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的哲学主题

马克思的哲学主题

作者:刘同舫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ISBN:9787010167848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对马克思哲学主题即人类解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哲学主题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哲学主题的思想源泉、马克思哲学主题的整体性叙事结构及演进逻辑、马克思哲学主题的后续效应与理论延伸、对西方学者的理论及其争议作出的回应、马克思哲学主题的现实追问与实现方式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归根到底是在丰富的参照与宽广的视野中对马克思哲学主题——人类解放的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问题的回答。
作者简介
  刘同舫,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法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出版学术专*、教材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38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1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省人民政府奖等部省级奖励9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央七部委联合选拔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人才,被国内多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目录
总序第一章 理论渊源与解放主题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解放主题 一、实证哲学体系与社会主义蓝图 二、劳动问题意识与社会制度和谐 三、分工的反思与“新和谐公社”试验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遗产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遗产与马克思的解放主题 一、“绝对精神”的内在本质与基本原则 二、“整体发展”过程与“自由意识”实现 三、黑格尔的哲学终点与马克思的理论起点 第三节 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与马克思的解放主题 一、人本学: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表达 二、人类学: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的核心 三、马克思解放理论创立的新平台 第四节 从继承到建构: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的哲学革命 一、理论继承的多元性及其本质性扬弃 二、“以康解马”与“以黑解马”的追问 三、以“解放”为轴心的理论建构 第五节 马克思论证“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维度 一、在哲学本体论的求索中发掘根据 二、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发现希望 三、在论证方法的甄别中获得支撑 第六节 以生存境遇为着眼点论证人类解放何以必要 一、人与自然:从“主奴对抗”达至“本质统一” 二、社会关系:由“外在于人”转向“服务于人” 三、人与自身:从“身体遮蔽”回到“身体澄明” 第七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 一、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的旨趣” 三、人类解放理论实现方式的苏联模式及其深刻教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人类解放新途径的探寻 第八节 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 一、市民社会:构建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人类解放:超越市民社会的独特主题 三、三大形态:反观人类解放的普照之光 第九节 自由全面发展: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与归宿 一、“生存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 三、真善美统一的人类解放最高境界 第十节 人类解放:《资本论》的第一时代主题第二章 多维解放与人类解放 第一节 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与劳动解放的历史逻辑 一、政治解放的意义及其限度 二、人类解放的视野及其维度 三、作为客体向度的社会解放 四、作为主体向度的劳动解放 第二节 文化解放的立场与阶级意识的建构 一、文化概念:追本溯源与政治意涵 二、文化解放:历史形态与阶级性质 三、政治旨趣:无产阶级意识的建构 第三节 人性问题与马克思的人性解放意蕴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人性观 二、人的异化与人性底线 三、马克思人性解放的现实意蕴 第四节 哲学的救赎方式:马克思博士论文真旨 一、哲人的救赎激情 二、文本结构与细节 三、双重救赎的哲学 第五节 哲学的命运与无产阶级的解放 一、哲学的变革、使命与终结 二、无产阶级的实质与特征 三、无产阶级解放的对象与结果 第六节 现代国家的解放限度与历史命运 一、“犹太人问题”与现代国家的解放限度 二、市民社会人权体系的双重性 三、“犹太精神”的消除与现代国家的终结第三章 理论延伸与理论回应 第一节 物化与总体性:卢卡奇解放思想关键语 一、物化:社会批判的核心范畴 二、总体性原则:克服物化意识的途径 三、承前启后: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延伸 第二节 历史集团: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解放意蕴 一、市民社会理论的文化关注 二、领导权理论的解放构想 三、解放构想的超越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希望哲学体系:布洛赫解放道路的选择 一、希望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的建构 二、接受俄国实践的“政治信息” 三、深度改造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四、希望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希望 第四节 人的本质解放: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 一、扩张量和提高质的爱欲解放 二、人的解放的艺术与审美之途 三、逗留在意识领域的解放之路 第五节 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 一、“意义零度化”的日常生活 二、文化革命的解放方案 三、历史生存的阐释学与文化决定论 第六节 反抗权力运作:福柯权力批判路径的开辟 一、“三位一体”的权力运作方式及其结果 二、反抗权力运作的策略 三、解放方案的辩证性反思 第七节 解构式阅读:德里达对马克思精神的捍卫 一、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解放精神 二、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 三、解构主义的真正意图与实质 第八节 象征交换:鲍德里亚超越符号消费社会的解放 一、符号消费社会及其非人化的困境 二、超越符号价值的象征交换策略 三、对资本本性的认识与空洞的呐喊 第九节 交往理性重置:哈贝马斯解放思想的主线 一、现实困境:多重隐忧的凸显 二、逻辑主线:交往理性的重置 三、合理的交往关系与解放的方向 第十节 激进多元民主:拉克劳、墨菲的解放策略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社会主义新策略 二、激进多元民主:迈向解放的别径 三、对马克思解放理论的疏离与摒弃第四章 当代诠释与中国运用 第一节 人类解放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一、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与结构特征 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中国发展轨道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人类解放的阶段性目标 四、科学发展观展现人类解放理论的新视野 五、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意识与使命意识 第二节 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一、误解:人类解放的理想性与现实性混同 二、挖掘:现实性人类解放理论体系的构建 三、拓展:作为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和谐社会 第三节 政治解放之维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一、政治解放对宗教异化与政治异化的消解 二、不可遮蔽的政治解放之历史限度与局限性 三、在社会力量对抗政治力量中超越政治解放 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道路确立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中国模式与人类解放理论的现实展现 一、理论界分: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向度 二、实践探索:从社会主义改造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中国模式: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现实展现 第五节 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一、中国模式的魅力 二、中国模式的改进 三、思想解放的推动 第六节 从思想解放走向人的解放 一、思想解放:科学发展与人的解放的前提 二、科学发展:人的解放的手段 三、人的解放:人类的奋斗目标 第七节 以解放理论为依托的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性 一、科学发展观具有客观性 二、科学发展观具有体系性 三、科学发展观具有规律性 四、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性 五、科学发展观具有可验证性和发展性 第八节 人类解放视域中的教育价值合理性 一、人类解放:双重向度的宏大视域 二、教育目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教育功能:化育个体与改造社会 四、教育技术:警惕工具理性之僭越结语 解放的诉求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