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新疆纪行毛毛著本书作者毛毛,奉行一生只做一件事:走地上山水,写案头山水,怀胸中山水,渴望远方的风景,走远方以尽理想,本书是她身体力行的结果。从哈密(新疆之行的第一站)开始,干佛洞,伊犁,高昌,托克逊,一路往内蒙方向而去,一路上山川醉人,而少数民族风俗更醉人。
-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盘晓愚,金颖若编旅游是一种风雅的行为,天然地与文学发生着联系。第一类作品使我国的旅游景观染上浓浓的人文色彩,透露出东方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类作品放射出人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活动的积极观照,弘扬着中国历代游者的风情韵致。坐读本书,既可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与悠久历史;旅途中本书为伴,更助于体会祖国河岳之精魂与文化传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文学之旅。
-
郁达夫说杭州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秋后的西湖,自中秋节起,到十月朝的前后,有时候也竟可以一直长到阴历十一月的初头,我以为世界更没有一处比西湖再美丽,再可爱的地方。
-
西藏,干杯罗浩著本书是“在西藏”系列中的一册,在书中作者以文字与摄影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雪城高原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捧起它,仿佛置身于那神秘、遥远的西藏高原,令人神往。
-
马可波罗行纪(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行纪》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行纪》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在《行纪》的第二卷,还对杭洲有详细的记述。书中称杭洲为"行在","天城",称苏洲为"地城"。"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洲的一般称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国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一种译称。对于号称天堂的杭洲,马可波罗更是赞不绝口,他《行纪》里记载杭洲人烟稠密,房屋达160万所,商业发达,说"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并说杭洲人对来贸易之外人很亲切,"待遇周到,辅助及劝导,尽其所能"又讲到杭洲市容整齐清洁,街道都用石铺筑;人民讲究卫生,全城到处有冷热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户口登记严密,人口统计清楚,对西湖的美丽和游览设施,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马可波罗称赞"行在城所供给之快乐,世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由于他对杭洲特别赞赏,所以几次来到这里游览。马可波罗是商人,每到一地,对于物产商业的情况,很留心观察和记载。例如他旅行到我国南方的宝应,南京,镇江,苏洲诸城时,便突出地记载了纺织锦缎绸绢工业,对宝应的记载是"恃商工为活,有丝甚丰饶。"又如他行经东南亚的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时,也特别留心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宝石,香料与珍珠。这些物品在历来的东西贸易中,西方商人一直视为珍品。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有专门的篇章谈元代通行的纸钞和中国使用已久之煤。马可波罗记述忽必烈在京城设有造币局,先以桑树皮制造纸张,然后以它制印纸币,这种纸币不但通行国内,就是在和外商贸易中也有流通。他还说到在中国北方亲自见到"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毫无疑问,这是说的我国境内蕴藏丰富的煤炭,其实我国以煤作为燃料,早在汉代便已经开始。马可波罗在这时还当作"奇异事物"来记述,说明欧洲在13世纪用煤还不普遍,而中国在元代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马可波罗行纪》对亚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马可波罗东来中国,主要经过西亚,中亚等地,因此游记里载有不少这些地方的见闻。在中世纪,关于亚洲的知识,以往的旅行家没有一个比得上马可波罗记载的那样丰富。除亚洲外,马可波罗对东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作了一些叙述,不过是根据传闻,并非亲临其地,所以许多记述往往与实际不符。但尽管这样,诸如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地,则是由马可波罗第一次介绍给欧洲人的。马可波罗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际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马可波罗的游记在13世纪末年问世后,一般人为其新奇可喜所动争相传阅和翻印,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读物,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国家和文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欧洲人冲了中世纪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学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充实自己的著作。如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兰大地图,便是冲破传统观念,摈弃宗教谬说,以马可波罗的游记为主要参考书制成的,图中的印度,中亚和远东部分都是取材于《马可波罗游记》这部著作,成为中世纪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地图,以后地图多以此为依据。马可波罗的游记对15世纪左右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当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队的领导人曾经读过马可波罗的书,并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例如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都津津有味地看过马可波罗的书,哥伦布小时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后非常钦慕中国,印度之文明富裕,特别是书中所载日本盛产黄金"其数无限","地铺金砖",更是向往已极,正是商人贵族的这种"黄金渴望",驱使哥伦布立志东游,1492年起,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他率领水手接连几次远航,到达了中美和南美的东北角,哥伦布认为他所达到的地方就是亚洲的海滨诸岛,以为墨西哥就是马可波罗书中的"行在",又把古巴岛当作日本,并登岸四处寻问有无黄金。他本来要去的地方是富庶的东方,而结果航行到了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线。哥伦布读过的那本马可波罗的游记,现在还保存于里斯本,书的边栏空白处有他作的许多摘要和注解,反映哥伦布阅读时多么认真,对它倾注的兴趣是何等浓厚!
-
西部探奇戴宣长著本书以随笔的形式介绍了贵阳市地下公园、贵阳市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传说、贵阳文昌阁、来仙阁、虎穴的传说等。
-
西域神话徐小斌著本书从伊犁的历史、地理、风貌、文物、古迹、景观、花木、禽兽、土产、民族、文化、风情等诸多视角描述了伊犁的古今,但绝非游记,而是从作者的亲历切入,带领读者慢慢进入一个美丽奇异的世界,犹如一部高级别的人文风光纪录片,通过作者的亲历和一个个人物场景的出现,将读者不知不觉带入伊犁的民族风情之中:富丽堂皇的维族民居;美丽可爱的维族民居;美丽可爱的维族媳妇古再丽;奇人漫倩木;塞里木湖畔的天鹅;伊犁的奇花异木;令人目眩的新疆宝石;异彩纷旦的巴扎市场;回族饭馆的小姑娘;少女情怀的满洲格格;赛马、射箭、姑娘追、阿肯弹唱会等等奇风异俗……真实与梦境的交融,于真实之中保留着一种奇幻的味道。
-
墓园情思黎先耀主编;袁鹰[等]选编本书介绍的是对墓园的刻画描写,主要介绍墓陵的由来,产生的过程,形状,以及包含在内的故事。书中摘录了大量的资料,都来自于一些作者在旅游途中看见深思而写下的,不仅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同时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的墓中人:他们的名字写在水上,他们的名字写人火上,他们的名字写在大地上;他们的身体,已化为宇宙之尘,他们的灵魂,永存在于人们的心间。托尔斯泰的坟,仅留下一块荒草地;爱因斯坦的墓,已无处找寻;埃及法老的陵,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畔。哪个更美呢?哪个更令人敬仰呢?坟墓,是灵魂安憩的地方,也是人世的倒影;读者读了此书,当能悟出一些答案。
-
西藏秘境徐平著从东部的江苏省吴江市,沿着北纬32度线跨越到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的西藏的阿里高原,徒步翻越六千米的雪山,深入喜马拉雅山中的楚鲁松杰未改乡,印军的碉堡就建在村头,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马上人生六十多天,再穿越新藏公路,浏览新疆,返回北京西客站……徐平博士世纪末对西部的问候,以社会学家的敏锐眼光,藏学研究者的丰富知识和阅历,展示出一个神奇野性的西部世界。
-
巴黎咖啡座刘志侠著咖啡座是理想的人生观察台,让你暂时抛开个人的烦忧,进入一种无情无愁的静观状态,以超然物外的高姿态去了解人性,观察社会万象,剖析是非恩怨,探索世界的奥秘。生活在异国,谁都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人家的国家(老实说,自己的国家也不容易了解透彻),我只不过像坐在咖啡座上,看天,看地,看屋,看街,看人,偶有一得,然后在嘈杂声暂时沉寂夜静中,写下这些文字而已。于是,我把这本集子叫做《巴黎咖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