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龙氏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

作者:名誉龙层花,范德辉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ISBN:9787535958259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龙氏治脊疗法》运用中医传统经典理论及现代医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阐释了龙氏治脊疗法的机制,突出了本疗法的核心一一三步定位诊断的科学性和四步十法的实用性,系统规范地介绍了三步定位诊断和四步十法的方法。作者将几十年临床所见脊椎相关疾病的常见病、疑难病的具体诊治经验与大家分享,为广大从事推拿治疗脊椎相关疾病的同道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与指引。
作者简介
  龙层花,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从医60余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现任脊柱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柱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立有脊柱病因治疗学说和治脊疗法,发明了微机控制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柱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6项,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举办龙氏治脊推拿培训班200多期,为全球培训了数万名龙氏治脊医师。范德辉,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脊椎相关疾病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长期致力于龙氏治脊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主持国家级、省厅级及市局级脊椎病因学相关科研课题多项,申报的“龙氏正骨疗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称号。
目录
第一章 治脊疗法概论 第一节 对脊椎相关疾病的认识2 一、古代医家对脊椎相关疾病的认识2 二、近现代医家对脊椎相关疾病的认识6 第二节 脊椎相关疾病的治疗概况6 一、基础临床并进,呈现蓬勃发展6 二、重视整体观念,强调平衡稳定7 三、积极探索创新,治疗方法多样7 四、存在问题明显,发展仍有空间7 第三节 龙氏治脊疗法的形成8 第四节 龙氏治脊疗法的内容9 第五节 龙氏治脊疗法的特点10 一、中西合璧、相得益彰10 二、治法有序、全程康复10 三、筋骨并重、软硬兼施10 四、整体诊查、个性施治11 五、兼收并蓄、动态发展11 第二章 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 第一节 脊柱的生物力学14 第二节 脊椎骨与椎间盘16 一、脊椎骨16 二、脊椎的连接24 三、椎间盘24 第三节 椎动(静)脉25 第四节 脊髓28 一、形态28 二、脊髓与脊椎骨的关系28 三、脊髓被膜28 四、脊髓内部结构30 第五节 脊神经32 一、脊神经的纤维33 二、神经丛34 第六节 有关肌肉38 一、脊椎背侧深肌38 二、颈背部肌肉39 三、上肢肌肉40 四、腰髋部后侧群肌肉41 五、大腿肌肉(股部前群、内侧群、后群)42 六、小腿肌肉(前侧群、后侧群、外侧群)43 七、足部肌肉44 第七节 内脏神经系统44 一、内脏神经的结构特点 二、内脏神经节45 三、交感神经45 四、副交感神经46 第八节 植物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与临床47 一、概述47 二、植物神经系统的临床意义48 三、脊椎病损害植物神经的常见病变部位49 第三章 龙氏治脊疗法诊断学 第一节 三步定位诊断52 一、三步定位诊断要点52 二、三步定位诊断模式52 第二节 中医四诊合参在治脊中的应用90 一、风寒外袭型90 二、寒湿阻络型90 三、湿热痹阻型90 四、痰湿阻络型91 五、气血亏虚型91 六、气滞血瘀型91 七、肾虚不足型91 第三节 鉴别诊断92 一、脊椎肿瘤、脊髓肿瘤92 二、脊椎结核92 三、先天性畸形92 四、脊髓空洞症93 五、美尼尔氏综合征(梅尼埃尔病)93 六、纤维肌痛综合征94 七、耳石症94 第四章 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学 第一节 主治法——龙氏正骨“四步十法”98 一、概述98 二、颈椎正骨手法99 三、胸椎正骨手法110 四、腰椎正骨手法114 五、骶髂关节正骨手法127 第二节 辅治法131 一、针灸疗法132 二、中药辨证论治141 三、水针疗法144 四、针刀疗法145 五、物理治疗148 六、浮针157 七、其他 第三节 “分期优选”思路在施治中的重要性161 第五章 治脊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病案分析 第一节 运动系统相关疾病164 一、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病案分析164 二、肩周炎的临床应用及病案分析185 三、腰椎综合征临床应用及病案分析190 第二节 内科相关杂病及病案分析209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209 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216 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222 第六章 功  法 第一节 为何要练习功法230 第二节 医者功法训练231 一、俯卧功231 二、金刚指232 三、面壁功236 四、贴墙站桩237 五、触诊灵敏度训练238 第三节 患者功法训练238 一、颈部功能训练238 二、腰背部功能训练241 三、肩部功能训练242 四、膝关节功能训练244 五、晨起脊椎稳定舒展训练246 参考文献249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