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作者:王智勇,黄亚平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9787568015585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已成为21世纪X大的世界性事件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趋势明显,城市密集区成长迅速。城市密集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推动城市密集区的快速成长。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复了30多个地区类似的空间规划和发展政策,实际上佐证了城镇化主战场转向城市密集区的趋势明显。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和蔓延的大潮,尤其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和空间的快速膨胀,生态空间保护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密集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生态服务质量已面临严峻挑战。本书从实证案例分析入手,系统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与问题,总结其生态空间保护与控制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并探讨了其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在研究并提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案例测度分析其生态空间状况,由此判断区域生态空间的合理格局。论文以博弈论的视角,系统地探讨了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构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及结构框架,并对其加以解析;通过多元的分析视角,从整体上提出未来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保护策略。本书主要探讨了六个方面的内容:X一,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基础上,揭示其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分析其生态保护与控制的经验得失,并总结出对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及生态保护的启示。第二,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及其生态影响。比较国内成型期与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在土地、人口、空间、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以明确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相对优势、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作为实证主体,研究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概况及空间发展的态势,揭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生态效应。第三,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测度及评价。以AHP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并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作为案例,在测度其生态空间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其生态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第四,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以博弈论的视角,围绕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博弈对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别从政府调控力、经济驱动力、社会生长力来解析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第五,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对生态用地分类已有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的构成,提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共通性的生态空间元素,构建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第六,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保护策略研究。分别从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保护策略。
作者简介
暂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中建设用地蔓延趋势明显
1.1.2 城市密集区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1.1.3 良好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是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4 区域生态空间是传统规划与管理的薄弱地带
1.1.5 两型社会建设对中部地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范围
1.3 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及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1.3.1 关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研究
1.3.2 关于景观生态学中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1.3.3 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
1.3.4 关于城市密集区的研究
1.4 城市密集区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5 理论与实践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1.7 本书的内容框架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框架
第 2 章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2.1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的态势与问题
2.1.1 空间发展态势及特点
2.1.2 空间发展主要问题与矛盾
2.2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2.2.1 国外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
2.2.2 国内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
2.3 对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保护的启示
2.3.1 统筹区域空间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
2.3.2 构建网络化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2.3.3 建立适宜的生态要素的保护体系
2.3.4 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生态空间管制措施
2.3.5 完善生态空间保护的保障体系
第 3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及其生态影响
3.1 国内成型期与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比较
3.1.1 比较范围及相关城市群概况
3.1.2 发展水平
3.2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概况
3.2.1 人口快速增长
3.2.2 空间规模扩张
3.2.3 经济发展迅猛
3.2.4 产业布局先行
3.3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态势
3.3.1 多种空间格局
3.3.2 空间外延扩张
3.3.3 生态红利开发
3.3.4 土地利用粗放
3.3.5 产业空间先行
3.3.6 设施建设加快
3.3.7 资源过度开发
3.4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生态效应
3.4.1 资源消耗的增加
3.4.2 污染排放的增加
3.4.3 生态用地总量的减少
3.4.4 生态服务功能破坏
3.4.5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4.6 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
第 4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测度及评价
4.1 生态空间的概念
4.1.1 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
4.1.2 生态空间
4.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4.2.2 因子选择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生态空间状况测度:网格系统
4.3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分析
4.3.1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测度评价
4.3.2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格局识别
4.3.3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 5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
5.1 相关理论
5.1.1 城市政体模型与增长联盟理论
5.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5.2 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解释框架
5.2.1 政府——多重空间目标
5.2.2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5.2.3 公众——找寻个人利益
5.3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作用机理
5.3.1 政府调控力——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
5.3.2 经济驱动力——追求利益最大化
5.3.3 社会生长力——追求福利与空间分异
5.4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模型及特征
5.4.1 动力机制模型
5.4.2 动力机制特征
第 6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
6.1 已有生态空间分类体系的探讨
6.1.1 现行土地分类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6.1.2 生态用地相关研究
6.1.3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
6.1.4 已有研究之不足
6.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
6.2.1 生态联系带
6.2.2 生态极核
6.2.3 网状廊道
6.2.4 生态基底
6.3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6.3.1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构建目标
6.3.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理论模式
6.3.3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第 7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保护策略研究
7.1 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
7.1.1 生态空间框架的区域统筹
7.1.2 优化调控区域生态空间结构要素
7.2 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7.2.1 将生态空间保护纳入法定规划体系
7.2.2 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空间结构要素体系
7.2.3 构建适宜的生态空间规划要素控制体系
7.3 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
7.3.1 从单一管理到综合管治
7.3.2 从部门管理到条块结合
7.3.3 从地方自治到区域协调
7.3.4 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
7.4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7.4.1 法律保障机制
7.4.2 区域协调机制
7.4.3 动态监管机制
第 8 章 结语
8.1 本书的基本观点
8.2 有待深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1 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中建设用地蔓延趋势明显
1.1.2 城市密集区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1.1.3 良好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是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4 区域生态空间是传统规划与管理的薄弱地带
1.1.5 两型社会建设对中部地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范围
1.3 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及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1.3.1 关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研究
1.3.2 关于景观生态学中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1.3.3 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
1.3.4 关于城市密集区的研究
1.4 城市密集区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5 理论与实践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1.7 本书的内容框架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框架
第 2 章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2.1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的态势与问题
2.1.1 空间发展态势及特点
2.1.2 空间发展主要问题与矛盾
2.2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2.2.1 国外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
2.2.2 国内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
2.3 对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保护的启示
2.3.1 统筹区域空间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
2.3.2 构建网络化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2.3.3 建立适宜的生态要素的保护体系
2.3.4 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生态空间管制措施
2.3.5 完善生态空间保护的保障体系
第 3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及其生态影响
3.1 国内成型期与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比较
3.1.1 比较范围及相关城市群概况
3.1.2 发展水平
3.2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概况
3.2.1 人口快速增长
3.2.2 空间规模扩张
3.2.3 经济发展迅猛
3.2.4 产业布局先行
3.3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态势
3.3.1 多种空间格局
3.3.2 空间外延扩张
3.3.3 生态红利开发
3.3.4 土地利用粗放
3.3.5 产业空间先行
3.3.6 设施建设加快
3.3.7 资源过度开发
3.4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生态效应
3.4.1 资源消耗的增加
3.4.2 污染排放的增加
3.4.3 生态用地总量的减少
3.4.4 生态服务功能破坏
3.4.5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4.6 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
第 4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测度及评价
4.1 生态空间的概念
4.1.1 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
4.1.2 生态空间
4.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4.2.2 因子选择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生态空间状况测度:网格系统
4.3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分析
4.3.1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测度评价
4.3.2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格局识别
4.3.3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 5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
5.1 相关理论
5.1.1 城市政体模型与增长联盟理论
5.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5.2 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解释框架
5.2.1 政府——多重空间目标
5.2.2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5.2.3 公众——找寻个人利益
5.3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作用机理
5.3.1 政府调控力——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
5.3.2 经济驱动力——追求利益最大化
5.3.3 社会生长力——追求福利与空间分异
5.4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模型及特征
5.4.1 动力机制模型
5.4.2 动力机制特征
第 6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
6.1 已有生态空间分类体系的探讨
6.1.1 现行土地分类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6.1.2 生态用地相关研究
6.1.3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
6.1.4 已有研究之不足
6.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
6.2.1 生态联系带
6.2.2 生态极核
6.2.3 网状廊道
6.2.4 生态基底
6.3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6.3.1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构建目标
6.3.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理论模式
6.3.3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第 7 章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保护策略研究
7.1 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
7.1.1 生态空间框架的区域统筹
7.1.2 优化调控区域生态空间结构要素
7.2 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7.2.1 将生态空间保护纳入法定规划体系
7.2.2 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空间结构要素体系
7.2.3 构建适宜的生态空间规划要素控制体系
7.3 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
7.3.1 从单一管理到综合管治
7.3.2 从部门管理到条块结合
7.3.3 从地方自治到区域协调
7.3.4 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
7.4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7.4.1 法律保障机制
7.4.2 区域协调机制
7.4.3 动态监管机制
第 8 章 结语
8.1 本书的基本观点
8.2 有待深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