三节 研究结论◆128
一、 教育戏剧干预能促进儿童素质的5种核心能力提高◆128
二、 各人口社会学特征在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下对儿童素质提升的影响◆128
第四节 研究不足◆130
一、 数据分析尚不完善◆130
二、 样本数量与规模较少◆131
三、 理论建构有待完善◆131
四、 采用的教育戏剧干预手段不够丰富◆131
五、 社会对教育戏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131
第五节 研究展望◆131
一、 完善已有的数据分析◆131
二、 拓展研究样本数量与规模◆132
三、 深入理论研究◆132
四、 开展跨区域、跨文化的对比研究◆132
五、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及文化特点的教育戏剧干预◆132
第六节 政策建议◆132
一、 科学规划,健全机制◆132
二、 内培外引,搭台请角◆133
三、 多渠道给予资金支持◆134
四、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片,以片促面”◆134
附录◆135
图目录◆135
表目录◆135
参考文献◆137
一、 外文部分◆137
二、 中文部分◆141
后记◆145
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2
一、 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
二、 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2
三、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显著改善◆3
四、 儿童教育基本普及◆3
五、 儿童营养状况提升,身体素质下降,能力性问题突出◆3
六、 儿童心理问题呈现普遍态势◆3
第二节 研究视角的选择◆4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界定◆5
一、 儿童◆5
二、 人口素质◆6
三、 儿童素质◆7
四、 艺术教育◆9
五、 教育戏剧◆10
第四节 研究意义◆11
一、 理论意义◆11
二、 实践意义◆11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主要内容◆13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13
二、 研究内容◆13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14
一、 循证实践研究法◆14
二、 三角互证法◆15
三、 文献分析法◆15
四、 问卷调查法◆15
五、 实证研究法◆15
第七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16
一、 概念的理论拓展◆16
二、 研究视角的创新◆16
三、 研究方法的创新◆16第二章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17
第一节 国外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18
一、 国外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研究项目成果综述◆18
二、 国外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19
第二节 国内艺术教育对儿童素质影响研究综述◆23
一、 国内艺术教育政策研究综述◆23
二、 国内学术界研究文献综述◆25
第三节 研究述评◆30
第三章 儿童素质与艺术教育的关系◆31
第一节 西方古典时期的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32
一、 艺术教育激发儿童学习动力,培养儿童身体素质◆32
二、 音乐教育在儿童身心和谐中的重要地位◆32
三、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儿童美育◆33
四、 “闲暇的理性享受”的艺术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34
五、 以感性的艺术教育培养“自然人”◆35
六、 以艺术教育为桥梁迈向“审美王国”◆36
七、 艺术教育塑造“自由完整的人”◆37
第二节 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38
一、 幼儿园儿童早期艺术教育◆38
二、 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儿童艺术教育◆39
三、 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教育转向◆40
四、 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培养与心智成长◆41
第三节 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42
一、 “天人合一”的身心关系与“中和论”的美学思想◆42
二、 以“礼乐教化”为主要手段的艺术教育举措◆43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与儿童素质◆44
一、 “美育救国”◆44
二、 培养童心、构建儿童完整身心灵统一体的中国现代艺术教育◆46
第五节 小结◆47
第四 章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历史变迁◆49
第一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萌芽阶段◆50
第二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成熟阶段◆51
第三节 教育戏剧理论与儿童素质干预实践的繁荣阶段◆56
第五章 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的理论与方法◆59
第一节 作用于儿童素质的教育戏剧干预理论原理◆60
一、 多元智能理论◆60
二、 脑科学理论◆61
三、 认知与情绪健康◆62
第二节 作为主动探究学习过程的教育戏剧理论机制◆63
第三节 教育戏剧干预策略◆65
一、 什么是教育戏剧干预策略(习式)?◆65
二、 教育戏剧干预的活动方式◆65
三、 不同教育戏剧干预活动的关系◆68
四、 教育戏剧干预原则◆70
第四节 教育戏剧对儿童素质干预实例◆70
一、 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于儿童素质发展的实践方法——以“母语交流能力”“社会与公民能力”为例◆70
二、 教育戏剧干预策略与儿童素质的可能关联◆74
第六章 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对照实验案例◆83
第一节 研究基本概况◆84
一、 成都市金苹果公学◆84
二、 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85
第二节 研究假设◆86
一、 对教育戏剧干预儿童素质核心能力的假设◆86
二、 在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下,各人口社会特征对儿童素质的核心能力产生影响的假设◆86
第三节 研究方法◆86
一、 研究对象◆86
二、 干预◆87
三、 比较/对照◆88
四、 结局◆88
五、 研究设计◆88
第四节 数据采集时间及类型◆88
一、 儿童素质核心能力自评问卷◆89
二、 班级教师填写的关于每个儿童的问卷◆90
三、 对教育戏剧干预的结构化观察◆90
四、 对教育戏剧干预的质性观察◆90
五、 儿童及班级教师的访谈◆90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90
一、 研究对象◆90
二、 调查内容◆90
第六节 基线调查结果◆91
第七节 教育戏剧干预的实施◆92
一、 干预措施◆92
二、 干预措施执行人及开展过程◆93
三、 基线数据收集与评价指标◆94
四、 干预数据收集及评价◆94
第八节 结果◆94
一、 儿童素质核心能力自评分析◆95
二、 教育戏剧干预对儿童素质各种核心能力影响的教师评价结果◆105
三、 访谈调查研究◆106
第九节 小结◆109
第七章 教育戏剧对儿童素质核心能力干预实验结果分析◆111
第一节 样本基本状况描述◆112
第二节 影响儿童素质的变量分析◆114
一、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母语交流能力的回归分析◆114
二、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学会学习能力的回归分析◆117
三、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社会与公民能力的回归分析◆119
四、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进取精神能力的回归分析◆121
五、 各人口社会特征、教育戏剧干预与儿童素质文化表达与审美能力的回归分析◆124
第三节 研究结论◆128
一、 教育戏剧干预能促进儿童素质的5种核心能力提高◆128
二、 各人口社会学特征在教育戏剧干预作用下对儿童素质提升的影响◆128
第四节 研究不足◆130
一、 数据分析尚不完善◆130
二、 样本数量与规模较少◆131
三、 理论建构有待完善◆131
四、 采用的教育戏剧干预手段不够丰富◆131
五、 社会对教育戏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131
第五节 研究展望◆131
一、 完善已有的数据分析◆131
二、 拓展研究样本数量与规模◆132
三、 深入理论研究◆132
四、 开展跨区域、跨文化的对比研究◆132
五、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及文化特点的教育戏剧干预◆132
第六节 政策建议◆132
一、 科学规划,健全机制◆132
二、 内培外引,搭台请角◆133
三、 多渠道给予资金支持◆134
四、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片,以片促面”◆134
附录◆135
图目录◆135
表目录◆135
参考文献◆137
一、 外文部分◆137
二、 中文部分◆141
后记◆14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