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置业/理财
-
国际金融孙连铮本次修订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新制订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十章内容:第一部分国际货币关系,包括: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制度、基础外汇交易、衍生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第二部分国际收支,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储备与外债;第三部分国际融资,包括:国际融资、国际货币合作、国际金融市场。本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系统性。本书在内容上较全面,尽可能吸收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新进展,既涵盖国际金融的宏观层面,也大量涉及国际金融微观层面的内容。既注意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完整性、准确性、严密性,又避免繁琐与困难的推导;可读性。本书难易适度,注重章节结构流畅,一气呵成,对各章节的安排遵循内在逻辑顺序和认知规律,由潜入深,循序渐进,便于自学;实用性。本书配有教学辅助资料,包含学习目标,思考与练习,小结并将每章的思考与练习和课后实训做详细的解答,同时配有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和评分标准,题型全面,内容丰富,便于教师选用。
-
金融产品与客户服务孙诺本书分为3个单元,包括9个项目及若干个任务。本书坚持以实用为原则,以职业情景引入学习内容,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真实的岗位工作内容为学习案例,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并掌握学习内容。本书以销售流程和服务规范为依据,用典型的职业活动作为学习情境,简明地阐述了金融产品销售的基本内容,便于增强学生对金融产品的直观认知,以及理解和把握在金融产品营销环节中应掌握的服务技能和规范,并通过模拟营销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
-
中国机构投资者 第1辑林树《中国机构投资者》致力于搭建财务金融与资本市场类(特别是以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为对象)学术研究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与平台,既介绍学术研究中的前沿理论与研究成果,也反映实务工作中的问题与发现,以期促进实务界与学术界互通有无,更好地促进中国机构投资者乃至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国机构投资者》第1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评价、证券分析师评价、市场行为透视、人物专访与见解等。
-
基于股东特质的盈余管理、控制权溢价与业绩变化研究刘博本书站在股东特质的视角上,研究*大股东变更与盈余管理问题。根据*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把*大股东变更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大股东由国有变更为国有、国有变更为民营、民营变更为国有和民营变更为民营,沿着股东特质与行为差异这一主线,同时借鉴行为财务方面的理论,考察所有者主体“虚拟化”(比如国资委)与“实体化”(私人大股东)对控制权溢价、私有收益和中长期绩效的影响,国有股权私有化的过程中有无国有资产流失嫌疑,民营公司股权转让中的“理性人”行为,以及国有公司内部人控制个人寻租的可能性等,研究不同类型的变更中盈余管理的特征以及盈余管理行为对转让溢价和变更后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本文选择2002年—2009年非金融行业发生*大股东变更(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大股东变更与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控制权溢价、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黄平 等本书选取了上市公司中的三类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研究了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激励机制,并为每个行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中,分析了团队的年龄、学历等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高管各个背景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果。本书结论如下:,企业在引入高管时,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尽量考虑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的背景特征,忽略没有作用的特征,避免有消极作用的特征,建立合理的高管引入机制。第二,部分行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完善措施;公司在激励高管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当两种激励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时,公司需要考虑的是成本化。
-
金融延续增长姚望金融危机前的经济繁荣是否普遍?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植于何时?危机后的增长停滞有何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繁荣、危机及停滞具有哪些相似点与差异性?本书致力于通过金融长周期的分析解答上述问题,提出金融延续增长这一路径的形成是导致繁荣、危机及停滞的重要原因,具体分析了金融延续增长的初始条件、保障因素、特征变化,论证了金融扩张与经济繁荣的关联、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经济增速下滑的显著性及长期性,探讨了逆萨伊定律的存在、政府的定位与作用、经济的增长基础等问题。
-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与双重绩效研究费尚军本书以农村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先从理论上界定农村金融创新的制度,再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角度考察金融创新的绩效,另外,本书还总结了靠前外尤其是浙江省农村金融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机构创新及制度创新等经典案例,
-
流动性失衡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单畅本书分层次、系统性的研究了流动性失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路径和机制,基于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评述、对研究概念及范畴的界定,对流动性失衡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进行重新认识,将流动性失衡分为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动态失衡三个维度,分别研究考察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方式、程度和特征。
-
能源投资视野下国际投资条约中的NPM条款研究杨福学《能源投资视野下国际投资条约中的NPM条款研究》聚焦与能源投资相关的投资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挖掘其对在能源投资中具有双重身份的中国的重要功能。《能源投资视野下国际投资条约中的NPM条款研究》通过对非排除措施条款深入、细致的研究,除了坚持非排除措施条款对能源主权的维护功能外,也进一步挖掘其对能源投资者正当权益的保护功能。发现现行有效的非排除措施条款范围渐广,随着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发展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成熟,其对投资地国的行为和仲裁庭的司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从而也有利于能源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能源投资视野下国际投资条约中的NPM条款研究》的出版有一定实用价值。
-
巨灾保险基金研究谢世清*,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理论层面上:(1)丰富现有关于我国巨灾保险供求关系的分析;(2)完善我国保险业巨灾赔付能力的理论研究;(3)探讨国际巨灾保险基金的一般运作机制;(4)探索政府在巨灾保险制度和基金当中的角色和作用。此外,还具有以下四点实际应用价值:(1)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2)借鉴世界先进的巨灾保险制度与市场的发展经验;(3)增强我国政府抵御巨灾冲击的能力,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和面临的不确定性;(4)促进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分散巨灾风险,稳定投资收益。第二,内容丰富。一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6个巨灾保险基金项目。经过研究,该书将这16个基金项目分为政府主导、完全市场化和政府与市场合作三种模式。对于每一个巨灾保险基金项目,从成立背景、组织结构、主要特征、运作机制、风险转移安排、保单设计、借鉴意义这些方面进行案例剖析。另一方面,该书对巨灾保险基金项目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选取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典型项目,进行国家层面的巨灾保险模式的比较分析;然后再分别按地震、洪水和台风三种灾害类型,比较分析不同类别下的巨灾保险基金项目。第三,结构合理。除导论外,该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篇(第2章至第5章)是“政府主导模式”,分析了新西兰地震委员会、墨西哥自然灾害基金、美国洪水保险计划和佛罗里达飓风巨灾基金;第二篇(第6章至第8章)是“完全市场化模式”,阐述了美国加州地震局、英国洪水保险制度和德国巨灾保险制度;第三篇(第9章至第12章)是“政府与市场合作模式”,探讨了日本地震再保险公司、土耳其巨灾保险基金、台湾财团法人住宅地震保险基金和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第四篇(第13章至第14章)是“展望中国巨灾保险基金”,讨论了巨灾保险基金的比较研究以及构建我国巨灾保险基金。第四,材料权威新颖。一方面,该书的一个特色是大量参考和引述各巨灾保险基金项目的年度报告、相关论文等英文原版文献,这使得材料更具权威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该书在对国际上16个巨灾保险基金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承保的灾害类别展开比较研究,主要包括:①地震类美国的CEA、新西兰的EQC和日本的JER;②洪水类美国的NFIP和英国的洪水保险制度;③台风类美国的FHCF和加勒比海的CC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