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公共安全的合作网络治理
作者:李礼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ISBN:9787556107360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安全的合作网络治理》是以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供给作为内容的学术著作。该书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所进行的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与问题,对这些机制的学理基础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利用合作网络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本质,并结合“平安城市”建设中的数据和典型案例,以及城市未成年人公共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的课题实证材料,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进行公共管理学分析,以期探讨其公共服务领域中供给主体扩张、供给制度拓展和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合作网络供给理论框架及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
李礼,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 0余篇,参编著作2部,研究报告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合作网络研究
二、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机制选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及相关概念
二、合作网络治理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机制选择的逻辑
一、需求与供给:公共安全服务机制选择的逻辑起点
二、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公共安全服务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的可选择机制
一、警察官僚制与城市“守夜人”
二、新契约主义与治安承包
三、社会资本与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
四、三种机制选择的比较与完善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背景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供需矛盾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需求旺盛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第二节 “平安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与困境
一、“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
二、“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成效
三、“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困境
四、“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评价
第三节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调查分析
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权的调查数据分析
二、提升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权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机制创新的示范性影响
一、国外城市警务民营化改革
二、社区警务: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新模式
第四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目标与规则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目标
一、经济目标
二、效率目标
三、效益目标
四、公平目标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规则
一、合作者进入与退出规则
二、合作主体的作用范围规则
三、合作者之间的聚合规则
第五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行动者及其互动模式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多元行动者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官方行动者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非官方行动者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多元行动者互动机制
一、监管与激励机制
二、动员与保障机制
三、利益协调机制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风险与困境
一、合法性质疑
二、公益性风险
三、操作技术难题
第六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结构与形式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合作网络结构
一、多中心的公共安全行动格局
二、相对平等且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关系
三、“双向度”的公共安全政策途径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合作网络形式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府际协作网络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公私伙伴关系
三、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协作网络
第七章 城市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与治理
第一节 网络舆情危机发展态势及生成机理
一、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
二、网络舆情生成的过程机理
第二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安全事故的误区
一、拖延应对,导致事件不断“发酵”
二、虚情应对,带来网络舆情“次生灾害”
三、缺位应对,为舆情研判和决策制造了“无形”障碍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与引导
一、微博意见领袖内涵与特征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与社会影响
三、微博意见领袖引导路径
第四节 从网络舆情管制走向网络舆情治理
一、管制到善治的转变
二、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机构建设
三、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
四、实现网络舆论空间法治化
五、发展网络舆情安全监控技术
六、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第八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运行绩效
第一节 基于市民视角的城市警务府际协作绩效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分析
三、结果讨论
第二节 基于市民视角的城市保安服务满意度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分析
三、结果讨论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合作网络绩效的案例分析——以厦门市志愿反扒联盟为例
第九章 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策略
第一节 达成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务合作共识
一、转变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职能和理念
二、增强社会的公共安全责任和意识
三、培育公共安全服务的自愿精神
第二节 规范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的行为
一、加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行为的法律约束
二、规范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的政府监管
三、强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社会监督
第三节 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资源配置
一、实施警力下沉
二、推行科技强警
三、拓展社会警力资源
第四节 明确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流程
一、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合作网络
二、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
三、完善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评估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合作网络研究
二、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机制选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及相关概念
二、合作网络治理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机制选择的逻辑
一、需求与供给:公共安全服务机制选择的逻辑起点
二、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公共安全服务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的可选择机制
一、警察官僚制与城市“守夜人”
二、新契约主义与治安承包
三、社会资本与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
四、三种机制选择的比较与完善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背景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供需矛盾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需求旺盛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第二节 “平安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与困境
一、“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
二、“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成效
三、“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困境
四、“平安城市”建设中机制创新的评价
第三节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调查分析
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权的调查数据分析
二、提升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权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机制创新的示范性影响
一、国外城市警务民营化改革
二、社区警务: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新模式
第四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目标与规则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目标
一、经济目标
二、效率目标
三、效益目标
四、公平目标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建构的规则
一、合作者进入与退出规则
二、合作主体的作用范围规则
三、合作者之间的聚合规则
第五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行动者及其互动模式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多元行动者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官方行动者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非官方行动者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多元行动者互动机制
一、监管与激励机制
二、动员与保障机制
三、利益协调机制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风险与困境
一、合法性质疑
二、公益性风险
三、操作技术难题
第六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结构与形式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合作网络结构
一、多中心的公共安全行动格局
二、相对平等且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关系
三、“双向度”的公共安全政策途径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合作网络形式
一、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府际协作网络
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公私伙伴关系
三、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协作网络
第七章 城市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与治理
第一节 网络舆情危机发展态势及生成机理
一、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
二、网络舆情生成的过程机理
第二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安全事故的误区
一、拖延应对,导致事件不断“发酵”
二、虚情应对,带来网络舆情“次生灾害”
三、缺位应对,为舆情研判和决策制造了“无形”障碍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与引导
一、微博意见领袖内涵与特征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与社会影响
三、微博意见领袖引导路径
第四节 从网络舆情管制走向网络舆情治理
一、管制到善治的转变
二、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机构建设
三、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
四、实现网络舆论空间法治化
五、发展网络舆情安全监控技术
六、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第八章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运行绩效
第一节 基于市民视角的城市警务府际协作绩效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分析
三、结果讨论
第二节 基于市民视角的城市保安服务满意度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分析
三、结果讨论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合作网络绩效的案例分析——以厦门市志愿反扒联盟为例
第九章 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策略
第一节 达成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务合作共识
一、转变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的职能和理念
二、增强社会的公共安全责任和意识
三、培育公共安全服务的自愿精神
第二节 规范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的行为
一、加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行为的法律约束
二、规范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的政府监管
三、强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社会监督
第三节 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资源配置
一、实施警力下沉
二、推行科技强警
三、拓展社会警力资源
第四节 明确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流程
一、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合作网络
二、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
三、完善公共安全服务合作供给的评估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