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途径研究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途径研究

作者:吴敏(作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ISBN:9787112184415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效为目标,以城市绿地生态空间资源的网络化配置及优化为核心,从“效能”和空间规划布局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作者简介
  吴敏,1 9 7 6年生,安徽宁国人。1 9 94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系,201 4年获同济大学7-学博士学位,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城市绿地生态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与形势 1.1.2 矛盾与困境 1.1.3 问题与出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城乡空间生态结构理论与实践 1.2.2 绿地系统、绿道以及生态网络 1.2 13绿地效益与空间评价 1.2.4 综合评述及展望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目标与意义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1 总体研究思路 1.4.2 研究范畴与内容 1.5 技术路径与框架 1.5.1 研究技术路径 1.5.2 程序与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解析 2.1 基本概念与内涵 2.1.1 基本概念及研究界定 2.1.2 内涵及属性 2.1.3 网络描述 2.1.4 与自然生态网络的异同 2.2 绿网构成与空间界定 2.2.1 层级构成 2.2.2 要素构成 2.2.3 空间构成 2.3 绿网三大特性 2.3.1 绿网的结构性 2.3.2 绿网的功能性 2.3.3 绿网的系统性 2.4 绿网的城市意义 2.4.1 空间联动——绿网与城市形态、结构的演进 2.4.2 系统耦合——绿网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2.4.3 价值趋导——绿网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3章 绿网研究维度及空间增效机制 3.1 相关理论基础 3.1.1 生态流与生态过程原理 3.1.2 景观镶嵌性原理 3.1.3 空间格局与过程关系原理 3.2 绿网研究视角及维度 3.2.1 三个视角 3.2.2 绿网研究维度 3.3 效能维度 3.3.1 相关概念及界定 3.3.2 效能维度解析 3.4 空间维度 3.4.1 空间测量特性 3.4.2 空间测度方法及要点 3.5 基于“效能一空间”关联的网络系统维度 3.6 绿网空间增效机制 3.6.1 空间增效原理 3.6.2 空间增效研究程序及步骤 3.6.3 空间增效研究技术 3.7 小结 第4章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效能一空间”关联系统 4.1 绿网效能体系建构 4.1.1 体系建构目标 4.1.2 空间效能构成 4.1.3 指标选取标准及要求 4.1.4 效能指标体系 4.2 绿网空间体系建构 4.2.1 空间测度要素 4.2.2 指标选取标准及要求 4.2.3 空间指标体系 4.3 基于“效能一空间”关联的网络系统及三指标 4.3.1 网络空间系统 4.3.2 网络指标体系构建 4.3.3 网络连接度 4.3.4 网络渗透度 4.3.5 网络密度 4.3.6 三指标关联耦合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三指标的绿网关联评价 5.1 QFD关联分析原理及技术应用 5.1.1 Qr[)分析原理 5.1.2 QFD关键技术——质量表与矩阵分析法 5.2 绿网的QFD启示及意义 5.2.1 QFD的空间管理应用 5.2.2 绿网的QFD评价意义 5.3 基于QFD分析法的绿网关联评价程序 5.3.1 关联评价技术架构 5.3.2 CEM关联评价模型 5.3.3 关联评价程序及参数配置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网络评价的绿网空间增效策略 6.1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解析 6.1.1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 6.1.2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的三指标评价 6.2 空间增效思路 6.2.1 系统性——空间增效维度 6.2.2 网络化与网络优化——空间增效路径 6.2.3 “建一管”一体化——空间增效方法 6.2.4 空间增效的实施策略、途径及保障 6.3 基于“三度”的空间优化策略 6.3.1 基于网络连接度的空间对策 6.3.2 基于网络渗透度的空间对策 6.3.3 基于网络密度的空间对策 6.4 基于“三线”的空间建构策略 6.4.1 基于生态基线的空间对策 6.4.2 基于生态绿线的空间对策 6.4.3 基于生态灰线的空间对策 6.5 基于“三限”的空间管控策略 6.5.1 限性质 6.5.2 限建设 6.5.3 限活动 6.6 小结 第7章 合肥市绿地生态网络评价及空间增效指引 7.1 研究区域概况 7.1.1 区位及历史沿革 7.1.2 城市建设发展概况 7.1.3 城市绿地生态空间建设 7.2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7.2.1 空间数据来源 7.2.2 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库建立 7.2.3 空间效能分析技术路线 7.3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空间格局总体评价 7.3.1 绿地空间信息提取与总体分析 7.3.2 绿地空间测度及其分析 7.3.3 绿地空间格局评价小结 7.4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连接度分析评价 7.4.1 距离阈值及其相关指数 7.4.2 分析结果 7.5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渗透度分析评价 7.5.1 平均分维数评价 7.5.2 分析结果 7.6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密度分析评价 7.6.1 边缘密度评价 7.6.2 核密度评价 7.6.3 可达密度评价 7.7 合肥市绿地生态网络综合关联评价 7.7.1 step1:效能需求及其排序 7.7.2 step2,3,4:空间技术需求、“效能一空问”关联分析、空间效能评价 7.7.3 Step5,6:网络系统要素、“空间一网络”关联分析、网络效能评价 7.7.4 Step7,8:各区竞争性比较分析 7.8 基于效能评价的合肥市绿网空间增效指引 7.8.1 总体增效指引 7.8.2 基于“三度”的空间优化策略 7.8.3 基于“三线”、“三限”的空间建管策略 7.9 小结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创新点与不足 8.1.1 创新点 8.1.2 不足 8.2 展望 8.2.1 实现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蜕变” 8.2.2 GNOD一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