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区域生态补偿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
作者:孙贤斌 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ISBN:9787565027024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区域生态补偿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综合运用环境生态学、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应用遥感、GIS技术以厦空间分析和模型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碳排放等多角度研究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标准,及生态补偿分配模型、效应评价、优先等级和制度机制等问题,结合安徽大别山扶贫片区的实际,提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对策和途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区域生态补偿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以环境生态学理论、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案例相结合,具有实际应用性。《区域生态补偿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可供从事地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区域生态补偿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4 研究数据来源和处理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合肥经济圈概况
2.1 合肥经济圈范围说明
2.2 合肥经济圈概况
2.3 合肥经济圈总体功能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
3.1 水源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3 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效应及生态补偿
4.1 合肥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
4.2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格局变化及减排对策
4.3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效应及生态补偿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研究方法
5.3 经济圈生态补偿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
6.1 水源地概况
6.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3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和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空间优先选择
7.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和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分配模型构建与应用
8.1 研究方法
8.2 生态补偿分配权重确定和结果分析
8.3 结论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评价
9.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
9.2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9.3 结论与讨论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安徽省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创新
10.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0.2 安徽省区域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10.3 安徽省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和制度创新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安徽大别山国家贫困片区生态补偿与扶贫途径
11.1 研究区概况
1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3 安徽省大别山扶贫县片区生态补偿分析
11.4 安徽大别山区扶贫开发意愿调查和途径分析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选择
12.1 合肥经济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12.2 安徽省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12.3 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选择和发展对策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基于扶贫开发的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
13.1 金寨县概况
13.2 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对扶贫的影响
13.3 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机制完善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1 研究主要结论
14.2 研究展望
附1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环境分析问卷调查表
附2 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途径问卷调查表
附3 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政策
附4 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法律
参考文献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4 研究数据来源和处理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合肥经济圈概况
2.1 合肥经济圈范围说明
2.2 合肥经济圈概况
2.3 合肥经济圈总体功能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
3.1 水源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3 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效应及生态补偿
4.1 合肥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
4.2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格局变化及减排对策
4.3 合肥经济圈碳排放效应及生态补偿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研究方法
5.3 经济圈生态补偿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
6.1 水源地概况
6.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3 合肥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和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空间优先选择
7.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和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分配模型构建与应用
8.1 研究方法
8.2 生态补偿分配权重确定和结果分析
8.3 结论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评价
9.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
9.2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9.3 结论与讨论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安徽省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创新
10.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0.2 安徽省区域生态补偿结果分析
10.3 安徽省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和制度创新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安徽大别山国家贫困片区生态补偿与扶贫途径
11.1 研究区概况
1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3 安徽省大别山扶贫县片区生态补偿分析
11.4 安徽大别山区扶贫开发意愿调查和途径分析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选择
12.1 合肥经济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12.2 安徽省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12.3 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选择和发展对策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基于扶贫开发的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
13.1 金寨县概况
13.2 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对扶贫的影响
13.3 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机制完善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1 研究主要结论
14.2 研究展望
附1 合肥经济圈生态补偿环境分析问卷调查表
附2 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途径问卷调查表
附3 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政策
附4 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法律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