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响应与适应的对比研究: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区为例
作者:邵景安,徐新良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9787030492876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响应与适应的对比研究: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区为例》选择国内有代表性的两大生态脆弱区江西山江湖区和青海三江源区及对农牧民有显著影响的由政府主导的两大生态建设工程,根据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响应的阶段性,重点从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的最初被动响应、获得参与收益后的响应行为自发调整、农牧民行为响应所可能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及面对新的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自发调整四个方面探讨农牧民对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并对比农牧民在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其参与行为、表现特征、未来演化过程,并从理论上建立农牧民自觉地适应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的调整框架。《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响应与适应的对比研究: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区为例》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生态建设有关人员的参考书目,同时,可为政府正在进行或将要开展的生态建设工程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或对适应性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响应与适应的对比研究: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区为例》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区域生态状况对比
2.1 区域概况
2.1.1 山江湖区
2.1.2 三江源区
2.2 生态地位和态势
2.2.1 生态战略地位
2.2.2 生态态势
2.3 生态退化解释与调控
2.3.1 生态退化解释
2.3.2 区域生态调控
2.4 农牧民对生态工程响应
2.4.1 农牧民参与建设
2.4.2 农牧民参与收益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与材料方法
3.1 方案设计
3.1.1 基本思路
3.1.2 预期目标
3.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3.2 技术路线
3.3 数据来源
3.3.1 参与式农村评估
3.3.2 调查景观、村庄和农民选择
3.3.3 调查入户方式、地点和户型
3.4 数据分析
3.5 特色与创新
第4章 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的响应
4.1 农牧民面对生态退化的行为调整
4.1.1 资源禀赋格局
4.1.2 生态退化状况
4.1.3 经营行为调整
4.2 农牧民生态建设工程的理解偏好
4.2.1 经济收益偏好
4.2.2 信仰习俗偏好
4.2.3 生产便利偏好
4.3 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行为响应
4.3.1 直接参与行为
4.3.2 间接参与行为
4.3.3 转产参与行为
4.4 小结
第5章 参与收益后农牧民参与响应的自发调整
5.1 农牧民参与的生态经济效应感知
5.1.1 经济效应感知
5.1.2 生态效应感知
5.1.3 衍生效应感知
5.2 农牧民参与的直接响应行为调整
5.2.1 参与方式调整
5.2.2 参与行为调整
5.2.3 参与管理调整
5.3 农牧民参与的间接响应行为调整
5.3.1 收益行为调整
5.3.2 认识行为调整
5.3.3 投入行为调整
5.4 小结
第6章 农牧民参与政府生态建设的外部不经济性
6.1 农牧民参与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
6.1.1 直接外部不经济性
6.1.2 潜在外部不经济性
6.2 农牧民行为调整的外部不经济性
6.2.1 大概率外部不经济性
6.2.2 小概率外部不经济性
6.3 小结
第7章 农牧民参与响应的适应性自觉行为调整
7.1 农牧民参与行为面临新问题认识
7.1.1 新外部政策环境变化
7.1.2 参与行为外部性劣变
7.2 农牧民参与行为自觉性调整框架
7.2.1 农民自觉性调整框架
7.2.2 牧民自觉性调整框架
7.3 农牧民参与行为具体自觉性调整
7.3.1 农民具体自觉性调整
7.3.2 牧民具体包觉性调整
7.4 农牧民参与行为自觉性调整风险
7.4.1 农民自觉性调整风险
7.4.2 牧民自觉性调整风险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生态状况对比
2.1 区域概况
2.1.1 山江湖区
2.1.2 三江源区
2.2 生态地位和态势
2.2.1 生态战略地位
2.2.2 生态态势
2.3 生态退化解释与调控
2.3.1 生态退化解释
2.3.2 区域生态调控
2.4 农牧民对生态工程响应
2.4.1 农牧民参与建设
2.4.2 农牧民参与收益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与材料方法
3.1 方案设计
3.1.1 基本思路
3.1.2 预期目标
3.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3.2 技术路线
3.3 数据来源
3.3.1 参与式农村评估
3.3.2 调查景观、村庄和农民选择
3.3.3 调查入户方式、地点和户型
3.4 数据分析
3.5 特色与创新
第4章 农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的响应
4.1 农牧民面对生态退化的行为调整
4.1.1 资源禀赋格局
4.1.2 生态退化状况
4.1.3 经营行为调整
4.2 农牧民生态建设工程的理解偏好
4.2.1 经济收益偏好
4.2.2 信仰习俗偏好
4.2.3 生产便利偏好
4.3 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行为响应
4.3.1 直接参与行为
4.3.2 间接参与行为
4.3.3 转产参与行为
4.4 小结
第5章 参与收益后农牧民参与响应的自发调整
5.1 农牧民参与的生态经济效应感知
5.1.1 经济效应感知
5.1.2 生态效应感知
5.1.3 衍生效应感知
5.2 农牧民参与的直接响应行为调整
5.2.1 参与方式调整
5.2.2 参与行为调整
5.2.3 参与管理调整
5.3 农牧民参与的间接响应行为调整
5.3.1 收益行为调整
5.3.2 认识行为调整
5.3.3 投入行为调整
5.4 小结
第6章 农牧民参与政府生态建设的外部不经济性
6.1 农牧民参与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
6.1.1 直接外部不经济性
6.1.2 潜在外部不经济性
6.2 农牧民行为调整的外部不经济性
6.2.1 大概率外部不经济性
6.2.2 小概率外部不经济性
6.3 小结
第7章 农牧民参与响应的适应性自觉行为调整
7.1 农牧民参与行为面临新问题认识
7.1.1 新外部政策环境变化
7.1.2 参与行为外部性劣变
7.2 农牧民参与行为自觉性调整框架
7.2.1 农民自觉性调整框架
7.2.2 牧民自觉性调整框架
7.3 农牧民参与行为具体自觉性调整
7.3.1 农民具体自觉性调整
7.3.2 牧民具体包觉性调整
7.4 农牧民参与行为自觉性调整风险
7.4.1 农民自觉性调整风险
7.4.2 牧民自觉性调整风险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