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团队与统筹:古代内辅体制研究
作者:李宜春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ISBN:9787308163385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团队与统筹 古代内辅体制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是:第一章是对历代内辅体制的概述,介绍它的缘起、基本特征和历代型态,第二至八章是分别论述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内辅体制,第九章是论述内辅体制统筹理念的普适性及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
李宜春,山东聊城人。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与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培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曾任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区政府副区长、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院长兼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安徽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等职。现为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市级)首席专家及城市社会学学科(校级)负责人。研究领域为政治与行政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主持多项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科研论文。出版专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新仑》。
目录
第一章 历代内辅体制综论
第一节 内辅机构综述
第二节 内辅机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西汉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第二节 汉武帝与内辅体制
第三节 西汉内辅官员类别
第四节 内辅与外朝关系
第五节 西汉内辅大事年表
第三章 东汉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第二节 尚书内辅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尚书系统内辅职能
第四节 将军、侍中的内辅职能
第五节 东汉内辅大事年表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内辅体制概述
第二节 三国内辅体制
第三节 两晋内辅体制
第四节 南朝内辅体制
第五节 北朝内辅体制
第六节 隋朝内辅体制
第七节 顾命与三省官职互兼
第五章 唐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与宰相制度概况
第二节 三省长官与宰相关系
第三节 加衔宰相
第四节 政事堂/中书门下制
第五节 唐宰相政治地位
第六节 翰林学士内辅色彩
第七节 皇权、宦权对宰相内辅职能的制约与破坏
第六章 宋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与内辅制度概述
第二节 宰执团队组成的制衡原则
第三节 宰执职责与地位
第四节 三省分合与宰相统筹“二府”“三司”
第五节 侍从、两制的内辅职能
第六节 宰执成员的任用
第七节 皇帝对宰执权力的制约与影响
第七章 明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朱元璋君主个人专制主义与内阁的出现
第二节 阁臣任用与内阁职责
第三节 阁部相持
第四节 言谏对阁臣的牵制
第五节 皇权、宦权对阁权的破坏
第六节 内阁性质与地位
第八章 清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清代中央官职概况与皇帝专制
第二节 内阁较淡的内辅色彩
第三节 南书房
第四节 军机处一“隐然政府”
第五节 军机大臣任用与几次“易枢”案例分析
第九章 内辅体制统筹理念的普适性及启示
第一节 新型组织理论与统筹理念
第二节 统筹理念的普适性及启示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内辅机构综述
第二节 内辅机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西汉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第二节 汉武帝与内辅体制
第三节 西汉内辅官员类别
第四节 内辅与外朝关系
第五节 西汉内辅大事年表
第三章 东汉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第二节 尚书内辅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尚书系统内辅职能
第四节 将军、侍中的内辅职能
第五节 东汉内辅大事年表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内辅体制概述
第二节 三国内辅体制
第三节 两晋内辅体制
第四节 南朝内辅体制
第五节 北朝内辅体制
第六节 隋朝内辅体制
第七节 顾命与三省官职互兼
第五章 唐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与宰相制度概况
第二节 三省长官与宰相关系
第三节 加衔宰相
第四节 政事堂/中书门下制
第五节 唐宰相政治地位
第六节 翰林学士内辅色彩
第七节 皇权、宦权对宰相内辅职能的制约与破坏
第六章 宋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中央官制与内辅制度概述
第二节 宰执团队组成的制衡原则
第三节 宰执职责与地位
第四节 三省分合与宰相统筹“二府”“三司”
第五节 侍从、两制的内辅职能
第六节 宰执成员的任用
第七节 皇帝对宰执权力的制约与影响
第七章 明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朱元璋君主个人专制主义与内阁的出现
第二节 阁臣任用与内阁职责
第三节 阁部相持
第四节 言谏对阁臣的牵制
第五节 皇权、宦权对阁权的破坏
第六节 内阁性质与地位
第八章 清朝内辅体制
第一节 清代中央官职概况与皇帝专制
第二节 内阁较淡的内辅色彩
第三节 南书房
第四节 军机处一“隐然政府”
第五节 军机大臣任用与几次“易枢”案例分析
第九章 内辅体制统筹理念的普适性及启示
第一节 新型组织理论与统筹理念
第二节 统筹理念的普适性及启示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