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
-
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王宏林著本书包括“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和“法律职业比较研究”两部分内容。在中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地国际化条件下,作者对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的情况。
-
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张国刚著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儒家文化,与欧洲基督教文化、南亚佛教文化、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形态。其中,后面几种文明在政治、宗教、语言等方面都曾经有比较密切的关联,唯独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相对独特的文化品格,因此,以大航海时代为契机的中西初识,才具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内容。礼仪之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教士们在远东从事的工作,并不是使“异端”或那些还处在泛灵主义或图腾崇拜的“野蛮人”皈依,而是要面对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她迫使天主教不得不进行自我文化反思。,无论是利玛窦的调和策略,还是索隐派对中,国经典密码的解读,或者是耶稣会士反对派的攻讦,都折射出西方文明面对传统中国的独特文化韵味所发生的认同危机。这个问题的本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礼仪(术语问题、祭祀问题)的范畴。 我们可以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中国语言问题。《圣经,创世记》第十一章说:上帝造人时,人类都讲同一种语盲。后来人们通力协作在巴比伦平原(其遗址据说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建造城塔,以显示人类的力量,所建造的塔直指云霄,被称为通天塔。上帝发现人类联合起来的力量十分可怕,于是使用法力把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并且让他们讲不同的语言,以阻止其互相沟通o《创世记》属于《摩西五书》之一,是犹太教最早确立的圣书正典,一般认为是公元前四世纪由四种不同的底本资料缀合而成。大约比希罗多德的《历史》要晚一百年左右。其实寻找初民语言的故事比《圣经》的历史还要早。希罗多德就讲过古代埃及法老寻找初民语言的一个实验。一位名字叫撒姆提齐(Psammetich)的古埃及后期的一位法老相信,新生婴儿之间如果不受当代人的语言影响而互相说话,那么他们嘴里讲出来的一定是上帝所教给的初民语言。于是,法老下令把一对刚出生的孪生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开来,交由牧羊人独自护养,任何人不得与婴儿说话,否则被处以极刑。两年以后,到了孩子该说话的年龄,法老下令停止给孪生婴儿喂食,他相信饥饿将迫使婴儿开口,说出来的就将是人类最初的语言。结果,观察者向法老报告说,婴儿说出的词汇很像斯科特语中的“面包”。法老大喜,宣布斯科特语就是人类最初的语言。十三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被试婴孩不幸死去。在《圣经》知识主宰的世界里,寻找初民语言长期以来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十六世纪以后的一们艮长的时间里,当欧洲人接触到中文的时候,关于中文起源于什么,是否上帝所造的初民语言,是否具有理性的逻辑语言、哲学语言这些问题曾经是欧洲知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又比如中国历史纪牢问题。从门多萨、曾德昭,到卫匡国、柏应理,中国编年史知识陆续传播到欧洲。十七世纪欧洲学者对此的最大困惑是,它居然比《圣经》里的历史还要古老!于是,围绕着中国上古历史是否有悖于《圣经》的编年学问题便闹得沸沸扬扬。耶稣会士们向欧洲介绍的中国古史体系引起了西方教俗世界对自己所熟悉的这个世界的认同危机,其震动可想而知。有人怀疑它,有人拒绝它,也有人接受它。当时已经有学者勇敢地利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年提出“亚当之前人类说”的假设。当然主要的观点还是在调和中国古史与《圣经》体系的矛盾。有学者采用《七十子译本圣经》来讨论诸如“世界的寿命”这样的问题。因为《七十子译本》可以将迦勒底人、埃及人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年与《圣经》的年代体系调和起来。此外,还有孔子道德哲学的问题,在十七~十八世纪急剧变化的欧洲社会,中国道德哲学也引起莱布尼茨、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时代旗手的纵情欢呼。 总之,通过晚明到清前期三百年间(1500-1800)中国与欧洲的文化接触和交往,传统中 国作为一个辅助因素动摇了西方以《圣经》为代表的世界体系,在这里,“传统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实在参与了西方近代文明的构建过程。在后来的岁月里,中国因素虽然逐渐退潮乃至烟消云散,但是,“初识”时代的印记总是如此地深刻,对于迄今为止的西方中国观仍然有持久的影响。 如果着眼于“传播”这个环节而暂时不考虑传播的后果,那么十六-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往可以被看作一部以来华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交流史,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传教士以及来华商人和使节这些辅助渠道。这个时期的中西交往是伴随欧洲征服世界的进程而展开,但中欧间也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交往,没有牵扯主权与政治利益,欧洲人的殖民者形象在中国沿海尚未有清晰表现。欧洲的商船和战舰远航各地,也到了中国海岸,未知中国虚实的西方战舰不敢贸然侵扰中国,此时的欧洲人慑于中国多年前已流传出去的盛名而只希望和平地与中国开展贸易,并屡屡派遣使团想要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但基本上可以说一事无成。中国人对远洋外夷明显缺乏兴趣,只是据守自己的海岸和几个港口与欧洲商人和各朝贡国商人进行一年一度的贸易,多少怀着恩赐的心态懒洋洋看他们运走一船船丝绸、茶叶、瓷器、漆器。中国商人与港口官员面对这些语言、服饰、相貌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欧洲人,除了例行公务之外,也许并没有被激发起多少求知欲。相反,来华的欧洲使节们对中国的山河草木、风土人情却兴致盎然,在来去京城的旅途中记录下许多见闻与评论,结果成了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重新撩拨欧洲人对中国生发浪漫情怀和无限遐想的触媒。就连那些没到过中国而只在中国周边地区活动的欧洲旅行家,也忙不迭把自己道听途说的中国印象纷纷呈现给欧洲读者,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满足足迹未至东方的同胞们的好奇心。推波助澜的是一船又一船在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或伦敦上岸的瓷器、丝绸、漆器、茶叶等中国商品,它们展示出一个可看、可摸、可以感觉和品尝的光彩眩目、缤纷绮丽的中国。就这样,中国的美丽富饶和强大在十六世纪已经深入欧洲人的心,而且传闻中这还是个文化发达的国度。十六世纪末博学而又受人尊敬的耶稣会士进驻中国,然后向欧洲同胞宣布,他们可以见证中国的确文明昌盛。从此,他们在一个因物质文明发达而令欧洲大众目迷五色的中国形象之上又推出一个令欧洲知识分子兴奋不已的拥有高水平精神文明的中国形象。 使节与商人的限制在于,他们无缘深人中国并长期居留,不懂中国语言也看不透中国文物。耶稣会士则以其非凡的创造精神克服了中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态度,通过将天主教与孔子儒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附会而赢得中国士人的尊重与承认,又通过对中国礼仪习俗的一定容忍而免除了自己被目为中国社会秩序及法律的反对者与破坏者的危险。于是在一个对外国人防范多于欢迎的时代里,他们成为唯一获官方许可在中国内地自由活动的外国人群体。这种特权以及他们主动积极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在中国赢得比其他宗教修会大得多的传教成果和势力范围,也使他们成为向欧洲全面和深入介绍中国文化的先驱,同时也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先驱,亦即充当着晚明前清中西文化交往的主要媒介。 然而耶稣会士的活动几乎从头至尾被笼罩在礼仪之争的阴影中,他们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方法为他们带来莫大荣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礼仪之争这一沉重负担,所以这一段以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中西文化交往也不得不深深烙刻下礼仪之争的痕迹。事实上,随着礼仪之争被禁,这段中西文化交往也便趋于停滞,到1775年解散耶稣会的命令传到北京时,此次中西的直面接触已然了结。1793年10月,在华最后一位耶稣会士钱德明去世,象征性地落下了这场耶稣会士为主导的中欧交往的帷幕。差不多同时,英使马戛尔尼访华,仅从时间上看,似又接续起中西交往的脉络,然而这实在已是一个性质有重大差别的新交往故事的序曲。
-
道教礼仪陈耀庭著本书包括:道教宫观的日常礼仪;道教礼仪的形成和分类;道教的主要科仪;道教的宫观和坛场等内容。
-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白谦慎著作为一个文化名人,傅山交往多,应酬多,他的书法也常用于应酬。所以我在上篇讨论了傅山和魏一鳌的交往后,便在下篇转向对应酬书法的讨论。在中国书法的创作和收藏中,应酬书法是一个极为普遍但又从未被学者们认真加以研究的现象。白谦慎,1955年4月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在上海接受小学与中学教育。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一后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0至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目前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系。本书是一本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的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利用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钩沉辑佚,对傅山和魏一鳌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清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交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清初遗民和仕清汉族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些描述和分析将有助于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
刑事控审案例适用法律指导赵惠民主编《刑事控审案例适用法律指导》一书,是基层检察机关自
-
环境法融合论杜群著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法与资源法分离的不合理现状,作者通过大量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环境与资源法相融合的创新观点和理念,以完善和建立我国环境与资源法体系即广义的环境法体系。.本书分三篇共9章,分别论述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概念;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融合;环境与资源法的范畴;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律关系的若干理论问题;环境与资源法律体系的回顾与现状评价;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实证法规体系的构建;环境与资源基本法的立法比较;我国环境与资源基本立法的创新等。..本书可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相关领域的决策者、立法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法学专业、环境与资源规划管理专业等方面的师生和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
法律逻辑学杨玉洁主编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概念;判断;复合判断等。
-
性格·心态·气质·习惯与人生蔡践编著香港、台湾、东南亚的人生必读书。人活着,总要做梦。人生,总是被许许多多的梦追随。因为有梦,人生才五光十色,激情荡漾;也正因为有梦,人生才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梦,到底是现实的折射,还是未来的预兆?这个黑夜中的神秘怪客,数千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召唤着更多的人去寻梦、解梦。《梦与人生》这本书,是作者在吸纳古今中外梦学、心理学研究精华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其目的在于帮助广大读者理性地认识梦,科学地解析梦,从而做自己梦的主人。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梦”从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中请了出来,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案例,多层次、广角度地揭示梦与人生神秘而复杂的关系。本书将引导你走出梦中世界,给你回答梦是什么,梦从何来,人为什么会做梦;帮助你认识做梦的过程,揭示梦的种类和梦的作用,和你一起到名人的梦境中去徜徉。
-
法律职业道德概论李本森主编;王少峰[等]撰稿《法律职业道德概论》是适应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和在法学院普遍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要求,对法律职业道德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一本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编写本教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提高法律专业学生和其他读者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法律职业生涯中能树立崇高的法治理想,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素质。全书共十一章,前七章主要阐述法律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论,包括法律职业道德的学科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基本原则、基本规则、内化和养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职业责任等,后四章结合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实际,分别阐述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机制。该教材既考虑到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照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部分的大纲内容,同时也考虑到法学院教学课程设计上的一些特点,根据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要求作了充实和调整,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法律职业道德概论》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司法实践部门职业道德教育的参考书。
-
有效沟通(美)马蒂·布朗斯坦(Marty Brounstein)著;北京燕清联合传媒管理咨询中心译作者简介 马蒂·布朗斯坦是Practical Solutions集团的核心人物,该集团坐落在旧金山黄金海岸,是一家培训和咨询公司,主要进行管理和组织有效性方面的培训。马蒂的咨询工作涉及对经理和执行人员的单独指导,也涉及帮助团队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指导各级组织出色地工作,以及实施留住员工的策略。他实施的培训计划同员工发展战略一样,涵盖领导才能、团队发展、客户服务和有效的沟通等各个方面。这是马蒂的第四本书,是为“阿呆系列”写的第二本。他是《有效招聘》的合著者之一;还写过《处理棘手员工》。2000年,他为“阿呆系列”写了《训练和指导》。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既能提高读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又能帮助读者解决沟通中遇到的难题和冲突的全面指南。 两位作者不仅自身就是著名的演讲者,而且还为不同的组织和团体提供过沟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人们表达自己的四种方式和倾听别人的四种方式。第二部分具体讲述了“积极倾听”的全部内容——如何做,以及应该做些什么让积极倾听起作用,同时告诉读者倾听时应该避免哪些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第三部分具体讲述了如何做到自信讲话、自信讲话的非语言工具、改进信息内容的技巧和工具、运用语言的积极有力的方式,并让读者认识到如何说要比说什么更重要。第四部分提供了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模式和工具。第五部分对沟通中的常见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如,电子邮件写作技巧,沟通中的禁忌,解决客户问题、解决销售问题、解决服务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面试、培训员工、主持会议、处理与管理层的关系等。第六部分总结了特定沟通环境中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电话沟通十大要领、团队合作中的十条建议、提高可信度的十种行为。 无论你是深谙沟通之道的老手,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本书中找到处理沟通问题的要点、方法和秘诀。全书配以生动的漫画插图和实用的图标,语言更是幽默风趣,深刻隽永,雅俗共赏。目录 译者序引言第一部分 成功的沟通 第1章 沟通中的工作和工作中的沟通 第2章 理解人们如何表达自我 第3章 你真在倾听吗?第二部分 进入积极倾听状态 第4章 聚焦讲话者 第5章 让积极倾听发挥作用 第6章 移入流行的同理技巧第三部分 自信讲话 第7章 内容重要,表达方式更重要 第8章 积极讲话 第9章 让倾听者参与进来第四部分 双赢解决冲突问题 第10章 建设性地处理冲突 第11章 交谈,让冲突冷化 第12章 解决冲突第五部分 面对沟通中的难题 第13章 你收到了邮件:使用电子邮件 第14章 哦,不!竟然要我讲话!第15章 处理客户难题 第16章 考桌两端看面试 第17章 跨越管理难关第六部分 十大秘诀 第18章 电话交流的十大要领 第19章 加强团队工作的十条建议 第20章 提高可信度的十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