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乡愁 中国(卷七)

乡愁 中国(卷七)

作者:《乡愁 中国》编委会 肖琦 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1

ISBN:9787200122176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乡愁•中国》收录的100个传统村落,几乎全是经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机构认定的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乡愁气息的传统村落。本套丛书按照这100个村落日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成10卷。所有图片由摄影师一手拍摄而成,文字均为摄影师深入村落调查、采访、搜集所得。每一个村落的摄影作品和调查报告都会涵盖其整体概貌、特色建筑、手工遗迹、历史遗迹、以及人与村落的关系五大主题。本书所有内容均为中英双语,旨在让中国读者以新的视角去解读村落、品位乡愁的同时,也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打开一扇窗户。本书《乡愁·中国(卷七)》包含了经纬度范围在25°N ~40°N,113°E ~ 115°E的10个传统村落:白马寨村、长峪城村、羊角村、爨底下村、鸡鸣驿村、西古堡村、上申庄村、新平堡村、朝阳沟村、漏子头村。
作者简介
  2015年8—10月,北京出版集团通过新浪图片、《数码摄影》杂志官方网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多渠道面全社会海选,征集一部分优秀的乡愁图文作品,并从中选拔出50位优秀选手。在经过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统一培训后,50位优秀选手被派往100个指定的传统村落(选自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共同推进并公布的传统村落保护名单)工作观察、体验、拍摄7-15天,并撰写调查报告,整理成《乡愁•中国》系列图书出版。 《乡愁•中国》编委会陈卫卫 《影映生活》杂志原主编邓登登 《数码摄影》杂志执行主编段岳衡 著名华裔摄影家(加拿大籍)梁子 著名旅行家、作家、摄影家秦大唐 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宿志刚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孙海波 著名纪实摄影家解海龙 北京摄影家协会理事、著名摄影家严志刚 新浪网助理总编辑、新闻中心图片总监于云天 著名风光摄影家【媒体评论】在普遍蜕化的乡村景象中,依旧还有一些净土;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中,依旧还有一些静音。撇开种种时代的遮蔽,乡愁依然是一片白云,一汪清泉,一叶扁舟,一念相思;乡愁是打开尘封回忆的钥匙,游子心中柔软的信念。《乡愁•中国》套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让我们坚信,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乡村尽管已经饱受质疑,但依旧存在过玫瑰色的田园美景,乡民们曾经拥有过拙朴而不灭的传统美德。——《光明日报》
目录
01 白马寨村
Baimazhai Village
02长峪城村
Changyucheng Village
03羊角村
Yangjiao Village
04爨底下村
Cuandixia Village
05鸡鸣驿村
Jimingyi Village
06西古堡村
Xigubu Village
07上申庄村
Shangshenzhuang Village
08新平堡村
Xinpingbu Village
09朝阳沟村
Chaoyanggou Village
10漏子头村
Louzitou Village
【前言】
乡愁——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风靡全国的一个词语。据统计,2013 年全国流动人口2.45 亿,其中80% 来自农村,保守估计,每3个农民里就有1个离开农村。在这场城镇化建设中,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要创造什么?又要留下什么?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明确的要求,他提出城镇化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要求,也是一种担忧,值得每一位爱家、爱国人士关切。
费孝通先生在其作品《乡土中国》中不禁感慨,城镇化建设会不会使我们的乡土本色退化,会不会割断乡村的历史文脉?正是基于“分享乡情,留下乡念,感受乡愁”这一宗旨,我们编写出版了《乡愁•中国》(共10 卷),通过对以“乡愁”为主题的图片展示与文字记录,突显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百姓对往日山水乡景的丝丝怀念,对家乡祖国的浓浓眷恋;通过文化舆论引导,引起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村落存留状态、生态文明的关注,并使得中国民风习俗中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进而达到农村城镇化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目的。
为了面向全社会收集有关“乡愁”主题的图文内容,我们组织了“乡愁•中国”主题征稿大赛,并由著名摄影家解海龙、于云天、段岳衡等人组成评委会。此次大赛通过网络、杂志等多渠道面向全社会海选,初步征集一部分优秀的关于“乡愁”的图文作品,并从中选拔出50 位优秀选手。在经过关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统一培训后,50 位优秀选手被派往指定的传统村落观察、体验、拍摄7~15 天,每人提交调查报告及拍摄图片。最终,选手们的优秀图文资料被精编成为本套10卷图书。
本次所选村落几乎全是经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机构认定的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乡愁气息的传统村落。全套书共含100个传统村落,按照100个村落日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成10 卷。所有图片均由选手实地拍摄,文字均为选手根据调查、采访、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每个村落都将突出其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美,以及其被保护的核心特征。每一个村落的摄影作品都会涵盖整体面貌、特色建筑、人与村落、手工遗迹、历史遗存五大主题,为了获取这些作品,很多地方不惜动用了航拍设备,只为能让读者以最全面的视角去解读村落,品味乡愁。
乡愁,是一首无法言说的诗,是一幅不可描摹的画;乡愁,是一种无法回归的寻找,是一生都不可停止的守望。在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美丽的乡村,走进现代化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古村落、老建筑、老手艺在逐渐消失。原本我们习以为常、嬉戏打闹的村庄成为被保护的对象,而故乡也慢慢成为再也回不去的回忆。
我们愿本套书的出版不仅能唤起您的回忆,更能激起您的思考与行动。
记住乡愁,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
守护乡愁,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让我们用城市规划师周晓影的一段文字,开启对本书的阅读吧:
我家门口有一棵五六十年的梧桐树,春天闻着满树花香,夏天在树下荡着秋千听蝉鸣。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里小鱼游来游去,池塘边有一块早年留下来的石磨盘,我在那里和小伙伴过家家、捉知了……
【试读章节】
宝寨但开风气先——白马寨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江西吉水人杨万里写的诗句。他的一位名叫杨桂的后代,曾考取举人官至县丞,后辞官隐退。据说南宋咸淳九年(1273 年)的一天,杨桂悠游至宜春市丰城白马山下,忽然发现前面山上有一匹白马正迎着曙光腾云驾雾,倏而就无影无踪。他断定那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便携带全家迁居于此,至今已有700 多年。这便是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张巷镇白马寨村的来历。小村现有300 多户2000 多口人。
传说当然有神化之嫌,但白马寨村之所以能引发人们的关注,是因为村中贤才辈出,深厚的积淀使之较早成为赣中腹地的名门望族。步入白马寨村的建筑核心,身处幽深古巷,俯仰老宅高墙,抚摩精美石雕,发现其富贵逼人的气势不但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被剥蚀,反倒更加古朴厚重。与许多保存较好的古村不同,白马寨村并非偏居一隅。它是丰城至抚州官道的交通枢纽之一,上通下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地处平原,水系发达,自唐宋以来就人口稠密。据《丰城县志》记载,民国期间,白马寨村有店铺24 家,营业资本近2.7 万银圆,规模远胜一般乡镇。尤其是在清乾隆年间发展起来的“白马商帮”,在黔东、湘西一带颇有名气。从事金融行业的白马寨村人数众多,商帮子弟在贵州、湖南等地开设钱庄、当铺20 多家。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村口有一座高约6 米、宽约5 米的木质牌楼,牌楼上“白马寨” 3 个大字雄浑稳健 。从村南进村,还未走进四通八达的巷道,就感觉眼睛不够用了。太多的门楼牌坊、匾额石雕,带着岁月的沧桑气韵,从历史的深处扑面而来。
白马寨村的建筑布局别致巧妙,全村64 条巷道中隐含着八卦图中的六十四卦象,布局迂回曲折,状如迷宫。宅门大都斜开,形成“歪门斜道”的奇特现象。陌生人走进村里犹如掉进八卦阵,难辨方向。房屋的朝向也独具一格,一半是坐东朝西,一半是坐西朝东,南北还开有侧门,寓意“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方进财”。
明崇祯年间,从村里走出一位奉政大夫名为杨应祥,任职尚宝司卿,负责保管皇帝金印。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堪舆家1。崇祯十一年(1638 年)四月,皇帝问及天文地理之事,他侃侃而谈,并献上家乡地图。皇帝见此村前有梅花井,后有金印山,左有龙虎坪,右有塔岭山,不禁拍案叫绝道:江西龙虎山有个天师,地师亦出在江西,奇哉!遂下令在白马寨村修建地师府。又因杨应祥之父杨子登也为尚宝司卿,遂于崇祯十七年(1644 年)赐“父子符卿”匾额。后修建了“父子符卿”牌坊,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白马寨村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
白马寨村共有房屋350 多栋,其中明清古建120 多栋。建筑时代自明末起,跨越整个清代。由于人口密集,古建筑也是一栋紧挨一栋。除了窄窄的石板路,基本没有什么空地。大多数房屋为一层两进,外墙多用砖砌,墙上开有狭小的气窗,与屋内天井一道,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屋内装饰大多比较简单,很少雕刻纹样,厅堂地面多用砖块铺砌,卧室内往往铺有木地板,以利防潮保暖。
整个白马寨村古建筑群以村南“父子符卿”牌坊,应宿、庚星二门,“世联科甲”门为主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进士杨祖兰宅、“清辉远播”宅、“润挹香泉”宅、“大夫第”、“司马第”等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紧凑,既强调外观,又注重实用,具有典型的江西明清建筑风格。
白马寨村的先人虽然崇尚俭朴,但在门楼建造上不惜工本,精雕细刻,讲究到了苛刻的程度。但凡有可供发挥的空隙,工匠们都使出浑身解数雕刻上各种纹饰。大门形式丰富多样,有门前两面墙呈八字展开的八字门、门垛一层层向里推进的拱券门、门前贴墙雕花的垂柱门、牌坊式门等。门上的匾额是白马寨村一绝。全村现存古匾额126 块,其内容包括追溯家道起源、炫耀高贵门第、警示后人等,形成了独特的“门匾文化”。匾额书法艺术高超,有行、楷、隶、篆、魏碑、草书及钟鼎文等。内容多取材四书五经及历史典故,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科书”。
清光绪年间进士杨祖兰是村里历史上唯一一位进士。杨祖兰宅邸的八字门楼为青砖所砌,门框为白石。除了门匾四周有一圈花纹浅雕之外,再无任何雕刻,干净古朴、文雅内敛。其独到之处是门匾的铭文:右起第一格嵌有“施于有政”匾;第二格是“惟怀永图”匾;第三格是“慎其独也”匾;第四格是“知若勤哉”匾。4 块牌匾既勉励子孙要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又教育后代要注重修养、慎独自律。
另一座古宅“爽挹西山”的八字门就比杨祖兰宅邸豪华得多。整个门楼都用红石砌筑,门框和门匾用的是青石。石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既有文臣武将,也有福禄寿三星;既有拜寿图,也有武打戏,吉祥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
牌坊式门楼是最壮观的,“秀毓金精”就是其中一座。它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 年),是尚宝司卿杨应祥后人的宅邸。它以青砖砌墙,三门六柱,墙上镶嵌了红石牌坊,红石表面布满雕饰,中间还嵌有几条绿石,色彩搭配温润不乏明艳。这栋房子的面积不小,有280 平方米。
纵横交错的巷陌间有一口梅花井(又叫香泉井),据清《丰城县志》记载,梅花井挖于元代至治元年(1321 年),井口宽大,直径足有1 米,井水甘甜清冽,常年不涸。据说它还是一口神奇的井,凡遇井水散发墨香之时,村里必定有人加官晋爵或金榜题名。村里共有7 口这样的古井,按照天上北斗星的布局分布,称为“七星拱月”。
白马寨村民俗文化中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女性的地位比较高,这与传统社会里“男尊女卑”的现象截然相反。这是由于白马寨村成年男子长年在外经商,凡农耕纺织、教育子女、家族交往等均由女性操持,所以白马寨村内有不少反映男女平等的石雕、献给母亲的匾额,以及优秀女性事迹的记载。村外有一“德其门”,凡外嫁的白马寨村女儿回村探亲可住父母家,而没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婿们只能住在村外的“德其门”,足见白马寨村妇女地位之高。
从科举时代的鼎盛、白马商帮的崛起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平民下南洋的风潮,白马寨村在每一个时代都像一匹引人注目的宝驹,是沧桑巨变的丰城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