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美国手记(英)查尔斯·狄更斯 著,刘晓媛 译从1842年1月初到6月底,狄更斯携同夫人及几位朋友在美国进行了一次为期半年的访问,足迹所经之处既有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辛辛那提、哈特福德、伍斯特、西点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城镇。他将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进这本游记中,《美国手记(精)》是考察19世纪美国社会风土人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
-
走读新疆尚昌平图书目录她走在理想之途[代序]末代萨满那拉提丝绸结捞玉馕流泪的胡杨高山塔吉克石头城裸记喀什老城买罪者让木头歌唱的人英吉沙小刀我心仿佛阿艾石窟悬想昭怙厘寺克孜尔千佛洞古渡巴扎吐峪沟断面驿途的村庄重返底坎尔康家石门子岩画记录烽燧塔里木河一声忧郁的咏叹不归的锡伯人三座清真寺后记书摘两匹马,一前一后走在幽昧的深谷。谷顶丛生的灌木遮天蔽日,怪石遍布谷底,长满了厚厚的苔藓,散发出潮气。这条哈萨克人放牧时经由的间道平时很少有人走过,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空空荡荡、冷冷清清。86岁的萨满师热素力像一个独行侠催马赶路,似乎忘掉了我的存在,也许,他从马足匀实的踢哒声感应我跟在身后。这条博格达峰北麓的谷地,是地质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的冰槽谷。蕴藏着巨大能量的流动冰川倚势蜿蜒于山地之间,并将巨大的山石遗失在狭窄的谷道。大自然的想象力创造了这条谷道,但却忘记了清除路上的积石。哈萨克牧民春天的时候将羊群赶到山里,按时令推算,他们已经转场到了夏牧场。路过春牧场的时候,热素力还特意地观察了山地间的草情,今年是个干旱的年份,牧羊人转场的时间要比常年提前了半个多月。山里的草场极为分散,虽然草场并不归属每个牧民,但每片草场的使用却早己约定俗成。我们到达的草场是半山围起来的…片洼地,这片草场叫羊泉,据说,是牧羊人转场路途中歇脚的草场。山涧有一条溪流,雪水在草地中央汇聚出5平方米左右的水泡子。可能很久没有降雨,坡上的草已经枯萎,露出了一块块褐色的焦土。我不知道萨满师热素力能否将这片草场回黄转绿,毡房里病魔缠身的一位阿帕(哈萨克语:母亲)能否康复,但热素力正是为此而来的,两户牧羊人家看到热素力就像见到救星一样,簇拥他走进毡房。按照哈萨克族古老的传统,草原上的萨满师是一种神职,孤独徜徉在草原帐落之间,在萨遗师看来,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才敢行走孤独。萨满师的授业大都是口传心授,只有极少的萨满师是子承父业式的嫡传,但无论哪一种传授方式都要经过特定仪式的认可。萨满师无疑是部族人群中的“个类”,只有那些悟性极高,且具有胆识的少年才可能培养成为萨满师。在萨满师的身上兼有人和神的双重身份,这种介于人神之间的身份带有原始宗教的神秘性。萨满师一生都在为冥冥中的神所驱使,萨满师在神界和众生问都有自己的位置。不过,人群中他是坐立的,而在神那边是跪匐着的姿势;萨满师的人格形象完全被双重的身份重新塑造,在部族人的心目中,萨满师是神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最起码,他是沟通人和神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这座桥梁走到精神彼岸,受到神的庇佑。萨满师热素力像坡顶上的一块石头,面朝东方,迎候夏日的清晖。那是一种古老的祈祷仪式,太阳是原始宗教的起源,萨满教早期崇拜自然物,承认世界实体的存在。但这个精神支配行为的神职渐渐脱离了原始宗教,萨满师崇拜的已不再是自然界中的日月,而是将自然现象予以神秘化,变成超自然力附在自己的身上。谁也不知道热素力的内心有多少承天接地的东西,他究竟和空中的神有何接触;天高,山高,他老迈的身躯已经不能随心前往了。非物质性的精神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存在,让萨满师陷入无法排解的痛苦。在太阳、月亮、山河、动物、植物都未被精神神化之前,对物质世界的憧憬萨满师也曾经有过。而一旦将自然物赋予神的色彩,人世的一切便混淆模糊,最终坠入不可知怪圈。但原始性认识的不可知,尚保留合理的成分,一个谨慎的萨满,他的一生都是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走钢丝的人。P8-11
-
清新的原野冬日阳光(美)约翰·巴勒斯 著,川美,张念群 译《清新的原野·冬日阳光》是作者游历英国的旅行笔记。1883年5月,约翰·巴勒斯来到大西洋彼岸,仿佛带着某种使命一样,几乎漫游了整个大不列颠岛。他探寻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田野、森林、湖泊,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他寻访乡野,用眼睛和耳朵敏锐地捕捉着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和声音,森林、草地、山谷、溪流、羊群、野花、会唱歌的小鸟、精灵般的昆虫和小动物,他对这些动物痴迷地观察,悉心地体验,微妙地领悟,几近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以优美的文字和诗性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它们描述下来。他寻访放牧、割草或耕作的农夫,以欣赏的眼光赞美他们的劳动。他叩访那片岛屿上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那片土地上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卡莱尔、华兹华斯,怀着虔敬之心两度拜访卡莱尔的故乡,参观其家族在乡间的墓地及其在伦敦的故居,研究他的历史、精神世界和孤独的心路历程。
-
大草原之旅(美)华盛顿·欧文 著,李玉瑶 译《大草原之旅》记录的是1832年10月到11月间欧文在美国法尔威斯特地区游历的所见所感,尤其是在大草原上狩猎野牛与野马的经历。欧文用平实、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优美的边境风光、同行旅伴的趣事以及交往过的形形色色的印第安人。在那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既生长着可爱的人、发生着美丽的事,又处处危机四伏,充满刺激的冒险,或许这就是大草原的无穷魅力所在。行旅中的善感,会让陌生的一草一木都非比寻常。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
-
日本魅影(日)小泉八云 著,邵文实 译《日本魅影》是小泉八云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但与一般西方人怀着猎奇心理看东方不同的是,作者不是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来俯瞰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于西方的日本生活,而是以赞赏甚至仰慕的眼光,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内容底下,蕴涵着对一个民族及其文明的性格的考察,并对东西方不同思想理念作出感性的对比和评判。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西方人写的关于日本的《聊斋志异》,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令不同身份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
再现历史的神秘辉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编译本书为“世界经典纪录片‘传奇’”《考古探险》中的一本。迦太基的珠宝传说,亚洲的神秘玄学,撒丁尼亚遗失的文明,重见天日的繁华古城,创造之神建筑的印加首都,所罗门王与希巴女王的秘密故事……你不想一探究竟吗?本书就带你回到历史的深处,走近神秘与辉煌。通俗流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精美的图片,这里给你的将是一次精神上的传奇之旅。如何将瞬间的历史凝固成永恒的记忆?如何让远古的文明随人类发展的足迹不断续写?我们的祖先早在宇宙的洪荒之初就已经开始探索记录历史的方法。《传奇》系列图书根植于经典的“传奇”纪录片,选取新颖独特的视角,以通俗流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精美的图片将历史的瞬间凝固下来,力求在保留原片惊心动魄画面感的同时,传达更为广阔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经过4年的积淀,《传奇》系列图书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于广大读者面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与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全面合作,于岁末年初向读者倾情奉献一次文化盛筵。首次推出的《科学前沿》、《罪证现场》、《武器与战争》、《考古探秘》四个系列17本书,内容涉及科技、社会、医学、军事、考古等诸多方面,图片精雕细琢,文字丰富细腻。相信读者阅读此系列图书将得到一次精神上的传奇之旅。
-
北美游记沈光无论你下周要去纽约公干,还是准备明年到佛罗利达观光,回程途中请一定停留拉斯维加斯。那金碧辉煌的不夜城会让你神魂颠倒,终身难忘。然后你可以到旧金山,访问那亚洲之外最大的亚洲人聚居地,华人先民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唐人街。上午在高寒的山脉里滑雪,下午到阳光明媚的海滩游泳,酒乡的豪华盛宴之后,在雅致的温泉中消除一天的疲劳。你只需有一辆车,再花三百美元就能办到。这样的天堂何处寻?唯加利福尼亚是也。君未见滔滔圣劳伦斯河水汹涌澎湃,奔流到海不复回。君未见巍巍阿兹台克金字塔高耸云霄,千秋万代,鬼哭神嚎。热带雨林的神奇,老人河的低吟,西方列强在新世界造就的恩怨……
-
古老的卡拉布里亚(英)诺曼·道格拉斯 著,付志刚,周毅 译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曾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今其版图的最主要部分:意大利以其古国悠久的历史而依然感到荣耀。卡拉布里亚为意大利南部最偏僻的地区,绝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东、南、西三面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炙热的阳光和蔚蓝的海水,使其成为避暑胜地。道格拉斯曾长期在意大利定居,遍游意大利各地。本书是20世纪涉猎最广、最令人激动的冒险游记之一,作于1915年。由诺曼·道格拉斯编著的《古老的卡拉布里亚(精)》他着重描述了在卡拉布里亚的旅游经历,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引经据典,从文化、地理、历史、考古等角度翔实而又客观地记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喜庆、衣食住行、民族宗教、建筑风格等。《古老的卡拉布里亚(精)》文笔细腻、生动,大量引用书籍、典故、史实,足见作者文学造诣之精深、知识之渊博。跟随作者进行一番神游,既可领略卡拉在布亚的优美风景,亦可感受灿烂的古国文明。
-
横断山的眼睛徐冶 著生活在秘境家园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使秘境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更加神奇的色彩。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尤其是长居都市、身心疲累的读者,“到此一游”,收获将是多方面的。本丛书以一定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
-
莫言北海道走笔莫言莫言最初是以电影《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身份而在日本为人所知,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广泛流传,逐渐成为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2004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应北海道有关方面邀请,历时12天,纵横三千公里,莫言一行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北海道。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莫言前往的原因是,他想亲眼看看他的老乡刘连仁——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军强掳去当劳工,后逃亡——在那儿过了足足13年野人生活的地方。在旅途中,莫言与旅伴们畅谈文学、艺术、人生、动物、战争、过年,与当地普通的学生、影迷、乡民交流,谈吐风趣,见解独到,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