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电镜学研究及关键技术
作者:徐绍华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ISBN:9787122291318
定价:¥1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囊括电镜方法学、病原物形态结构、细胞病理学三位一体的研究技术专著,内容源自作者35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原微生物的电镜观察,包括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真菌病毒及类菌原体、类细菌体等,详细分析了感病细胞的结构及各种胞器的病理变化,病原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形式与侵染区域位置的定位等。第二部分阐述电镜制样技术的关键因素分析及策略,结合电镜方法学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读,包括负染技术、超薄切片技术、免疫电镜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等。 本书收录珍贵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电镜照片410多幅,文中提出了很多新的学术观点,如病毒及内含体与细胞膜系统(胞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核膜、线粒体膜等)在侵染与复制中相互间的关联性,在菜豆畸矮病毒中发现世界小的单链DNA病毒(直径9~11毫nm)等。 本书内容原创度高,可供生物学、植物病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徐绍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在电鏡技术与病毒学的研究实践中,突破了单纯技术观点,实现了研究与技术的结合,完善了电镜制样技术的系统理论总结,为电镜技术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做了大量普及工作。曾先后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北京植物病理学会、新疆微生物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系、农业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培训班等单位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讲课。
目录
第一章 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电镜研究 / 001
一、概论 / 002
二、电镜观察 / 002
1.负染的病毒粒子(杆状) / 003
2.单体细胞的放大 / 003
3.胞质内的病毒 / 003
4.病毒的纵横切面 / 003
5.放大的病毒横切 / 003
6.健株的叶绿体 / 004
7.病株的叶绿体 / 004
8.淀粉粒淤积 / 005
9.叶绿体多种病变形态 / 005
10.叶绿体片层解体 / 005
11.病健细胞核对比 / 005
12.细胞核畸变 / 006
13.结晶状内含体 / 007
14.不定形体与髓鞘样结构 / 007
第二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北京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23
一、概论 / 024
二、电镜观察 / 025
15.负染的病毒粒子(特长杆状) / 025
16.表皮细胞的不同变化 / 025
17.表皮细胞的局部放大 / 025
18.筛管细胞中的核损伤 / 025
19.胞质区的病毒分布 / 026
20.病毒与质膜、液泡膜的相关性 / 026
21.细胞核严重病变 / 026
22.细胞核解体,次生液泡增生 / 027
23.线粒体增殖、空泡化 / 027
24.结晶状内含体 / 027
第三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深圳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39
一、概论 / 040
二、电镜观察 / 040
25.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40
26.内含体侵蚀核膜 / 040
27.多个细胞内的病毒及内含体 / 041
28.病毒内含体与线粒体 / 042
29.线粒体内外膜崩解 / 042
30.叶绿体、线粒体畸变 / 042
31.线粒体增生 / 043
32.线粒体、叶绿体严重损伤 / 044
33.细胞核崩解 / 044
34.病毒内含体侵入细胞核 / 045
35.细胞核畸形,核膜瓦解 / 045
36.病毒在胞质区的分布 / 045
37.结晶状内含体 / 045
第四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沈阳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60
一、概论 / 061
二、电镜观察 / 061
38.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61
39.多个细胞内的病毒及内含体 / 061
40.病毒、内含体与线粒体解体 / 061
41.病毒、内含体与叶绿体崩解 / 062
42.线粒体、叶绿体解体与不定形体、环状物 / 062
43.多个细胞中线粒体受损 / 063
三、小结 / 063
第五章 大豆花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 / 070
一、概论 / 071
二、电镜观察 / 071
44.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71
45.完整的风轮内含体 / 071
46.管状、卷轴状内含体 / 072
47.带状、束状内含体与病毒粒子 / 073
48.内含体在胞质内的分布 / 073
49.细胞核、叶绿体严重病变 / 073
50.风轮内含体侵入细胞核 / 074
51.细胞核内的不定形体、与液泡膜相融 / 074
52.线粒体畸变、大量增生 / 075
53.环状内含体、髓鞘样结构 / 075
第六章 四季参卷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086
一、概论 / 087
二、电镜观察 / 087
54.完整的风轮内含体 / 087
55.病毒在细胞内的分布 / 088
56.核膜上见风轮内含体 / 088
57.细胞核畸变 / 089
58.叶绿体畸变 / 089
59.畸形的叶绿体、球状体外溢 / 090
60.淀粉粒淤积,病毒侵染胞壁 / 090
61.叶绿体横切面及多泡体结构 / 091
第七章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100
一、概论 / 101
二、电镜观察 / 101
62.特殊形态的风轮状内含体 / 101
63.内含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形式 / 102
64.线粒体、叶绿体严重畸变 / 102
65.叶绿体崩解散落过程 / 103
66.细胞核的病变 / 103
第八章 木瓜环斑病毒的电镜观察 / 110
一、概论 / 111
二、电镜观察 / 111
67.负染的病毒粒子 / 111
68.筛管细胞中的风轮状内含体 / 112
69.胞质内的风轮、卷轴、环状内含体 / 112
70.质膜、液泡膜附近的病毒内含体 / 112
71.线粒体崩解与囊泡结构 / 113
72.细胞核、线粒体周边的风轮状、环状内含体 / 113
73.细胞壁、胞间联丝结构畸变 / 114
74.叶绿体片层结构解体,胞壁崩解 / 114
75.叶绿体片层结构异变及多层环状结构 / 114
76.细胞结构破损及大量囊泡、环状物 / 115
77.细胞核的严重病变 / 115
78.畸形的细胞核呈分枝状 / 115
79.多层环的髓鞘样结构 / 115
第九章 蚕豆萎蔫病毒的电镜观察 / 130
一、概论 / 131
二、电镜观察 / 131
80.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31
81.病毒结晶聚集体 / 132
82.褪绿斑症状区病毒聚集体 / 132
83.病毒聚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 / 132
84.褪绿斑症状区的板式结晶体 / 132
85.病毒聚集体的形成过程 / 132
86.褪绿斑症状区结晶状内含体 / 132
87.细胞核内的病毒聚集体 / 133
88.病毒聚集体侵入细胞核,线粒体增生 / 133
89.核仁区见病毒粒子 / 133
90.病毒多种形式分布于胞质区及囊池、管状结构 / 134
91.病毒聚集线粒体周围 / 134
92.线粒体与多层环状内含体的相关性 / 135
9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 / 135
第十章 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151
一、概论 / 152
二、电镜观察 / 152
94.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52
95.病毒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 152
96.包含体病毒与多泡体结构 / 152
97.包含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胞间联丝的相关性 / 153
98.细胞中的膜状体结构 / 153
99.质膜系统受损,胞间联丝畸变 / 154
100.多泡体与质膜系统的相关性 / 154
101.髓鞘样结构的两种形态 / 155
102.髓鞘样结构与胞质膜、液泡膜的相关性 / 155
第十一章 菜豆畸矮病毒的电镜观察 / 166
一、概论 / 167
二、电镜观察 / 167
103.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67
104.细胞核内的病毒粒子 / 167
105.完整的表皮细胞中病毒的分布,结构的变异 / 168
106.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颗粒及不定形体 / 168
107.细胞核、线粒体周边密集大量病毒 / 168
108.核膜孔破裂,内质网增生、畸变 / 168
109.细胞核膜、线粒体内外膜密集大量病毒 / 168
110.病毒与组织内膜结构紧密相连 / 169
111.病毒在胞质区内不同的分布形式 / 169
112.呈长轨式排列的病毒 / 170
113.放大的病毒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 / 170
114.病毒以叠加的形式形成结晶团块 / 170
115.病毒密集于线粒体、液泡膜周边,见髓鞘样结构 / 170
116.液泡膜上密集病毒与结晶聚集体 / 170
第十二章 白粉虱体内菜豆畸矮病毒的电镜观察 / 185
一、概论 / 186
二、电镜观察 / 186
117.白粉虱唾腺体细胞结构 / 186
118.细胞结构的局部放大 / 186
119.弥散分布于胞质中的病毒 / 186
120.弯曲的管状结构上排列着病毒 / 187
第十三章 香蕉花叶病的电镜观察 / 192
一、概论 / 193
二、电镜观察 / 193
121.负染色与组织切片中的病毒粒子(杆状) / 193
122.免疫电镜技术下的病毒形态特征 / 194
123.感病细胞结构的病理变化 / 194
124.细胞核的畸变 / 194
125.细胞中呈三角形的结晶状内含体 / 195
126.线粒体大量增生与六角形结晶状内含体 / 195
127.输导组织中的质膜体结构 / 195
第十四章 香蕉束顶病的电镜观察 / 204
一、概论 / 205
二、电镜观察 / 205
128.香蕉叶脉输导组织中的BLO / 205
129.茎段输导组织中的BLO / 206
130.分裂式繁殖的BLO / 206
131.类细菌体典型的细胞壁结构 / 206
132.BLO的不同形态 / 207
133.BLO二分裂式的繁殖方式 / 207
134.负染色的BLO颗粒 / 207
第十五章 交脉蚜体内类细菌体的电镜观察 / 216
一、概论 / 217
二、电镜观察 / 217
135.唾腺体内脂肪滴及不定形体 / 217
136.口器中的BLO颗粒 / 217
137.口器中多形态的BLO / 217
138.BLO颗粒的纵横切面 / 217
第十六章 海带叶卷病的电镜观察 / 222
一、概论 / 223
二、电镜观察 / 223
139.海带叶部细胞全图 / 223
140.海带叶脉组织中多形态类菌原体 / 225
141.MLO袋状式的聚集,从胞间联丝中通过 / 225
142.二分裂式的繁殖过程 / 226
第十七章 枣疯病的电镜观察 / 231
一、概论 / 232
二、电镜观察 / 232
143.韧皮部细胞MLO的分布情况 / 232
144.根部输导组织中的MLO颗粒 / 232
第十八章 聚合草矮缩病的电镜观察 / 236
一、概论 / 237
二、电镜观察 / 237
145.筛管细胞中多形态的MLO颗粒 / 237
146.茎段表皮细胞中的螺旋丝状体及分裂式繁殖过程 / 237
147.MLO颗粒从胞间联丝中通过 / 237
148.细胞核的特异变化 / 238
第十九章 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的超微结构 / 244
一、概论 / 245
二、电镜观察 / 245
149.脂肪体内颗粒体病毒的分布 / 245
150.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 / 245
151.颗粒体病毒双粒子核髓的排列方式 / 246
152.病毒在昆虫体内装配的全过程由病毒基质聚集开始 / 246
153.逐步形成病毒核髓 / 246
154.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开始套装蛋白外壳 / 246
155.颗粒体病毒装配的全过程分解图示 / 247
第二十章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的超微结构 / 255
一、概论 / 256
二、电镜观察 / 256
156.颗粒体病毒体内装配的初始阶段 / 256
157.形成病毒粒子 / 257
158.套装蛋白外壳最后形成完整的病毒 / 257
159.病毒的形态特征 / 257
160.双粒子的包含体结构 / 257
161.颗粒体病毒纵、横切面的标准图像 / 257
第二十一章 感染病毒的小麦全蚀菌超微结构 / 265
一、概论 / 266
二、电镜观察 / 267
162.培养7天的小麦全蚀菌形态结构 / 267
163.培养20天的菌体结构 / 267
164.小麦全蚀菌形态结构特征 / 267
165.菌体细胞核、核膜区出现破损 / 267
166.菌体的细胞壁结构特征 / 267
167.菌体的垂直横切面,见三层胞壁结构 / 268
168.个别菌体的胞壁1/2区段由两层组成 / 268
169.病毒弥散分布于菌体线粒体与液泡内 / 268
170.病毒在液泡内呈串球式排列 / 268
171.病毒与液泡膜的密切相关性 / 268
172.菌体细胞隔板形成的初始阶段 / 268
173.隔板形成的中期阶段 / 269
174.隔板已完全形成,见沃罗宁体 / 269
第二十二章 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TMV-RNA在烟叶细胞中的复制 / 283
一、概论 / 284
二、电镜观察 / 284
175.健康烟叶,细胞核,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4
176.健康烟叶,叶绿体,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7.健康烟叶,线粒体,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8.接种病毒6天后的感病细胞核见大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9.病叶细胞核与叶绿体均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80.病叶细胞中线粒体内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81.病毒颗粒密集区见少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6
182.病毒颗粒的纵横切面可见极少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6
183.接种病毒48h后细胞核内同接种6天后的情况一样 / 286
184~185.接种48h后经DNA酶处理,细胞核内仍见银粒沉淀 / 286
186~189.经链霉蛋白酶E和RNA酶处理后细胞核、叶绿体、病毒聚集区内银粒沉淀消失 / 286
第二十三章 电镜制样技术中的关键因素 / 303
一、概论 / 304
1.电镜技术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 / 304
2.电镜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重要性 / 305
3.电镜技术的局限性 / 306
4.电镜技术中的两大要点 / 307
5.电镜技术与病毒症状学的相关性 / 308
6.取材是电镜技术中的第一关键 / 310
7.电镜制样技术的种类与功能 / 311
二、超薄切片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 313
1.戊二醛固定剂的特性与使用时的要点 / 313
2.四氧化锇固定剂的特性与使用时的要点 / 314
3.混合固定剂和补充固定剂的使用要点 / 315
4.样品固定中缓冲液的选择及渗透压的调节 / 316
5.固定过程中的洗涤(冲洗)问题 / 316
6.样品脱水与置换的关键问题 / 317
7.样品树脂包埋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 318
8.切片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应如何排解 / 320
9.超薄切片的染色 / 323
三、电镜的负染技术 / 325
1.负染技术的形成及应用上的意义 / 325
2.快速浸沾技术的关键问题 / 326
3.病毒提纯液的负染技术与提纯技术相关性的探讨 / 328
四、免疫电镜技术(改进法) / 331
1.铺展A蛋白酶膜 / 331
2.滴加抗血清 / 331
3.滴加病毒抗原(病毒提纯液) / 331
4.滴加抗血清修复 / 331
5.双氧铀或磷钨酸负染色 / 331
6.免疫电镜图像分析 / 331
五、电镜放射自显影 / 332
1.电镜放射自显影在植物病毒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 332
2.电镜放射自显影的详细方法 / 332
六、几种特殊材料的电镜制样技术要点 / 335
1.禾本科植物及多年生果木的制样技术要点 / 335
2.真菌材料的样品制备要点 / 336
3.昆虫材料的样品制备关键要点 / 338
索引/ 341
一、概论 / 002
二、电镜观察 / 002
1.负染的病毒粒子(杆状) / 003
2.单体细胞的放大 / 003
3.胞质内的病毒 / 003
4.病毒的纵横切面 / 003
5.放大的病毒横切 / 003
6.健株的叶绿体 / 004
7.病株的叶绿体 / 004
8.淀粉粒淤积 / 005
9.叶绿体多种病变形态 / 005
10.叶绿体片层解体 / 005
11.病健细胞核对比 / 005
12.细胞核畸变 / 006
13.结晶状内含体 / 007
14.不定形体与髓鞘样结构 / 007
第二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北京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23
一、概论 / 024
二、电镜观察 / 025
15.负染的病毒粒子(特长杆状) / 025
16.表皮细胞的不同变化 / 025
17.表皮细胞的局部放大 / 025
18.筛管细胞中的核损伤 / 025
19.胞质区的病毒分布 / 026
20.病毒与质膜、液泡膜的相关性 / 026
21.细胞核严重病变 / 026
22.细胞核解体,次生液泡增生 / 027
23.线粒体增殖、空泡化 / 027
24.结晶状内含体 / 027
第三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深圳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39
一、概论 / 040
二、电镜观察 / 040
25.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40
26.内含体侵蚀核膜 / 040
27.多个细胞内的病毒及内含体 / 041
28.病毒内含体与线粒体 / 042
29.线粒体内外膜崩解 / 042
30.叶绿体、线粒体畸变 / 042
31.线粒体增生 / 043
32.线粒体、叶绿体严重损伤 / 044
33.细胞核崩解 / 044
34.病毒内含体侵入细胞核 / 045
35.细胞核畸形,核膜瓦解 / 045
36.病毒在胞质区的分布 / 045
37.结晶状内含体 / 045
第四章 唐菖蒲花叶病毒(沈阳分离株)的电镜观察 / 060
一、概论 / 061
二、电镜观察 / 061
38.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61
39.多个细胞内的病毒及内含体 / 061
40.病毒、内含体与线粒体解体 / 061
41.病毒、内含体与叶绿体崩解 / 062
42.线粒体、叶绿体解体与不定形体、环状物 / 062
43.多个细胞中线粒体受损 / 063
三、小结 / 063
第五章 大豆花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 / 070
一、概论 / 071
二、电镜观察 / 071
44.负染的病毒粒子(线状) / 071
45.完整的风轮内含体 / 071
46.管状、卷轴状内含体 / 072
47.带状、束状内含体与病毒粒子 / 073
48.内含体在胞质内的分布 / 073
49.细胞核、叶绿体严重病变 / 073
50.风轮内含体侵入细胞核 / 074
51.细胞核内的不定形体、与液泡膜相融 / 074
52.线粒体畸变、大量增生 / 075
53.环状内含体、髓鞘样结构 / 075
第六章 四季参卷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086
一、概论 / 087
二、电镜观察 / 087
54.完整的风轮内含体 / 087
55.病毒在细胞内的分布 / 088
56.核膜上见风轮内含体 / 088
57.细胞核畸变 / 089
58.叶绿体畸变 / 089
59.畸形的叶绿体、球状体外溢 / 090
60.淀粉粒淤积,病毒侵染胞壁 / 090
61.叶绿体横切面及多泡体结构 / 091
第七章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100
一、概论 / 101
二、电镜观察 / 101
62.特殊形态的风轮状内含体 / 101
63.内含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形式 / 102
64.线粒体、叶绿体严重畸变 / 102
65.叶绿体崩解散落过程 / 103
66.细胞核的病变 / 103
第八章 木瓜环斑病毒的电镜观察 / 110
一、概论 / 111
二、电镜观察 / 111
67.负染的病毒粒子 / 111
68.筛管细胞中的风轮状内含体 / 112
69.胞质内的风轮、卷轴、环状内含体 / 112
70.质膜、液泡膜附近的病毒内含体 / 112
71.线粒体崩解与囊泡结构 / 113
72.细胞核、线粒体周边的风轮状、环状内含体 / 113
73.细胞壁、胞间联丝结构畸变 / 114
74.叶绿体片层结构解体,胞壁崩解 / 114
75.叶绿体片层结构异变及多层环状结构 / 114
76.细胞结构破损及大量囊泡、环状物 / 115
77.细胞核的严重病变 / 115
78.畸形的细胞核呈分枝状 / 115
79.多层环的髓鞘样结构 / 115
第九章 蚕豆萎蔫病毒的电镜观察 / 130
一、概论 / 131
二、电镜观察 / 131
80.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31
81.病毒结晶聚集体 / 132
82.褪绿斑症状区病毒聚集体 / 132
83.病毒聚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 / 132
84.褪绿斑症状区的板式结晶体 / 132
85.病毒聚集体的形成过程 / 132
86.褪绿斑症状区结晶状内含体 / 132
87.细胞核内的病毒聚集体 / 133
88.病毒聚集体侵入细胞核,线粒体增生 / 133
89.核仁区见病毒粒子 / 133
90.病毒多种形式分布于胞质区及囊池、管状结构 / 134
91.病毒聚集线粒体周围 / 134
92.线粒体与多层环状内含体的相关性 / 135
9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 / 135
第十章 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电镜观察 / 151
一、概论 / 152
二、电镜观察 / 152
94.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52
95.病毒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 152
96.包含体病毒与多泡体结构 / 152
97.包含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胞间联丝的相关性 / 153
98.细胞中的膜状体结构 / 153
99.质膜系统受损,胞间联丝畸变 / 154
100.多泡体与质膜系统的相关性 / 154
101.髓鞘样结构的两种形态 / 155
102.髓鞘样结构与胞质膜、液泡膜的相关性 / 155
第十一章 菜豆畸矮病毒的电镜观察 / 166
一、概论 / 167
二、电镜观察 / 167
103.负染的病毒粒子(球状) / 167
104.细胞核内的病毒粒子 / 167
105.完整的表皮细胞中病毒的分布,结构的变异 / 168
106.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颗粒及不定形体 / 168
107.细胞核、线粒体周边密集大量病毒 / 168
108.核膜孔破裂,内质网增生、畸变 / 168
109.细胞核膜、线粒体内外膜密集大量病毒 / 168
110.病毒与组织内膜结构紧密相连 / 169
111.病毒在胞质区内不同的分布形式 / 169
112.呈长轨式排列的病毒 / 170
113.放大的病毒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 / 170
114.病毒以叠加的形式形成结晶团块 / 170
115.病毒密集于线粒体、液泡膜周边,见髓鞘样结构 / 170
116.液泡膜上密集病毒与结晶聚集体 / 170
第十二章 白粉虱体内菜豆畸矮病毒的电镜观察 / 185
一、概论 / 186
二、电镜观察 / 186
117.白粉虱唾腺体细胞结构 / 186
118.细胞结构的局部放大 / 186
119.弥散分布于胞质中的病毒 / 186
120.弯曲的管状结构上排列着病毒 / 187
第十三章 香蕉花叶病的电镜观察 / 192
一、概论 / 193
二、电镜观察 / 193
121.负染色与组织切片中的病毒粒子(杆状) / 193
122.免疫电镜技术下的病毒形态特征 / 194
123.感病细胞结构的病理变化 / 194
124.细胞核的畸变 / 194
125.细胞中呈三角形的结晶状内含体 / 195
126.线粒体大量增生与六角形结晶状内含体 / 195
127.输导组织中的质膜体结构 / 195
第十四章 香蕉束顶病的电镜观察 / 204
一、概论 / 205
二、电镜观察 / 205
128.香蕉叶脉输导组织中的BLO / 205
129.茎段输导组织中的BLO / 206
130.分裂式繁殖的BLO / 206
131.类细菌体典型的细胞壁结构 / 206
132.BLO的不同形态 / 207
133.BLO二分裂式的繁殖方式 / 207
134.负染色的BLO颗粒 / 207
第十五章 交脉蚜体内类细菌体的电镜观察 / 216
一、概论 / 217
二、电镜观察 / 217
135.唾腺体内脂肪滴及不定形体 / 217
136.口器中的BLO颗粒 / 217
137.口器中多形态的BLO / 217
138.BLO颗粒的纵横切面 / 217
第十六章 海带叶卷病的电镜观察 / 222
一、概论 / 223
二、电镜观察 / 223
139.海带叶部细胞全图 / 223
140.海带叶脉组织中多形态类菌原体 / 225
141.MLO袋状式的聚集,从胞间联丝中通过 / 225
142.二分裂式的繁殖过程 / 226
第十七章 枣疯病的电镜观察 / 231
一、概论 / 232
二、电镜观察 / 232
143.韧皮部细胞MLO的分布情况 / 232
144.根部输导组织中的MLO颗粒 / 232
第十八章 聚合草矮缩病的电镜观察 / 236
一、概论 / 237
二、电镜观察 / 237
145.筛管细胞中多形态的MLO颗粒 / 237
146.茎段表皮细胞中的螺旋丝状体及分裂式繁殖过程 / 237
147.MLO颗粒从胞间联丝中通过 / 237
148.细胞核的特异变化 / 238
第十九章 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的超微结构 / 244
一、概论 / 245
二、电镜观察 / 245
149.脂肪体内颗粒体病毒的分布 / 245
150.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 / 245
151.颗粒体病毒双粒子核髓的排列方式 / 246
152.病毒在昆虫体内装配的全过程由病毒基质聚集开始 / 246
153.逐步形成病毒核髓 / 246
154.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开始套装蛋白外壳 / 246
155.颗粒体病毒装配的全过程分解图示 / 247
第二十章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的超微结构 / 255
一、概论 / 256
二、电镜观察 / 256
156.颗粒体病毒体内装配的初始阶段 / 256
157.形成病毒粒子 / 257
158.套装蛋白外壳最后形成完整的病毒 / 257
159.病毒的形态特征 / 257
160.双粒子的包含体结构 / 257
161.颗粒体病毒纵、横切面的标准图像 / 257
第二十一章 感染病毒的小麦全蚀菌超微结构 / 265
一、概论 / 266
二、电镜观察 / 267
162.培养7天的小麦全蚀菌形态结构 / 267
163.培养20天的菌体结构 / 267
164.小麦全蚀菌形态结构特征 / 267
165.菌体细胞核、核膜区出现破损 / 267
166.菌体的细胞壁结构特征 / 267
167.菌体的垂直横切面,见三层胞壁结构 / 268
168.个别菌体的胞壁1/2区段由两层组成 / 268
169.病毒弥散分布于菌体线粒体与液泡内 / 268
170.病毒在液泡内呈串球式排列 / 268
171.病毒与液泡膜的密切相关性 / 268
172.菌体细胞隔板形成的初始阶段 / 268
173.隔板形成的中期阶段 / 269
174.隔板已完全形成,见沃罗宁体 / 269
第二十二章 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TMV-RNA在烟叶细胞中的复制 / 283
一、概论 / 284
二、电镜观察 / 284
175.健康烟叶,细胞核,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4
176.健康烟叶,叶绿体,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7.健康烟叶,线粒体,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8.接种病毒6天后的感病细胞核见大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79.病叶细胞核与叶绿体均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80.病叶细胞中线粒体内未见3H标记的沉淀物 / 285
181.病毒颗粒密集区见少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6
182.病毒颗粒的纵横切面可见极少量3H标记的沉淀物 / 286
183.接种病毒48h后细胞核内同接种6天后的情况一样 / 286
184~185.接种48h后经DNA酶处理,细胞核内仍见银粒沉淀 / 286
186~189.经链霉蛋白酶E和RNA酶处理后细胞核、叶绿体、病毒聚集区内银粒沉淀消失 / 286
第二十三章 电镜制样技术中的关键因素 / 303
一、概论 / 304
1.电镜技术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 / 304
2.电镜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重要性 / 305
3.电镜技术的局限性 / 306
4.电镜技术中的两大要点 / 307
5.电镜技术与病毒症状学的相关性 / 308
6.取材是电镜技术中的第一关键 / 310
7.电镜制样技术的种类与功能 / 311
二、超薄切片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 313
1.戊二醛固定剂的特性与使用时的要点 / 313
2.四氧化锇固定剂的特性与使用时的要点 / 314
3.混合固定剂和补充固定剂的使用要点 / 315
4.样品固定中缓冲液的选择及渗透压的调节 / 316
5.固定过程中的洗涤(冲洗)问题 / 316
6.样品脱水与置换的关键问题 / 317
7.样品树脂包埋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 318
8.切片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应如何排解 / 320
9.超薄切片的染色 / 323
三、电镜的负染技术 / 325
1.负染技术的形成及应用上的意义 / 325
2.快速浸沾技术的关键问题 / 326
3.病毒提纯液的负染技术与提纯技术相关性的探讨 / 328
四、免疫电镜技术(改进法) / 331
1.铺展A蛋白酶膜 / 331
2.滴加抗血清 / 331
3.滴加病毒抗原(病毒提纯液) / 331
4.滴加抗血清修复 / 331
5.双氧铀或磷钨酸负染色 / 331
6.免疫电镜图像分析 / 331
五、电镜放射自显影 / 332
1.电镜放射自显影在植物病毒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 332
2.电镜放射自显影的详细方法 / 332
六、几种特殊材料的电镜制样技术要点 / 335
1.禾本科植物及多年生果木的制样技术要点 / 335
2.真菌材料的样品制备要点 / 336
3.昆虫材料的样品制备关键要点 / 338
索引/ 34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