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走进美利坚李亚江著本书对当今美国社会的现状做了简明的叙述。内容偏重于美国社会风土人情、历史和地理、高等教育、社会文化生活和旅游等几方面。
-
一个人的墨脱王强著一处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一个独行者的生命极限之旅,一场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对话,一次刻骨铭心的关怀与感动。 墨脱是美丽的西藏林芝的一个县,也是西藏的最神秘之地,它深藏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群峰峻岭中,掩映在雪峰和森林后的茫茫云雾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的雅鲁藏布在流经墨脱后,一路狂奔,直泻印度。 本书字里行间,人情景致无不透露出这一神秘地方的朴素、脱俗,让人神往。
-
一路寻欢黄橙著这是一部承载着一位游侠“艳遇”经历的游记。对于超级旅行家,“艳遇”就是旅程中不期而至的发现。于是触摸尼泊尔烫了手;惊羡奇石间阳刚与阴柔;古香古色里廊桥在颤动;夜晚的时尚与乡间的宫殿传出城韵乡音……这一切,都被作者精妙地搜集,真情地表白:总有一些绮丽的梦,在你醒来后依然耿耿于怀,总有几许生命的欲望,在你理智时依然亦步亦趋,这样的时刻为何不远走高飞一路寻欢。黄橙:一个经常私奔万水千山的旅行者、一个擅长从玩乐中捕获灵感的作家、一个对美艳高度敏感的摄影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这是一部承载着一位游侠“艳遇”经历的游记。对于超级旅行家,“艳遇”就是旅程中不期而至的发现。于是触摸尼泊尔烫了手;惊羡奇石间阳刚与阴柔;古香古色里廊桥在颤动;夜晚的时尚与乡间的官殿传出城韵乡音……这一切,都被作者精妙地搜集,真情地表白。书中精美的图片更?韵殖鲎髡叩纳竺狼槿ぁ?
-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苏三著苏三依据她所掌握、涉猎、收集、查询的有关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地方志、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文化比较与文化分析方法,以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作了大胆的推论与猜想,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假说:三星堆文化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苏三,河南洛阳嵩县人,现居北京。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90年代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曾经在不同院校工作10年,后下海进入外企。2002年夏辞职回家专心读书。喜欢旅游,走马观花到过亚、非、欧、美,包括埃及和以色列。出版过两本杂文集,2003年出版影评散文《我为碟狂》。本书是一部综合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地方志……诸种学科来阐释人类文明发祥地和中华民族起源的探索之作。作者在本书中广征博引和大胆想象,依乎学术又超乎学术,所得出的结论简直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三星堆文化是古犹太人的遗泽,中华民族源自西亚的红海地区……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读罢此书,你会深感历史的深邃与人类舞台的宏大,进一步体会人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命”。
-
万里无云书云著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期间。作者书云遗憾于中国人对于玄奘的了解,多来自《西游记》里的唐僧,忽视了真实玄奘的伟大历史价值。为了还玄奘以本来面目,她毅然踏上了追寻玄奘足迹的西行之路,去体验玄奘当年求法的艰辛历程,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领悟千年佛法的真谛。她从西安出发,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走遍整个印度,历时近年,跋涉万里,几经磨难,将沿途的风土人情、奇闻逸趣,历史感怀、心灵激荡,汇成文字,遂成《万里无云(第2版)》。全书内涵丰富,历史感浓厚,寓意深远。当你远离尘嚣,静心品读,会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它是一次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震撼人心的精神旅程,是一本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难得的好书。此书已经出版英、德、法、意、日、韩等10国版本。英文版曾两次被英国书评人在《泰晤士》报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好评如潮,而且在东南亚国家掀起了一阵“玄奘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亲自为《万里无云(第2版)》作序,称此书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让人感动,使人难忘,给人启迪,令人享受。
-
最后的天堂红杏著这是一个叫做红杏的女人在三江源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游历故事。红杏是个神奇的女子,不知是前生的呼唤还是今生的昭示,这片美丽而苍茫的土地似乎与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这是她写给玉树的一封“情书”。红杏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选择了没有目的的行走,没有结果的旅程。她几乎一年至少一次到玉树,走遍它的每一个角落,用她超群的摄影技能,把她的“情人”展露给世人。巍峨的寺庙、神秘的转世活佛、荒袤的可可西里、剽悍的康巴汉子、多情的藏族姑娘,在红杏的笔下和镜头前栩栩如生。在那里,她度过了无数次生死关口,结交下了数不清的生死弟兄,被虔诚的佛教徒认定为“自生空行母”,也走?酥势哟竞竦牟刈逋男牧椤?充满诱惑的雪域高原是无数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到那里去创作是每个摄影师的梦想。在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生命禁区、世界第三极可可西里……有一个瘦弱的女子,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艰难地在那里跋涉。她是一个来自遥远的京城的寻梦人,一个用镜头、用笔、更用心灵记录这一切的人——红杏。单看她的样子,你很难发现她是一个有如此多丰富经历的人,更看不出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摄影女硕士之一。红杏十几次深入藏区,上至活佛、下至牧民,结交了很多藏族朋友,她说她将来的归宿也许是在藏区的某个地方,因为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活在真实里。玉树,是红杏这位拿着照相机走马行川雪海边的奇女子最喜欢的地方。从她第一次到玉树拍摄,就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深深震撼了。她近乎像一个久久迷路、终于找到家的孩子,热切地扑向那片遥远而纯粹的土地。红杏说那是她寻梦良久的地方,是她灵魂可以自由飞翔的属地。以后每年红杏都至少去一次玉树,去看望康国寺的活佛以及倚寺而居的前买村28户村民,还有玉树的朋友们。她的到来总是给很多人带来欢乐,使很多从未照过相的藏族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也使一些无力上学的孩子走进了校门,更通过她的相机和手中的笔,使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为更多的内地及海外人士所知……也许一切皆有缘分,红杏在玉树不仅找到了“家”,而且被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法王和活佛认定为“空行母”,并被任命为康国尼姑寺的主持和尕朵觉悟神山旅游宣传形象大使……红杏很珍视这份前世今生的缘分,并将她对玉树那难以形容的情愫转为对生活在那里质朴纯真的藏民日常生命的关爱。红杏说有时候想念固定的一群人,同时又被那群人经常地想起,那感觉是很让人感动的。她已7次到过这个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神奇地方,一本记录了她每一个亲身经历的新书《最后的天堂——一个女摄影家写给玉树的情书》已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红杏说玉树是她心中最美丽的天堂,“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想念玉树,和玉树所有的人,所有的牦牛,所有的石头……。”她把这一切都转变为一封封美丽的情书,希望她心中的天堂能读到她对它深情的爱恋。
-
火焰中的翡翠骆娟 著;刘健 等摄影《火焰中的翡翠——一个绿洲女子在吐鲁番的色彩旅行》一书,是近年来在旅游图书市场引领潮流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5年又一次倾力推出的人文地理图书。近一年来,全国旅游图书市场从繁华喧闹走向平淡,中青社在反思中率先走向“复合型旅游图文书”的选题方向,倡导旅游图书从“地理行走向精神行走转折”。通过中青社文化教育分社副总编、曾责编《藏地牛皮书》、《新疆盛宴》的林栋等的精心策划,使《火焰中的翡翠》“在旅行中体验回家的路程”这一主题将狭义的旅游书向人文地理图书进行了概念提升,以给都市旅人的旅行阅读书、描述回家之旅的都市阅读书、在路上的人生旅行书等多重内涵,引领读者体验于旅行中发现、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过程,说明旅行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在精神上走向成长和成熟的“教育”。该书作者骆娟是新疆本土青年作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多年的文学创作背景,曾在吐鲁番生活工作多年,现供职于新疆广播电视报社。曾于200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浮尘如金》,此次新作《火焰中的翡翠》是作者在自己生活多年的土地上一次形式特殊的家园旅行。《火焰中的翡翠》在写作形式上以色彩板块与行走线索相结合,如白色古道、红色自然、黄色历史、绿色风情,写作内容上以吐鲁番为中心,向周边景区辐射,按照旅游线路顺序和旅游内涵的区别,引领吐鲁番的缤纷色彩之旅。一方面扩大了吐鲁番旅游文化的内涵,使丝绸之路沿线部分城市和地区如乌鲁木齐、昌吉、哈密以及河西走廊等,为吐鲁番旅游文化起到凝聚优势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吐鲁番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在理性和感性中较为灵活地进行了把握和反映,体现了吐鲁番的旅游价值和文化魅力。作者以自己的行走体验和独特的行文方式向人们展示这个遥远之地的神奇,展示白色古道之旅的丰厚,红色火洲之旅的火热,黄色故城之旅的凝重,绿色葡萄之旅的轻灵。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行走,在作者笔下所触及到的人物(维吾尔女子、老阿訇、歌舞艺人)都是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极具个性的人群代表,通过对他们生活的展示和与他们心灵的碰撞,将会使读者感受到更多的旅游中的人文内涵。该书注重审美与知性结合,20万字配插200余幅照片,彩色印刷突出图片和文字的古朴原味。
-
告诉你真实的韩国詹小洪著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由经济学者长期实地考察韩国后撰写的日记体著作。作者在韩访问讲学一年多,对韩国社会、经济、文化有着深刻的观察、思考和研究,长期有《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经济学家茶座》等国内知名媒体撰写评论韩国的文章。本书涉及韩国弹劾总统、议会选举、人质被杀事件、迁都风波等大事,记录了中韩关系的发展及波折,有中韩经贸飞速发展的喜悦,“汉流”席卷韩半岛的自豪感,也有因为农产品贸易、高句丽历史问题带来的两国关系波折的隐忧,力图向国内的知识大众客观介绍一个真实的韩国:大致多党政治、宏观经济、大国环伺下的韩国外交、与中国极为相近的文化、小至韩国普通百姓的婚姻家庭、衣食住行、升学压力、韩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等等。本书前言韩国离我们并不远,但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谜。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是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国家,但仅仅20年的功夫,韩国就令人刮目相待了。它增长的秘密是什么?现在的状况到底如何?我指导过一些韩国留学生,可惜他们太尊师,在我面前放不开,汉语、英语口头交流能力又差,想与他们聊聊,终不达意。读一些经济学专著,又太抽象,说来说去无非是市场化与开放。韩国在我心中始终是雾中的花,云中的山,谜一般的地方。帮我解开这个谜的是好友詹小洪。他有机会到韩国任教一年。了解一个国家必须在这个国家与当地普通人生活一段时期,而不是走马观光地旅游或访问。小洪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现状,还必须懂经济学,从专家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这个国家内在的东西,不能像普通人的游记那样有闻必录。小洪是这样的专家。当然,最后还需要有流畅生动的文笔把自己的见闻与思考写出来,让人爱读,而且,读了有所感悟。小洪也有这样一支笔。小洪在韩国期间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自己的见闻与思考,又写了许多文章,在国内多家媒体发表之后,颇受好评,这本书就是他这些作品的一个集子。经济学家写日记、写文章,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写作。这种专业的眼光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市场上有关韩国的游记并不少,但小洪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写出了自己的特色。这正是这本书的可读之处。日记是记载个人生活琐事和感想的,但每个人日记选择记载的事情并不一样。鲁迅的日记是流水账,吴宓的日记详细得多。小洪的日记则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更多地记录了韩国经济与人民生活状况。比如购物时记下了各种商品的物价,并随时与国内同类物品的物价作对比,记载了与他接触的各阶层人收入生活状况,劳资冲突及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而翔实的记载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活的韩国,使我们对韩国的经济与人民生活有了具体而生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韩国的真实面貌。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不在于统计数字,而在于无数生活细节。小洪提供的正是具体的细节。有所见有所闻当然有所思。小洪在日记中也写了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其实是一种经济学分析。比如在多处记载了韩国国内工会力量强大,工资上升,成本加大,竞争力削弱,迫使企业转移到国外。由此小洪想到东北可以利用韩资发展经济。由农产品价格高昂想到韩国保护农民,坚持农产品市场基本不对外开放,由此我理解了为什么中韩之间会就中国出口大蒜问题引发一场贸易战。从小洪的所记与所思中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GDP增长并不难,难的是整体实现现代化。韩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但离现代化国家还有相当差距。现代化国家应该是全方位开放的,但韩国不仅在农业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而且国民心态上民族主义情结相当浓厚。爱国主义是好的,如果再向前一步成为民族主义就不好了。这种民族主义还表现在对华人甚至华裔韩人的歧视上,这决不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心态与做法。看来实现现代化的确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韩国与中国是近邻,文化传统都是东方的儒家文化。尽管韩国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多,经济也比中国发达,但两国仍有一些共同问题。例如,大学教育的普及与教育费用高昂,大学生就业难,劳资冲突,在全球经济一本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平,等等。读小洪的日记这些发生在韩国的事情引起我的关注,看来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政策来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在读小洪的日记中,我对韩国的了解具体了,也比以前深刻了,许多没去过韩国的人,或者对韩国不太了解的人,都可以从这些日记中有所收获。小洪在韩国的经历使他对韩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想以此为起点研究韩国经济。我想,小洪有深厚的经济功底,又对韩国有切实的具体的了解,一定会成为经济学家中的韩国通,成为研究韩国经济问题的优秀专家。愿以后能看到小洪更多研究韩国经济的著作。小洪在韩国时把他在韩国的日记以E-mail的形式发给国内各位朋友,也写过不少文章在国内发表。这些作品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当他把这些作品编为集子请我作序时,我就把这些感想写成一篇小文,充当序言。
-
我如何获得40国签证朱兆瑞著本书是留英MBA、经济旅行学朱兆瑞继《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周游世界过程中如何巧妙地搜集资料、安排行程,以及与各国那些形色各异的签证官坦诚沟通、斗智斗勇,变天堑为通途的“边关斩将”的精彩历程。作者将“签证”这一常人眼里千难万难的麻烦事,变成了一个乐趣多多的乐事。本书内容扣人心弦,其中的悠然心态及智慧,当使读者获益匪浅。而书中妙趣横生的文字,也可将读者带进一个又一个令人向往的异国风情中。朱兆瑞,1970年生于沈阳。一个具有10年跨国公司管理和采购工作背景的英国MBA;一个普通中国人以其经济和智慧的头脑周游世界的先驱者;“经济旅行学”的首创人和实践者;兆瑞环球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目前他正全身心致力于推广普通中国人的环球旅行。2002年5月15日,留学英国的朱兆瑞开始了他历时77天的环球之旅。创造了仅用3000美金就游历28个国家和地区的奇迹。在他的行程中,飞机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四星级、五星级的酒店是住宿首选。回国后,朱兆瑞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书中提?
-
东京新鲜人文芳,海成著、摄影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资深日本记者。他曾经在北京大学读过几年研究生,所以我可以用中文和他自由的交流。在谈到日本年轻人工作的问题时,他忧虑地说:“近年来有大量的青年只顾个人享乐,不寻求正式职业,而是打短工,挣到钱之后就去玩。他们不向社会纳税。我们这一代人还在努力的工作、纳税,可以由于这些年轻人的行为,也许到我们老的时候国库已经空虚了。到他们老的时候就更令人忧虑了。”我看着他微皱的双眉,想到我的街头拍摄的那些年轻人,深深地感动这个民族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过快的发展使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暴发户的后遗症,而不像欧洲青年一样有一份贵族般的从容。也许对于我们中国,日本倒真是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