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郁达夫谈旅行郁达夫《郁达夫谈旅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游记散文集,共三十四篇。郁达夫在创作了诸多在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小说、散文作品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游记性文字,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祖国南北的山水、城市,乃至东南亚地区,在本书中也能看到相应的文字。这些游记作品中许多也早已成为了名作,比如《感伤的行旅》《钓台的春昼》《北平的四季》等,也都收录在《郁达夫谈旅行》一书中。郁达夫式的优雅与感伤,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
日本,我来啦!王亭媁《日本,我来啦!》是一本日本旅游类图书。王亭媁,一位颇具传奇的台湾女孩,原本只是去东京自助游,竟然兜兜转转成了半工半读的学生,一个机缘巧合,不小心就开了个人摄影展,还成了外拍模特,部落格火遍台湾。这本《日本,我来啦!》就是王亭媁向大家介绍自己只身闯荡日本经历的作品,在《日本,我来啦!》理,她描述着自己眼中所见的日本,比较着中日文化的微妙差异,分享着源于不同生活文化带来的独特体验。平时矜持谨慎的日本人,走女厕像是走秀的日本人,喜欢虐待自己的日本人,习惯硬撑但宣泄起压力更可怕的日本人……总之啊,说起日本人,先来杯啤酒吧。同样,在《日本,我来啦!》里,王亭媁还用诙谐的文笔讲述着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在书店站到腿酸还是坚持不买,各种名目的黑心帐单,全都缩小一号的房间,更惨的是租金70000日元……还有那些有趣的生活细节:一个人也可以很嗨的卡拉OK,彻底M的搞笑艺人,活在异世界的COSPLAY少女,杂七杂八的敬语理礼节,会说话的救护车和警车,坚持送你到门口的服饰店员,自动贩卖机什么都卖,绝对守时不放鸽子……总之,这些都是跟团旅游看不到的真正日本风情。想了解不一样的日本,一定要好好读一下这本《日本,我来啦!》。
-
盛装旅行严俊这不是一本攻略,是一本散文,是一本画册,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十年来,作者游走于世界各地,酒店才是她的目的地,一家好的酒店就是一座城池的精华。她从来不会刻意去拜访景点,因为好的酒店必然被美景所环抱。本书收录了24篇游记散文,覆盖超过30家世界五星级酒店。其中有标准房四万元人民币起的法国库维舍维儿的K2酒店,还有瑞士格饰塔徳皇宫大酒店、意大利科莫湖的Villa d' Este、大溪地波拉波拉的四季酒店等中国人不太熟悉的地方。她坚定地,用盛装向旅行致敬
-
在路上陈博尔 等著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一家三口游历的所见所感。太多美好的记忆,值得用笔将它一一记录下来,并配以另一双眼睛:照相机的镜头拍摄下来的画面图片,让记忆更加生动清晰,立体有感。这本小书记录了少年成长的历程,谨以纪念那段一路行走的岁月。
-
世界在前,你在左边马晓韵 著本书分为五章,共19万字。系作者三年环球旅程的散文式记录,分为:英国留学篇、埃及篇、欧洲篇、土耳其篇、俄罗斯篇。(其中英国留学篇包括留学、生活、旅行,可单独成册)。自辞职旅行环绕中国三十城后,又赴英伦攻读硕士,毕业之际穿越欧亚大陆,见证多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一路趣事、乐事、奇事一箩筐。本书的另一条主线是曼城女巫的预言,作者在几句有心无意的占卜后赴北非旅行,果真邂逅一生挚爱,从一个人安静地看世界到两个人携手走世界(相识英国、相恋埃及、相伴走过十几个国家),历经艰险,终成正果,双双归国,放弃北上广,安居厦门。回顾两年多来的历程,竟全被女巫言中,惊奇之余,感叹生命,珍惜相遇。
-
不一样的云南林小垚你知道吗?云南不可错过的风景,不是丽江、大理、泸沽湖,也不是西双版纳、香格里拉,而是那些真正与世隔绝、世间罕见的隐秘的古朴村落,坝美、普者黑、元阳、东川、武定、楚雄、瑞丽、芒市……它们隐世僻静,任外面的世界如何喧闹,依旧静静地在那,不染一粒尘埃。从“现实中的桃花源”坝美,到湖泊密布的彝族村落普者黑,到大地的艺术品元阳梯田,到像上帝打翻调色板的东川红土地,再到崖壁奇景的武定……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云南小旅行,遗忘时光,抛弃世俗,探险的同时充满各种惊喜,神秘且愉悦。
-
奶爸和布丁走泰国黄河80后IT男“裸辞”成为职业奶爸,带着5岁的儿子布丁,从泰国开始在多个国家尝试背包客式的“体验式亲子旅行”,不走寻常意义上的传统旅游路线,而专门探索适合亲子旅行的线路。他们走进了泰国东北部乡村森林、泰国北部山区、泰国南部海岛等,写下了旅行中的见闻和亲子旅行的心得。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体验式亲子旅行”理念,给父母们打开一扇崭新的窗口,让他们通过这扇窗发现,原来带孩子可以这样玩,原来小小的娃儿能在泰国旅行中收获这么多!
-
世界之道(瑞士)尼古拉·布维耶,蒂埃里·维尔奈 著这是一个持续了一年半的旅行故事。1953年6月,尼古拉·布维耶与朋友蒂埃里·维尔奈开着一辆老菲亚特,从家乡日内瓦出发,穿过南斯拉夫山区、土耳其、马其顿、伊朗,经过阿富汗,最后到达阿富汗边境的开伯尔山口。一路上他们靠教授法语、为报刊撰稿、画画卖画筹措生活费与路费,总是游走在穷困潦倒与达观快乐之间。在尼古拉到达开伯尔山口,di一次面向印度大陆大口呼吸芬芳的泥土气息时,旅行的故事宣告结束,也预示着新一段旅程的开始。
-
风下之乡艾格尼丝·凯斯 著这是美国作家艾格尼斯·凯斯的自传式随笔之一。20世纪30年代,嫁给大英帝国北婆罗洲林业长官哈里·凯斯的艾格尼斯随夫远行,旅居当时的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在山打根,她需要适应烈日与暴风雨交替的热带气候,也流连过南洋诸岛的碧海蓝天,在土著居住的险峻丛林里探险。虽为殖民者身份,艾格尼斯和丈夫并未站在殖民者的立场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反而以一种包容甚至是谦逊的姿态与当地人相处,以平和、幽默的笔调描绘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性复杂而闪光的一面。在艾格尼斯笔下,沙巴有了“风下之乡”的别名,并流传至今。
-
巴塔哥尼亚高原上(英)布鲁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著传奇,是查特文不算长的一生*贴切的批注。拥有不安分的灵魂,随时可以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心爱的鼹鼠皮(Moleskin)笔记本四处游历。查特文天生是说故事的高手,把虚构故事和旅途经历编织得天衣无缝。故事始于祖母家玻璃橱柜内的一小块“雷龙皮”。在查特文幼年的心里,这片毛皮就像一把钥匙,不经意为他打开一扇通往神秘国度巴塔哥尼亚的窗户。1972年某天,他在巴黎出席设计大师艾琳?格雷举办的沙龙时,看到一幅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图,直呼我一直想去那里。就这样,他从报社辞职了。一个月后查特文置身巴塔哥尼亚的荒芜中,这里“一片空无……是一条各种文化在其中打转的黑巷”。巴塔哥尼亚并非地图上特定的区域,而是一片不明确的广大领域。它可以用土壤来区分,也可以用气候来形容:这儿的强风可以一路从十月吹到三月,能让《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往后,而不是往前飞。查特文说,强风“可以将你生吞活剥”。这份苍凉、孤绝的力道足以迫人回归自我,查特文也试图在此思考“孤独”这一永恒的主题。在这趟自童年即预约下来、奔向世界尽头的旅程中,查特文没有去做个人评判,而是客观地说着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