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设计:语意学转向

设计:语意学转向

作者:[美] 克劳斯·克里彭多夫 著;胡飞,高飞,黄小南 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ISBN:9787112200573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设计:语意学转向》是一部包含了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宏篇巨著。克劳斯·克里彭多夫通过大胆的跨学科路径展现出其在设计符号学领域的地位。《设计:语意学转向》揭示了一个有体系的设计话语,罕见地为读者提供了对建成理念的批判和对设计案例的回顾和解说……风格鲜活、语意深入,为我们分享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加了价值。《设计:语意学转向》对设计科学做出了非常宝贵的贡献,设计师和非设计师都应该读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克劳斯·克里彭多夫 译者:胡飞 译者:高飞 译者:黄小南克劳斯·克里彭多夫,于1967年在美国厄巴纳的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传播学教授、格雷戈瑞一贝特森特聘教授,从事控制论、语言和文化研究。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传播学、社会学方法论、控制论和系统理论的文章。他撰写了《信息理论、定量数据的结构模型:控制论词典》,编写了《社会中的传播与控制》,台编了《传播内容分析:科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进展》。他的《内容分析:方法论介绍》已被翻译成四国文字,并大多出版了第二版。他是多个学术期刊的编辑会委员,并被评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协会(AAAS)、国际传播协会、荷兰高等研究院(NIAS)、日本科学与设计研究协会的委员。克劳斯也是一个获奖设计师,1961年毕业于乌尔姆设计学院。有时也教授设计和进行产业咨询。他为《创新》与《设计议题》台著了关于语意学的专题,为国家科学基金(NSF)撰写了专题报告《信息时代的设计》,主持了多次国际设计语意学工作坊。他的成果已发表于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各种著作和期刊。本书中,他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路径,将意义和交互性置于设计关注的中心。克劳斯当前的兴趣包括4个方面:作为一个认识论思想家,他探讨了在对现实的社会建构中语言和话语的角色;作为一个批评性的学者,他探索了压迫和解放的条件;作为二序控制论专家,他研究了递归结构;作为一个设计师,他提出对设计的再设计,试图在技术和人类关注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综合。胡飞(1977-),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体验设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体验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广东省可持续设计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引进“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柳冠中先生。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合作教授Keiichi Sato。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合作教授陈新。长期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著述11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累计逾3000万元。高飞(1982-),男,北京人,双硕士,美国庄臣公司首席设计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车身设计专业,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和工商管理学双硕士。曾任第一代上海大众朗逸外造型主设计师。黄小南(1984-),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用户研究员和设计理论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曾于华硕、庄臣及诺基亚等公司从事设计和用户研究工作。
目录
献辞
中译版序
中文版序

概述
第1章 历史与目标
1.1 产品语意学简史
1.2 人工物的轨迹
1.2.1 产品
1.2.2 商品、服务和识别
1.2.3 介面
1.2.4 多用户系统和网络
1.2.5 项目
1.2.6 话语
1.3 设计环境的变化
1.3.1 社会
1.3.2 技术
1.3.3 制造
1.3.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3.5 设计管理
1.3.6 市场研究
1.3.7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1.4 设计的再设计(话语)
1.4.1 话语
1.4.2 设计
1.4.3 设计话语
第2章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基本概念
2.1 先行者
2.2 意义的公理性
2.3 感知、意义和语境
2.3.1 感知
2.3.2 意义
2.3.3 语境
2.4 设计中的利益相关者
2.5 二序理解
2.6 设计文化中的道德标准
第3章 人工物的使用意义
3.1 介面
3.2 破坏和可用性
3.3 认知
3.3.1 类别
3.3.2 视觉隐喻
3.3.3 吸引力
3.4 探索
3.4.1 用户概念模型
3.4.2 约束条件
3.4.3 可供性
3.4.4 换喻
3.4.5 情报
3.4.6 语意学层面
3.5 依赖
3.5.1 情境
3.5.2 内在动机
3.6 可用性设计的原则
3.6.1 以人为中心
3.6.2 有意义的介面
3.6.3 二序理解
3.6.4 可供性
3.6.5 约束性
3.6.6 反馈性
3.6.7 一致性
3.6.8 可学习性
3.6.9 多重感官冗余
3.6.10 多变性-多样性
3.6.11 稳健性
3.6.12 设计的委托
第4章 人工物的语言意义
4.1 语言
4.2 范畴
4.3 特点
4.4 身份识别
4.5 文字隐喻
4.6 叙事
4.7 文化
第5章 人工物的生命意义
5.1 生命周期
5.2 利益相关者网络
5.3 项目
5.4 基因意义
5.5 支持团体的临界大小
5.6 着眼整个生命周期
第6章 人工物的生态意义
6.1 生态
6.2 人工物的生态
6.3 生态意义
6.4 技术合作
6.5 迷思
第7章 设计方法、设计研究与设计科学
7.1 设计的新科学途径
7.2 创造未来的方式
7.2.1 头脑风暴
7.2.2 重新构造
7.2.3 组合学
7.3 探寻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意图的方法
7.3.1 对理想未来的描述
7.3.2 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
7.3.3 非结构式访谈
7.3.4 焦点小组
7.3.5 观察法
7.3.6 口语分析
7.3.7 民族志研究
7.3.8 三角定位法
7.3.9 参与式设计
7.4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7.4.1 (重新)设计产品特征
7.4.2 让产品展现其工作信息
7.4.3 利用故事和隐喻设计原创产品
7.4.4 制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7.4.5 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设计
7.5 确认语意内容要求
7.6 前进中的设计话语
7.6.1 后设计研究
7.6.2 设计文献
7.6.3 制度化
7.6.4 自我反省
第8章 距离化
8.1 符号学
8.2 认知主义
8.3 人机工程学
8.4 美学
8.5 功能主义
8.6 市场学
8.7 文本主义
第9章 根植于乌尔姆设计学院?
9.1 比尔的功能主义
9.2 本泽的信息哲学
9.3 马尔多纳多的符号学
9.4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政治经济美学
9.5 里特尔的方法论
9.6 意义考量的障碍和一些特例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译后记
译者简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