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7)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7)

作者:荣跃明,陈占彪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01

ISBN:9787545814378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上海市文学发展年度报告。全书以专题论文的形式,从总览整个上海文学事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对于年上海文学创作状况与文学主题、文学创作人才的发展做了研究,同时对上海的文学阅读、文学研究、消费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公共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文学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近年来,上海文坛出现了一批作家“书写当代上海”的现象,如金宇澄的《繁花》、吴亮的《朝霞》等。如果说文学是“个人记忆”的产物的话,这批作品由于“明显”与作者本人的个人生活和经历相关,我们称之为“明显的记忆文学”。由于此类作品写得多是“当代”上海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这类作品除过具有其文学价值而外,还具有其显著的“历史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作品正以文学的方式建构着上海的当代社会生活史。本报告着重聚焦近年来上海出现的“明显的记忆文学”建构上海社会生活史的现象。主体部分由三部分构成:一、作家的书写上海。本报告邀请了一批重要作家,如金宇澄、吴亮、夏商、徐锦江、域外访沪作家等,谈他们的上海写作和上海印象。二、批评家的上海文学。本报告邀请了一批重要的批评家,如张鸿声、杨扬、曾军、程德培、李耳、格非等,从理论上总结“上海经验”、批评作品。三、书写上海的历史资源。2016年值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纪念,我们邀请鲁迅长孙周令飞、张梦阳、王锡荣等人,讨论鲁迅及其创作与上海的关系。2016年值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纪念,我们邀请茅盾的内侄女孔海珠、陈思和、陈建华,郑大圣等人,讨论茅盾及其创作与上海的关系。作为年度报告,本报告也对上海民间诗社、翻译文学、文艺理论、精品佳作有所扫描和分析。
作者简介
  荣跃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目录
总报告:上海生活史的文学建构 3
上篇 现代性样本、城市化和市民生活 3
下篇 “明显的记忆文学”的生活史价值 10
一、年度作家作品:吴亮及其《朝霞》 19
吴亮访谈:“内行小说家”的暧昧写作 20
引论 20
对谈 27
论《朝霞》 36
隆巴耶与他的侄子的对话 36
一个黎明时分的拾荒者 38
野蛮的写作 42
知识的马蜂窝与思绪的细节 44
二、城市保护与记忆挖掘 47
纸上的上海 48
愚园路“路史” 59
一个小说家眼中的上海史 66
域外作家的上海印象 73
三、上海的地方性与普遍性 79
“钥匙”?“窗口”?“飞地” 80
上海的文学经验 87
流动的地方性:从金宇澄到王家卫 95
四、大师的上海?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纪念 99
鲁迅三感 100
鲁迅“上海十年”对“质化”倾向的反抗 108
鲁迅与左联的若干旧案新探 119
五、大师的上海?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纪念 137
“摩登茅盾”三人谈 138
在“茅盾会客厅”谈姑父茅盾 143
鲁迅、郭沫若、茅盾电影活动之比较 154
六、盘点与观察 164
近两年上海民间诗社状况 165
文学引进“合为时”而作 172
反思和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上海声音 179
七、我阅读的好作品 188
人都是把故乡背在脊背上到处跑 189
达到极致的“唐澜式的想象” 192
王安忆的“大故事” 197
八零后的历史和哲学 200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