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长江边的古镇王以培《长江边的古镇》是作者花费十多年时间走访长江沿途古镇的记录,作者通过实地采风,将现实采风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记录了这些古镇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描绘了古镇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白帝城》中,作者沿着鱼嘴,扇沱、涪陵、珍溪、奉节、巫山、高阳、万洲、故陵、李渡等地采风,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传说、山水风光以及移民的现实情景。《江有汜》中,作者以诗人独有的人文情怀,以及文化记录者的使命感,将寻访故园的种种旧景新迹、历史感怀,如画卷般一一呈现。《沉沙》展现了作者更深入的探讨和思索。他寻找的不仅仅是故人,更是已故之城,已故的岁月。《河广》创作于作者从长江古镇归来后,回想昔日的寻访,仍旧魂牵梦萦,于是再次踏上旅途,抒写重逢故园、重遇故人的所见所感。《往生》的此番创作缘起于作者母亲的故去。往生,便是从逝去中生发出新生的过程,它既是逝者的解脱,更是生者的智慧。昔日的追忆与当下的哀思化作了对往生的思索。十余年来在长江三峡淹没区的行走、采风,历经若干物是人非之后,激发了作者对生命、人生的全新感悟。套装包括《白帝城》《江有汜》《沉沙》《河广》《往生》共五部作品。
-
喜马拉雅的灵魂苏洪宇谁的灵魂中没有对西藏,特别是西藏阿里的向往呢?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只是我们往往囿于现实未能成行。苏洪宇先生不同,作为西藏阿里的首席旅游顾问,他有心有力,涉藏几十次,单是西藏阿里就去过两趟,从容盘桓月余。他以旅游规划专家身份之便,足迹遍及西藏阿里各地:从雪山环绕的普兰,到神山圣湖;从“藏西女儿国”科加村,到遥远的阿育王孔雀王朝;从拉卓章岩画,到原产于西藏阿里的山羊绒“开司米”;从“士林环抱”的札达,到远古的象雄、古格王朝……去往西藏阿里的理由,无一遗漏。他在行走中反思自己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看待中华文化的偏颇视角,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平视西藏阿里的天地人,探寻西藏阿里的过去、现在、未来。《喜马拉雅的灵魂——西藏阿里旅行随笔》就是这样走出来的的一部兼具纪实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的文化散文。
-
穿越古丝路探秘天下编写组在曾经的世界版图上,亚欧大陆勤劳勇敢的人民,用双脚和船只,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陆上与海上通路。打开当今的世界地图,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激发了这古老而又崭新道路的无限活力。“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本书带你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共同追忆古丝路上美好的故事、动人的传奇。
-
徒步中国麦克·贝茨勋爵(The Rt. Hon. Lord Michael Bates)著 李雪琳·贝茨勋爵夫(Lady Xuelin Li Bates)等 译《徒步中国——爱与和平的信仰征途》收录了英国贝茨勋爵2015年7月—2015年10月从北京徒步至杭州的徒步日记英文全文70余篇以及中文精华50余篇。日记中有一些中英比较,比如饮食、礼节、观念;有一些感悟,比如体育有助于社会秩序,残疾儿童希望之家体会感恩知足;有一些当日事件记录,比如沿途民众送水;有一些周边人物素描,比如妻子、红会人员、志愿者、路人、村民、沿途接见的领导、招待人员;有一些休息日活动记录,如中学演讲,纪念馆参观,与王石赛艇。阅读起来较为轻松,又有所思考。
-
首次南极探险罗德·阿蒙森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和同伴们历尽艰辛,最终战胜比他早出发两个月的英国海军上尉罗伯特·F·斯科特组织的英国探险队,提前35天到达极点,摘取了首登南极点的桂冠。他的成功在南极探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自1909年皮尔里到达北极后不到3年内,南北两极都已留下人类的足迹。
-
最远的旅行,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王臣 著《最远的旅行,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是一本“在路上”的书。清寂的文字,静美的图片。一切都与拉萨有关,一切都与佛有关,一切都与爱有关,一切都与生死、欢离有关。从拉萨开始,去往哪里?这条路很长,并将永无止境。这本书,写给你。写给漫长旅途和圣城拉萨。写给,在路上的,行人。写给,朝圣和皈依。
-
徒步进藏亦凡暂缺简介...
-
陌路回家李明熙 著从德国柏林骑单车回到中国香港,恒跨亚欧大陆一万四千公里的丝路壮游,不只是一次惊世骑行之旅,更有一人、一车、一猫的暖心故事。
-
扁舟过三峡(英)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著;黄立思译本书是一部日记体裁的游记。1883年2月中旬立德乘小帆船从汉口出发,上溯长江直达重庆,历时约1个半月。每晚写日记叙述旅途中所见所闻。他对长江三峡的风光惊愕、赞叹不已,并以《过三峡》一章的标题作为书名。游记为我们还原了19世纪末期长江河道仍然保留着的许多大自然原始风貌。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坐着游轮游三峡再也见不到的了。立德还详尽地叙述了纤夫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对纤夫们的号子声,拉纤的姿势和动作,拉纤行进中的极度艰险,数十名乃至上百名纤夫的行动如何协调,纤绳的构造,纤夫们的工资等等,都有生动的描写。可以说,立德的游记从一个侧面对长江航运状况提供了生动的资料。读者可从书中窥视到十九世纪末长江沿岸人民的生活、风俗、宗教、工商业之一斑。
-
穿越66号公路江凌一个人,一辆车,她独自穿越美国66号公路,在亘古神秘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在烈日灼烧下的莫哈维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丘壑与荒原,她敬畏自然、如苦行僧般行走,体验着天地辽阔。在这条号称美国的母亲路上,她沿途邂逅嬉皮士、流浪汉、牛仔、哈雷党;访问市长、艺术家、作家、老兵、私人电台主、沿街庶民;拍摄大量照片,再现4000公里万千群像,展开一幅66号公路的鲜活画卷,记录下她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和脚步,一起《穿越66号公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