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上下册)

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上下册)

作者:程苏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ISBN:9787301289846

定价:¥1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提出并解释了“经目”这一概念。“经目”是指历代中央政府对官学中所尊“经书”及其解释体系而做出的限定。经目与经学历史中的经书合称不同,一般的经书合称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个人性,在计数时宽松随意,而经目则具有学理性、稳定性和制度性。本书以历代“经目”的演变为核心,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展开从“六艺”到“十三经”的专题史研究。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于史实的考辨清理;考稽、探讨经目演变的内外部诱因以及前后因革或并存的不同经目之间的关系;尝试就“经目”本身及其与经学史的关系等问题作若干理论性的探讨与总结。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充分的文献学基础上,以文化史为背景,将经目的研究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等相关研究结合起来,全面立体地考察经目这一历史现象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同时,本书的研究也是在“当代史”的情景下展开的。其中,关于战国时期儒学的地域分布与“六艺”之提出的论述,关于两汉五经说学理重构的阐释,关于日传本《古文孝经孔传》真伪的考辨,关于宋代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与当时政治之关系的考论,关于《十三经注疏》初次汇印地点的考证,作者都有自己的创获。
作者简介
  程苏东,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哲学系博士后。出站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兼任国学研究院、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秘书。
目录
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目录
上册
序 袁行霈

绪论

一、“经目”的提出

二、经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六艺”的形成

第一节西周、春秋的国家教育与王官“四教”

一、作为贵族“公共空间”的商周学宫

二、“诗礼乐”与“书”:二分的经典结构

三、辟雍与泮宫的科目差异

四、仪式与文本:诗礼乐与《书》的经典化

第二节定本与赋义:从王教之典到孔门圣典

一、孔子与“四教”经典的正定

二、旧邦新命:“四教”之学的危机与新变

三、圣人有“作”:《春秋》的经典化

四、由筮典到儒经:《易》学德教思想的发掘

五、圣统的终结与“经典之门”的关闭

第三节战国儒学的分化与“六艺”说之提出

一、不见于《孟》《荀》的“六艺”说

二、战国时期“六学”并举说考索

三、专经与通义:战国儒学的分化

四、“六艺”为楚儒所倡说刍议

第四节汉初儒学与“六艺”说之确立

一、“以六为度”:贾谊的“六艺”论

二、“六学皆大”:董仲舒的“六艺”论

第二章两汉官定经目的制度演变

第一节从孔门圣典到帝国经典

一、建元五年之前的博士制度

二、草创阶段的“五经博士”

第二节“师法博士”制的确立与早期调整

一、诸经师法分化与官学师法的出现

二、石渠会议与《穀梁传》的官学化

三、宣帝黄龙“十二员”与“师法博士”制的确立

四、元帝政治与《京氏易》的尊废

第三节刘歆争立古文经与今古学的对立

一、谁是历史的叙述者:从《新学伪经考》说起

二、尊《左》事件中的“阵营”问题

三、官学背景下的西汉古文经学传统

四、“毁师法”:刘歆《左氏》新学与汉代《春秋》学
传统之间的矛盾

五、成哀政治语境中的刘歆《左氏》新学
第四节王莽持政时期的经目改革

一、似是而非的“古文经博士”

二、《乐经》立学与博士增员

三、从“《周官》”到“《周礼》”

第五节东汉经目制度的重建

一、“十四博士”的确立

二、《左》《穀》遭废与《公羊》独尊

三、大、小戴分置与“庆氏礼”的性质问题

第三章两汉“五经”说的学理重构

第一节两汉之际重建“五经”说的契机

一、从“数以六为纪”到“数用五”

二、以“五常”配“五经”

三、5+1:贾谊式“六艺”说的重现

第二节《汉书·艺文志》所见“五经”说

一、学术史回顾

二、西汉中后期重《易》思想的渊源

三、以《易》为“五经之原”的实现

第三节《白虎通·五经》所见“五经”说

一、《白虎通》所见“五经”说校勘

二、谶纬之学的兴起与《春秋》“为赤制”说

三、《白虎通》所见“五经”说的性质问题

下册

第四章魏晋至隋唐经目演变

第一节郑学一统:魏初经目新变

一、曹魏“十九博士”说考伪

二、不标师法的曹魏博士制度

三、魏初太学中的郑学“小一统”

四、边缘化的魏初太学

第二节郑王分庭:曹魏后期的学术与政治

一、王学立官的时间问题

二、王学肇兴之由

三、嘉平以后的郑王之争与曹马之争

第三节繁简依违:两晋官学经目的调整

一、晋武“十九博士”诸说平议

二、《三临辟雍碑》所见三家礼的并置

三、驳杂多元的西晋太学师法

四、东晋博士员减省与太学师法一元化

五、孝武帝重定国子学经目

第四节儒玄之争:南北朝经目沿革

一、“意在贵玄”:颜延之元嘉新制

二、“儒不可缺”:王俭与陆澄的永明更化

三、梁陈经目与晚出新注的胜利

四、十六国、北朝及隋经目探赜

第五节多元归一:一元化的唐代经目

一、唐代科举与“九经”制的确立

二、今古《孝经》之争与玄宗御注的颁定

第五章宋学的发展与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

第一节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经目改革

一、北宋经学新变与熙宁“五经”制度

二、兼经制度的确立与《孟子》升经

三、元祐更化与北宋经目的后续调整

第二节南宋“六经”制度

一、南宋“六经”的建立

二、南宋“六经”的经学史地位

第三节从“六经五书”到“四书五经”

一、“四书”的结集

二、至元国子学与“六经五书”制

三、皇庆科举与“四书五经”的确立

四、《周礼》的废置及其经学史意义

第六章民间经学力量的上升与“十三经”的确立

第一节南宋至明初的“十四经”说

一、“十四经”所指略考

二、“十四经”之说的学术背景

三、“十四经”说的经学史地位

第二节《十三经注疏》的初次汇印及其经学史意义

一、所谓“南监本”的刊刻时间问题

二、“南监本”之说的形成及传播

三、“南监本”之说考伪

四、“正德本”《十三经注疏》的经学史意义

第三节明中期汉学思潮的兴起与“十三经”的正式确立

一、“十三经”成于宋代说平议

二、南宋所谓“十三经”之提出

三、“至正嘉之际而尽变其说”:《十三经注疏》的出现

四、从闽本到北监本:“十三经”之名的最终确立

五、“十三经”之说的官方认可

附录一: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
各书刻工名录

附录二:北京市文物局本《十三经注疏》刻工籍贯
可考者所刻书(瞿目所载部分)

结语

一、经目的基本特征

二、经目演变的分期

三、经目与经学史之关系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古籍

二、近代以来出版论著

三、论文集及研究资料汇编

四、学位论文

五、期刊论文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