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修养与自我完善
-
成熟宝典刘书斌,刘玉梅主编本书主要对青年人的修养做了介绍,包括青年期的社会化、自我创造战胜自己的技能、迢迢人生路,升沉一瞬间——青年如何把握机遇、青年处世之道、谋求职业开拓前程的技巧、个人投资赚钱实用指南、爱的艺术、怎样做个好妻子、如何成为好丈夫等篇。
-
记忆的窍门钟道隆著内容提要本书结合实例介绍了巧记数字串、电话号码、圆周率、人名、文理科内容的方法,并针对大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记忆英语单词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一些记忆效果极好的奇特的窍门。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可学的。任何智力正常的人按书中介绍的记忆方法一小时内定可背会圆周率100位。全书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具有中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阅读。在家长辅导下,书中介绍的一些记忆方法也适用于学前儿童和小学生。
-
快乐的智慧(德)弗雷德里希·尼采(F.Nietzsche)著;王雨,陈基发编译本书是尼采的精品集,收入尼采的作品一百多篇。
-
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日)今道友信著;王永丽,周浙平译爱和美,是哲学中的两大课题,也是人类争论不休的两大难题,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免与之相遇。今道友信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艺术家、美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美学家。他渊博多识,通晓古今,在品味咀嚼了前人智慧结晶之后,记录了他对爱和美的思想。此书是由今道友信先生的两本书《关于爱》《关于美》合译而成。虽是哲学著作,但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它对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而我们又熟视无睹的事物提出了种种疑问;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又未深入探究的事物进行了缜密的考考论证,引导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爱,理解生活中的美和爱。
-
个性挑战命运朱菁菁编著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情感世界的需求,对于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的人际关系,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为了“面子”而凑凑合合的婚姻关系。当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提高之后,困扰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加。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困据和挫折,可是,活生生的现实却告诉我们——那是无法避免的。
-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著;马民书述论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精神,精神却是高雅的,所以人的目标是达到高雅。风流儒雅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标志,所以谁都想潇洒地走一回,富贵之后就更愿意附庸风雅,再没有文化的人也不例外。风雅并不是文化人的专利,所以谁都能达到,关键得有方法。方法就是智慧,有了智慧就会得到风雅。有了风雅,就能与世界上的任何人平起平坐而不自惭形秽,落落大方而游刃有余。东方的人生智慧是天人合一,在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和风云雪月的声色香韵与风姿神态中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是中庸之道,在社会中人与人相互平等与和睦相处里寻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与生活意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凡事从我做起,我们帮助了别人,结果还是真正帮了自己。社会安定了,我们自己也就幸福了。我们爱护自然的同时,就是在爱护我们自己;生态平衡了,我们自己也就温饱了。东方的智慧,是安定社会的良策,是寄托精神的支柱,是升华感情的梯航,是培养思想的武器。怎么样拥有东方人生的智慧呢?古代的那些抒情哲学家们通过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阳关大道——幽窗夜自吟。在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而得到风神和高雅。《幽梦影》,清代张潮著,共219条人生的领悟和自然的静赏,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的迷离,如影一般的朦胧,享受那种艺术家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此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感人至深!
-
如何成为创意高手欧阳锋著策划大师马克·麦高梅曾多次强调:“任何高层次而又复杂的竞争,都是脑力的竞争。”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时代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大脑锁在抽屈里。依靠精明的创意,你就可以用低成本为自己赚取高额利润。依靠创意,制造天机,动作天机,只要成为创意高手,必能让你“点石成金”。
-
学会生存邵道生著本书以一个社会心理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就人生道路中最困挠人们的200余个严峻问题加以深入、客观、详尽的论说,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它不仅是一部信息含量丰富、内容覆盖面广泛、人生哲理深刻、语言清朗优美、现实操作便利的新作,而且是一部“国粹”味浓重、适合中国人生存之道的力作。
-
人性的迷宫(日)多湖辉著;韩秀英译《人性的迷宫》讲述了当人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时,其实是自己对对方有好感、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历的人容易产生共鸣、人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障目,而忘却最终的目的、当人对发生的事情感到不解时,心里会产生极大的不安,以致丧失理智等。
-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轼著经济学家茅于轼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良药苦口的道德观: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什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合法吗?市场经济有无人情?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从经济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道德。::::::::::::::::::::前言:古今中外有数不清讨论道德问题的书,它们的内容非常之不同。当你拿起一本这一类的书时,完全无法把握它的着重点在哪里。是偏重于哲学、心理学、神学,还是口号的汇编,或者干脆是一本小说。本书讨论道德问题着重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入胜的矛盾论证,它一定会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熟视无睹的事,越能说明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在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开始了我国历史上崭新的一章:人们变得更富裕了;人际关系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其内容也更多是利益往来;西方的观念大量地进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偏重于物质的方面。“文革”中最忌讳的一些事,现在变成了热门话题。思想解放当然是大进步,但也引发了大量的新问题。有人以为现在是百无禁忌,什么事都可以做了。究竟是非的界线在哪里?可以说出现了道德的迷茫。面对着世风日下,某些不良风气泛滥,人人追求赚快钱等等这些建国40年来没有过的事,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当然,哀叹和牢骚是无用的,但对策何在?前景如何?答案是极其不同的。再用过去强调的道德原则来要求新的一代人,实际上很难被接受,而且这一套原则在逻辑上包含着严重的缺陷,真正要将它贯彻到底是行不通的。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有许多可贵而且是永恒的规范,但需加以侧重点的重大调整,特别是要注入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的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要素。我们需要道德观念的重整。只有在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新的道德观念才能够重新建立。新道德观的萌生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讨论道德问题是有丰富内容的。历来研究经济的许多人最终被伦理问题所吸引。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除了写了传诸200年而不衰的《国富论》之外,还写了《道德情操论》;马克思著有不朽的《资本论》,在这本书里以及他的其他许多著作里大量地讨论了道德问题;精于经济理论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连续三节专门讨论道德;现代许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如阿罗、布坎南、弗里德曼、西蒙都发表过自己关于道德的看法。伦理学中一个主要流派――功利主义的奠基人边沁(JeremyBentham,1748-1832)曾将道德原则确立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经济学所研究的正是在各种资源有限条件下社会财富极大化的方法,这是从目标看。从动机看,经济学研究人在自利动机下的经济行为,以及此种行为所导致的资源分配结果。然而人的行为动机除了自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道德,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利他。这两种相互排斥的动机如何统一成为个人的行为,这当然吸引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社会已经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此期间经济制度不断在演进,同时也不断地向伦理学提出新的问题。这方面的探讨将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1997年国庆节于天则经济研究所::::::::::::::::::::作者简介:茅于轼,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70年代中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旧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最近被选入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等书,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本书的第一版于1997年底出版,1999年获得美国安东尼?费雪(AnthonyFisher)国际纪念提名奖。::::::::::::::::::::请读片断:义务为群众做好事过去在宣传学雷锋的时候,电视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义务为附近群众修理锅碗瓢盆,于是在他的面前排起了几十个人的长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破损待修的器皿。电视台作这样的报道,目的在宣传那位学雷锋的好心人,观众的注意力也被他所吸引。但是如果没有那几十个人的长队,这种宣传就毫无意义了。可是令人思考的是,这几十个人却完全不是来学雷锋做好事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拣便宜的。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大家为别人做好事,每培养出一名做好事的人,必然同时培养出几十名拣便宜的人。过去人们以为普及为别人做好事就可以改进社会凤气,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专门拣别人便宜的人,将数十倍于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从社会的经济效益来看,这种义务做好事也完全不值得推广。免费修理招引来的人,手里拿的多半是破损得厉害,本已不值得再去修的东西,有的干脆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现在因为可以免费修理,修理花的功夫再大,用的材料再多,也都是别人的负担,他们自己所花的代价只是排队要用的时间而已。从整个社会来看,花了修理用的材料,花了修理的时间和排队的时间,结果只是将一件很难再用的器皿修得勉强能用。如果将这些修理用的材料和时间,加上排队用的时间去从事更有效的生产活动,一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所以从经济效率看,这种义务修理的活动也是弊大于利。更有甚者,如果再有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替他去排队,自己不必花费这个代价,等待修理的队伍恐怕还会长出几倍。这是一幅十分可笑的图景,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义务服务并且帮他排队,这另一部分人专门享受他人所提供的服务。可见义务为他人服务的制度,必须有一批享受别人服务的人为条件。这大概是鼓吹义务为别人服务的人所从来没有想到的吧。义务帮别人修理器皿,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即原来从事修理业并以此为生的人,被这些学雷锋的好心人所排挤,他们可能是下岗的生活有困难的人。我丝毫也不反对向雷锋学习,他帮助有困难的人,这对社会是有益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求人义务做好事,则把事情弄混乱了。这是歪曲了雷锋精神。::::::::::::::::::::目录:再版前言初版前言第一章道德的悖论1.《镜花缘》里的君子国2.义务为群众做好事3.先拿大苹果,还是先拿小苹果4.为什么要克制私心?第二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法律和利益1.善是什么?2.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3.“善行”与“德行”的区别4.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合法吗?5.道德有没有经济价值?6.损人不利己第三章祖先教给了我们什么?1.合作比不合作好――道德观的萌芽2.生存的艺术――自然经济下道德观的发展3.家庭――道德的起源4.残酷的“道德”5.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6.公德和私德第四章金钱?权力――商品经济中的两大支配力量1.交换,它改变了人类的历史2.君子与小人3.商人光荣4.析“金钱万能”5.好人一生平安6.既要平等,又要公平7.金钱的魔力第五章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1.职业道德2.商业道德3.劳动作为商品的道德意义――“老板”不等于“领导”4.天下没有白吃的饭――商品经济下的非交换关系5.寻找真君子:商品经济下的理想的道德6.从通货膨胀到社会贴现率第六章再造中国人1.从对策论到囚徒困境2.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3.道德是社会的共识4.道德可以强国,亦可毁国5.让世界充满爱第七章道德与快乐1.快乐的帕累托改进2.自己快乐,给人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学问3.不让全社会的痛苦有所增加――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附录一作者近年发有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1.伦理观的演进与经济发展2.市场经济随时存在着向混乱无序社会倒退的倾向3.启动人们心中的道德资源4.市场需要道德支持5.从交通堵塞看道德的发生和巩固6.自由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学7.钱!用损害良心的办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8.做好事不留名?9.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10.个人和杜会的致富之道11.道德建设中言教不如身教12.对出租车司机说一声“谢谢”13.以直报怨附录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部分报道和评论1.经济学家:智慧与责任2.经济学家的道德眼光3.道德:经济?不经济?4.茅于轼在北大提出道德新概念5.也谈中国道德的重建6.现实关怀、道德忧患与民族复兴――茅于轼学术思想初评7.中央电视台“商务书廊”栏目主持人杨平与经济学家茅于轼对话录8.平实以致远――记茅于轼先生的生平与学术9.为什么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记茅于轼教授10.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重要名词索引跋:一位学者的深沉忧思再版重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