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

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

作者:季明川,孙万刚,杨萍 等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ISBN:9787109226654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是在“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协调发展创新综合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提升形成的一个创新成果。《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基于“十二五”山东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大需求,立足国内外农业现代化新态势,以中共十八大确定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协调创新发展这一主线,以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生态保护、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等为重点,从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角度,研究山东新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协调创新发展问题,提出支撑和引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模式、支撑机制及其重大政策问题,从而为加快推进“四化”同步背景下山东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在结构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管理对策研究;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报告。《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是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协调发展创新综合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对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从中观对策角度提供了新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简介
暂缺《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对策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报告
山东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管理对策研究
一、新型农业现代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新型农业现代化研究进展
(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战略意义
二、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及安全水平
(二)农业经济、农民收入与人均食物占有水平
(三)农业国际化水平
(四)基础设施与现代装备水平
(五)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
(六)新兴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与探索
三、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新形势
(一)存在问题与比较差距
(二)面临的新形势
四、发展思路、原则、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五、区域发展布局与重点任务
(一)重点区域与发展布局
(二)重点任务和突破路径
六、对策建议
(一)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高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土地规模经营计划,提高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推进扩大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
(四)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构建新型农业现代化制度保障体系,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健康运行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农民同步增长的体制机制,为新型
农业现代化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
报告1 新的科技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一、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运行轨迹与特征
(一)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
(二)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二、科技革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一)科技革命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科技革命对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影响
三、推进新的科技革命是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判断
(二)新的科技革命是我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
(一)加强农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实现重大技术的新突破
(二)依靠科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层级
(三)建设“知识化”智慧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支撑能力
(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报告2 “四化”同步形势下山东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能力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二、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实证分析
(一)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率测度
(二)“十三五”山东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
(三)小结
三、山东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山东农业科技产出情况分析
(二)山东农业科技投入情况分析
(三)山东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情况分析
(四)山东农业科技基础设施情况分析
(五)山东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分析
(六)山东农民科技培训情况分析
(七)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四、国外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一)美国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二)以色列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三)日本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四)荷兰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五)国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的启示
五、新形势下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参与主体
(二)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指导思想
(三)新型农业科技交撑体系的建设目标
(四)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组织框架
(五)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六、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四)完善投入机制,建立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投入体系
(五)健全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宏观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报告3 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
一、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及与农业的关系
(一)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特征
(三)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
(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影响分析
(一)信息技术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信息技术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际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一)国际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特点及做法
(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经验借鉴
四、山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及其瓶颈问题分析
(一)山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轨迹
(二)山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特点
(三)当前山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瓶颈问题分析
五、推进山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中的主导地位
(二)积极引导非政府主体参与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建设
(三)加强信息整合与优化配置,增加有效信息供给
(四)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先进成熟的信息服务模式推广,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报告4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一、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影响机制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三)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
二、山东省“两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山东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山东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评价
(一)数据处理
(二)山东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评价
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
(一)模型构建
(二)山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
五、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一)模型构建
(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数据处理
(三)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六、“两化”同步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两化”同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七、措施与对策
报告5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美丽山东创新研究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四)国内外研究概况
(五)研究意义
二、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一)农户小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二)村庄中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三)园区系统循环农业模式
(四)区域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三、山东省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四、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预测
(一)发展趋势
(二)重点实施的工程
五、推进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四)增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报告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由来、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产业化由来与发展的简要回顾
(二)农业与农业产业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的特点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二、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经验借鉴
(二)国内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经验借鉴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一)山东新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新型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三)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培育和壮大种养殖大户及家庭农场,推进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化
(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六)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七)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
(八)深化农业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九)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职能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前景展望
报告7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当前现代农业利益主体之间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三、两点对策
(一)从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二)从新型农业现代化管理层面优化相关主体的利益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