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本草纲目导读
作者:郑金生,张志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ISBN:9787030489814
定价:¥1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序曲”,旨在引导读者进入《本草纲目》这座宏伟的“金谷园”。上篇“导读篇”介绍了李时珍生平、《本草纲目》的编写体例与特色、科学成就及其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下篇“选读篇”分十个专题,摘取《本草纲目》相关精论,展示了《本草纲目》中的分类组成、本草文献及中药理论论说,以及临床用药、辨药、医疗技术、科学成就举例等内容。附录载有《本草纲目》全目、学习《本草纲目》重要参考书,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或研究《本草纲目》。
作者简介
张志斌(195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术语研究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中国中医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同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入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任医史研究室主任。2009年5月调同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在柏林洪堡大学Charite医科大学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史杂志》副总编。专攻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尤擅长疾病史及中医古医籍整理研究。在各级医药杂志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已出版的个人著作有《古代中医妇产科疾病史》、《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主编或合作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图说中医》(6册)、《远离生活方式病丛书》(2套14册)、《温病大成》(7册)、《中医养生大成》(3册)、《中医学思想史》、《中医大辞典》、《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卫生学分典》、《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妇科总部》、《中医养生名著精选》等。积极参与中医药文献的国际合作研究,2008-2011年在德国柏林参与国际合作《本草纲目》研究课题,并作为作者,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文著作《DICTIONARY of the BEN CAO GANG MU·Chinese Historycal Illness Terminology》(本草纲目辞典·中国历史疾病术语)。在中医古籍的整理与学术研究及大型古籍丛书、类书的编纂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较深的学术造诣,工作严谨认真。多年来,取得一系列学术成就。《中医学思想史》2007年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温病大成》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11年入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医瘟疫研究及其方法体系构建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医古籍抢救、发掘和利用项目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参与主持国家出版基金《本草纲目研究集成》项目,现担任该项目预期研究成果《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主编。郑金生(194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退休),曾任该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带头人。1978年首届中医硕士研究生。工作期间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所、柏林洪堡大学Charite医科大学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学史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专攻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尤擅长本草史及中医文献学研究。整理(含校点、辑佚等)中医古籍50余种,其中包括《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发掘整理《南宋珍稀本草三种》《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日用本草》等多种珍稀本草著作。主编《中华大典·药学分典》《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担任《中国本草全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撰《药林外史》《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合著)、《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提要》(合著)等专著,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对中医古籍的发掘整理与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较深的学术造诣。积极参与中医药文献的国际合作研究,协助德国文树德教授英译《黄帝内经素问》,并与文树德教授合撰《Chinese Traditional Healing. The Berlin Collections of Manuscripts Volumes from the 16th through Early 20th Century》(柏林藏中医抄本书目)等书。又与日本真柳诚等教授合作,主持开展抢救回归流散海外中医药古籍的多项课题。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善本丛书》等书。所主持课题及主编书籍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著作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等多个奖项。2006年获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颁发的Basham奖,该奖项授予在亚洲传统医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学者。2008-2011年在德国柏林参与国际合作《本草纲目》研究课题,撰《本草纲目词典·引用人名与书名》(英文,出版中)。2015年参与主持国家出版基金《本草纲目研究集成》项目,现担任该项目预期研究成果《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主编。
目录
总序
总前言
前言
上篇 导 读 篇
一、李时珍生平与著述
二、《本草纲目》的学术与历史地位
三、李时珍编纂思想总则
四、纲举目张的编写体例与特色
1. 分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
2. 定种——基原为纲,附品为目
3. 叙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
五、《本草纲目》的科学成就
1. 医药学
2. 自然科学
六、《本草纲目》对古代本草学的影响
七、《本草纲目》的东被与西渐
1. 东传日本等国
2. 西渐欧美
八、《本草纲目》的近现代研究
九、李时珍是人不是神
下篇 选 读 篇
一、自然物质的序列分类
1. 水部(第5 卷)
2. 火部(第6 卷)
3. 土部(第7 卷)
4. 金石部(8—11 卷)
5. 草部(12—21 卷)
6. 谷部(22—25 卷)
7. 菜部(26—28 卷)
8. 果部(29—33 卷)
9. 木部(34—37 卷)
10. 服器部(38 卷)
11. 虫部(39—42 卷)
12. 鳞部(43—44 卷)
13. 介部(45—46 卷)
14. 禽部(47—49 卷)
15. 兽部(50—51 卷)
16. 人部(52 卷)
二、主要本草文献与中药基本理论
1. 历代诸家本草
2. 三品分类
3. 君臣佐使
4. 用药部位
5. 七情、十八反
6. 四气、五味
7. 毒与毒药用法
8. 采造、道地与真伪、新陈
9. 丸散汤膏,并随药性
10. 用药大法
11. 服药方法
12. 十剂
三、中医临床用药的指南——百病主治药举隅
1. 暑
2. 呕吐
3. 转筋
4. 大便燥结
四、药物命名与“释名”的意义
1. 南人无正音——从方言考药物名实
2. 胡语无正字
3.“一声之转”考异名
五、药品来源混乱的考辨
1. 石膏、凝水千年悬案
2. 树脂、虫胶, 不再同条
3. 钩吻本是断肠草
4. 龟甲原用上下甲
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新见解
1. 各种中毒的新记载
2. 降温退热新法
3. 空气消毒与提炼樟脑
4. 辨方、论药,屡出新见
七、药物、药效的发现与实验
1. 访求民间实用有效新药
2. 发掘文献,亲身验证
3. 兼收并蓄外来药物
八、对古代错误用药的批评
1. 人肉疗瘵实愚昧
2. 服食红铅乃邪术
3. 灵芝瑞草为迂谬
九、李时珍及其父妙手回春案
1. 一味黄芩救必死
2. 藜芦妙用吐风痰
3. 牵牛贱物愈顽疾
4. 巴豆止泻千古秘
十、《本草纲目》中的科学成就举例
1. 神奇的红曲
2. 制药化学的非凡成就
3. 造福人类的豆腐
4. 详载新出虫白蜡
附 篇
附录一 《本草纲目》全目
附录二 《本草纲目》重要参考书籍
1. 重要版本
2. 当代主要校点本
3. 当代《本草纲目》研究主要参考书
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