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张太雷研究新论
作者:丁言模,李良明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ISBN:9787562274438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张太雷研究新论》对于张太雷主要从生平(侧重于革命经历)、相关人物和文本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于张太雷研究存在的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进行梳理、归纳,几经修改,终写成本。以大量新旧史料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进行甄别、考证、分析、推理、论说,得出许多较有见解的新观点,填补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空白,展现了新时期张太雷研究的深度、广度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李良明,男,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目录
上编 生平研究
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
首先报考北大
深受北洋大学校训影响
“五四”怒潮打破平静的校园
新发现的张太雷考试成绩单
天津建团建党
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
创办《劳报》《来报》
天津青年团第11次例会
天津早期建党问题
曾南下参与建党建团吗
杨明斋持否定之说
演绎和推理的建团问题
第一次奉命秘密出国之前
推荐张太雷
李大钊介绍的东华学校
解读唯一幸存的家信
参加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的几个问题
“补选”为会议代表
首次递交一份长篇报告
未被选为青年共产国际“二大”执委会委员
为何列席中共“二大”
列席中共“二大”
为何列席会议
第二次留在莫斯科工作
描述迎接列宁灵柩等
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京报》刊登张太雷等人发言
改译、阐述“两会”决议的两篇文章
执教上海大学
走进上海大学课堂
校园内外的故事
悼念上海大学中学部教员周侃
青年团“三大”团中央总书记
筹备青年团“三大”
青年团“三大”决议的特点
首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
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
担任中共湖北区委、省委书记期间
建议陈延年“取代”陈独秀
与彭述之激烈争论
担任湖北省委书记
八七会议仅记录张太雷一句话
筹备八七会议的主要人物之一
“过去决定去广东”
准备广州起义的若干问题
准备广州起义的第一阶段
准备广州起义的第二阶段
中编 人物研究
福克斯《华北明星报》
美籍教员福克斯
《华北明星报》
走近真实的柏烈伟
担任柏烈伟的翻译兼助手
俄籍汉学家柏烈伟的续文
远东书记处领导舒米亚茨基等诸事
制订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计划
主动要求“分外”工作
“委任状”的风波
维护中共早期组织的正统地位
又多了一项新使命
追问团“一大”代表张继武的下落
改组临时团中央局
三人南下同行之一可能是张继武
团“一大”文件中正式出现“张继武”的名字
张继武去哪儿了
[附录]
哈尔滨通信
“鲜为人知”的马林档案
委派张太雷去日本
南下之行会晤孙中山等人
马林工作笔记中的大事
国民党改组计划草案
商谈“二七”惨案后的恢复工作
建议任命张太雷为罗斯塔社驻广州的代表
王荷波、张太雷担任秘密交通员
难以帮助马林第4次赴华
异国师友胡志明
相聚在莫斯科
广州鲍公馆
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
全面合作的鲍罗廷
接替瞿秋白之职
鲍公馆的特殊人物
省港大罢工时期
中共中央、远东局的严厉批评
汉口鲍公馆
最后的庐山合作
纵观张太雷与鲍罗廷等人的合作
共处批评敌对的蒋介石
蒋介石两次会见张太雷、瞿秋白
北上出境赴莫斯科
会见苏联党政军要人
参观内容丰富多彩
蒋介石与张太雷的意见分歧
预感要出大事
撰文反驳蒋介石
再次“冷漠”相遇
通缉名单第五十二名张泰来(张太雷)
[附录]
关于“中山舰事件”(1926年6月28日) 蒋介石
下编 文本研究
解读《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
《报告》版本和参与起草、修改者
《报告》内容、思维方式和笔误
《报告》删节文《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
三个早期青年团团章
为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草团章
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
起草、修改团章并经青年团“一大”通过
不拘一格的时政评论
前期时政评论
后期时政评论
灵活多变的写作特点
谨慎处理的书面译文
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最早译文
合作译介《介绍一篇国民革命的纲领》
《美国十一岁小共产党人供词》译文
翻译列宁的《中国的战争》片段
节译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人民周刊》发表的七篇“宣传大纲”
援助罢工周的宣传大纲
关于现时北方政局的宣传大纲
中山先生纪念日宣传大纲
巴黎公社纪念日宣传大纲
反对段祺瑞屠杀北京民众之宣传大纲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宣传大纲
五月纪念周宣传大纲
起草《特刊发刊词》及其他
《特刊》也是追悼牺牲的共产党员、团员
《特刊》与筹备追悼大会
廖乾五筹备第四军追悼大会
翻译鲍罗廷的演讲
庆祝双十节与扩大反英示威大会上的鲍罗廷讲演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三篇演讲稿
《人民周刊》刊登两篇记录稿
编辑修订《鲍顾问演讲集》
南昌群众欢迎大会上之演说
英帝国主义最近对华政策报告
汉口民众庆祝大会上之演说
在商民协会之讲演词
在湖北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之讲演词
召集省民会议问题报告
在湖北省党部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之演说词
在汉阳兵工厂之演讲词
办理党报方法报告
各界民众集会上的两次讲演
国共合作首次纪念巴黎公社
汉口首次举行追悼李大钊烈士的万人大会
[附录]
张太雷的堂兄张志让
后记
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
首先报考北大
深受北洋大学校训影响
“五四”怒潮打破平静的校园
新发现的张太雷考试成绩单
天津建团建党
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
创办《劳报》《来报》
天津青年团第11次例会
天津早期建党问题
曾南下参与建党建团吗
杨明斋持否定之说
演绎和推理的建团问题
第一次奉命秘密出国之前
推荐张太雷
李大钊介绍的东华学校
解读唯一幸存的家信
参加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的几个问题
“补选”为会议代表
首次递交一份长篇报告
未被选为青年共产国际“二大”执委会委员
为何列席中共“二大”
列席中共“二大”
为何列席会议
第二次留在莫斯科工作
描述迎接列宁灵柩等
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京报》刊登张太雷等人发言
改译、阐述“两会”决议的两篇文章
执教上海大学
走进上海大学课堂
校园内外的故事
悼念上海大学中学部教员周侃
青年团“三大”团中央总书记
筹备青年团“三大”
青年团“三大”决议的特点
首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
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
担任中共湖北区委、省委书记期间
建议陈延年“取代”陈独秀
与彭述之激烈争论
担任湖北省委书记
八七会议仅记录张太雷一句话
筹备八七会议的主要人物之一
“过去决定去广东”
准备广州起义的若干问题
准备广州起义的第一阶段
准备广州起义的第二阶段
中编 人物研究
福克斯《华北明星报》
美籍教员福克斯
《华北明星报》
走近真实的柏烈伟
担任柏烈伟的翻译兼助手
俄籍汉学家柏烈伟的续文
远东书记处领导舒米亚茨基等诸事
制订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计划
主动要求“分外”工作
“委任状”的风波
维护中共早期组织的正统地位
又多了一项新使命
追问团“一大”代表张继武的下落
改组临时团中央局
三人南下同行之一可能是张继武
团“一大”文件中正式出现“张继武”的名字
张继武去哪儿了
[附录]
哈尔滨通信
“鲜为人知”的马林档案
委派张太雷去日本
南下之行会晤孙中山等人
马林工作笔记中的大事
国民党改组计划草案
商谈“二七”惨案后的恢复工作
建议任命张太雷为罗斯塔社驻广州的代表
王荷波、张太雷担任秘密交通员
难以帮助马林第4次赴华
异国师友胡志明
相聚在莫斯科
广州鲍公馆
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
全面合作的鲍罗廷
接替瞿秋白之职
鲍公馆的特殊人物
省港大罢工时期
中共中央、远东局的严厉批评
汉口鲍公馆
最后的庐山合作
纵观张太雷与鲍罗廷等人的合作
共处批评敌对的蒋介石
蒋介石两次会见张太雷、瞿秋白
北上出境赴莫斯科
会见苏联党政军要人
参观内容丰富多彩
蒋介石与张太雷的意见分歧
预感要出大事
撰文反驳蒋介石
再次“冷漠”相遇
通缉名单第五十二名张泰来(张太雷)
[附录]
关于“中山舰事件”(1926年6月28日) 蒋介石
下编 文本研究
解读《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
《报告》版本和参与起草、修改者
《报告》内容、思维方式和笔误
《报告》删节文《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
三个早期青年团团章
为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草团章
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
起草、修改团章并经青年团“一大”通过
不拘一格的时政评论
前期时政评论
后期时政评论
灵活多变的写作特点
谨慎处理的书面译文
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最早译文
合作译介《介绍一篇国民革命的纲领》
《美国十一岁小共产党人供词》译文
翻译列宁的《中国的战争》片段
节译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人民周刊》发表的七篇“宣传大纲”
援助罢工周的宣传大纲
关于现时北方政局的宣传大纲
中山先生纪念日宣传大纲
巴黎公社纪念日宣传大纲
反对段祺瑞屠杀北京民众之宣传大纲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宣传大纲
五月纪念周宣传大纲
起草《特刊发刊词》及其他
《特刊》也是追悼牺牲的共产党员、团员
《特刊》与筹备追悼大会
廖乾五筹备第四军追悼大会
翻译鲍罗廷的演讲
庆祝双十节与扩大反英示威大会上的鲍罗廷讲演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三篇演讲稿
《人民周刊》刊登两篇记录稿
编辑修订《鲍顾问演讲集》
南昌群众欢迎大会上之演说
英帝国主义最近对华政策报告
汉口民众庆祝大会上之演说
在商民协会之讲演词
在湖北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之讲演词
召集省民会议问题报告
在湖北省党部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之演说词
在汉阳兵工厂之演讲词
办理党报方法报告
各界民众集会上的两次讲演
国共合作首次纪念巴黎公社
汉口首次举行追悼李大钊烈士的万人大会
[附录]
张太雷的堂兄张志让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