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

作者:刘海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ISBN:9787516185100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首次对马克思的实践共同体(Gemeinwesen)思想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马克思在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巴黎手稿》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发现人的物质生产及其劳动产品不仅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把不同的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纽带作用,并由此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结论。《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把马克思所理解的这种共同体概括为实践共同体。物质生产的历史性质决定了实践共同体的历史性质。生产力越是发展,个人就必然会由于生产的发展而普遍地联系在一起,个人亦将在这种联系中因获得很多的发展条件而走向解放。因此,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一环。
作者简介
  刘海江,男,汉族,湖南隆回县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200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获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和共同体
一 共同体
二 共同体主义
三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第一章 马克思早年对政治共同体的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共同体思想
一 马克思对伊壁鸠鲁愿子论思想的批判及其对共同体思想的奠基作用
二 国家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二节 人的活动的社会性与马克思的政治异化批判思想
一 共同体思想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础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实践改造
三 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都是个人的社会规定
四 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五 “天国”和“尘世”的分离
第二章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深度剖析与实践共同体
第一节 《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第二节 异化劳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深度剖析
一 对象化活动与类本质:异化劳动的理论前提
二 异化劳动对于理解私有财产之本质的意义
三 实然、应然和必然:马克思哲学的展开逻辑
第三节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一 货币的中介意义:私有财产与社会财产的辩证关系
二 实践共同体与劳动承认理论
三 理性直观:实践共同体建构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节 市民社会和社会:实践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
一 实践共同体的客观性及其不同实现形式
二 市民社会:共同体的非社会性的实现形式
三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和人的解放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之维
第一节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二 不同路径的超越:马克思和施蒂纳的比较研究
三 施蒂纳对马克思的影响
第二节 物质生产条件和现实的个人
一 现实的个人的含义
二 实践唯物主义对现实个人的理论奠基
三 “无人”的解放逻辑?——个人在唯物史观中的在场方式
第三节 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社会联系的多重纽带
一 物质生产的三个层次与社会联系的三重纽带
二 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史的过程”
三 社会经济形态与所有制的发展
第四章 实践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节 人类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
一 实践辩证法与否定性的推动原则
二 社会发展阶段论辨析
第二节 马克思的古代共同体思想
一 两种基本的社会联系纽带
二 农业共同体与社会分工
第三节 抽象共同体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一 商品交换的产生过程:从象征到利益
二 货币、异化与抽象共同体
三 从抽象共同体到虚幻共同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观的批判
第四节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
一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提出及其争议
二 “社会的个人”:打开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钥匙
三 个人所有制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